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肉牛生产技术(PPT 37页)
肉牛生产肉牛生产技术一、肉牛生产体系(一)草原肉牛生产体系(二)农区肉牛生产体系(三)异地育肥生产体系二、犊牛生产(一)草原牧区的犊牛生产(二)农区的犊牛生产三、肥育方式(一)乳犊肥育(小牛肉生产)(二)周岁牛肥育(持续肥育)(三)1.5~2.5岁牛肥育(架子牛肥育)(四)成年牛肥育(五)草原地区放牧肥育四、肥育技术(一)架子牛的选择(二)阶段性饲养(三)育肥牛的管理五、肉牛生产条件(一)稳定的架子牛来源(二)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三)稳定的销路(四)合适的场地(一)草原肉牛生产体系指肉牛生产的一切环节均在草原进行,即繁殖母牛在草原饲养,所产犊牛亦在草原饲养,并一直饲养到出栏屠宰。基本采用放牧补饲方式,其生产性能与草地的质量有极为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讲,效率较低,牛只出栏晚,产肉量低,肉质也较差。一、肉牛生产体系返回(二)农区肉牛生产体系指农民饲养的母牛繁殖出犊牛后继续饲养,直到出栏屠宰。这又可分为几种方式:方式一:犊牛育肥直至出栏都在农民家中以半放牧半舍饲或基本全舍饲的方式饲养。方式二:犊牛在农民家中养到一定体重后集中到肥育场后出栏屠宰,但肥育场也在当地。此种方式较方式一为好。返回(三)异地育肥生产体系指草原地区生产的犊牛和农区生产的犊牛在当地饲养到架子牛阶段,采用某种方式将架子牛转移到一地方的肉牛场集中肥育。集中肥育的肉牛场多在气候、饲养、销售条件较好的地区,生产效率较高。返回二、犊牛生产(一)草原牧区的犊牛生产1、提高母牛的繁殖力(1)繁殖母牛单独组群,在配种季节到来时,在条件好的草场放牧,必要时进行补饲,以促进繁殖母牛正常发情、排卵。哺乳犊牛要及时断奶。(2)采用自然交配的牛群,在配种季节选择优秀公牛,按1:25~30的比例放入繁殖母牛群中,公牛给予补饲。(3)采用人工授精的牛群在繁殖季节应在输精点附近放牧,并做好发情牛的观察,及时输精。(4)怀孕母牛单独组群放牧,妊娠后期加强管理,以免流产,进行适当补饲,保证胎儿发育以免死胎、弱胎。2、提高犊牛的存活率和增重速度妊娠母牛怀孕后期加强补饲,促进胎儿发育,保证产出健康、体大的胎儿。产犊季节妊娠母牛在接产点附近放牧,及时做好接产工作,以免难产造成损失。犊牛与母牛合群放牧,自然哺乳。哺乳期6个月,在哺乳期对母牛进行适当补饲,对犊牛在哺乳后期进行补饲。3、提高犊牛的肉用性能采用适当的肉用品种或兼用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优良的地方品种进行杂交。返回(二)农区的犊牛生产1、农区的牛一般都要进行使役。在发情季节繁殖母牛不要使役过重,以免影响其正常发情。在妊娠后期不宜使役过重,否则会造成流产。2、在发情季节,应给予繁殖母牛一定的补饲,以促进其正常发情和排卵;在妊娠后期给予补饲以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在哺乳期进行补饲,以提高其泌乳量,从而促进犊牛的生长。3、农区最好采用人工受精方式,去势所有散养公牛。在发情季节注意观察牛的发情表现,及时配种。仔细计算好预产期,及时接产与助产。4、哺乳期在合理使役的同时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犊牛哺乳,并给予犊牛以适当的补饲,并及时断奶,以免影响母牛的下次发情与妊娠。返回三、肥育方式(一)乳犊肥育(小牛肉生产)犊牛出生后用初乳喂养3~5天,然后全部用全乳或代乳粉喂至12~16周,有的到22周,体重达130~180kg时屠宰,此种生产方式称乳犊肥育或小牛肉生产。因屠宰年龄小,全乳或代乳粉中缺乏铁元素,所以小牛肉色泽较淡,又称小白牛肉。其特点为柔嫩多汁,肉色较淡,是一种高档营养食品。小牛肉生产成本较高,但肉的销售价格十分昂贵。进行乳犊肥育的关键是产品要有稳定的销路,否则会造成经济损失。返回(二)周岁牛肥育(持续肥育)指犊牛断奶后直接进行肥育,采取舍饲方式,给以高营养水平,获得较高的日增重(1.0kg以上),12~13月龄时体重达400kg以上屠宰。此种肥育方法由于在牛的生长旺盛阶段采用强度肥育,使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日增重高,饲养期短,出栏早,饲料转化效率高,肉质也好。返回(三)1.5~2.5岁牛肥育(架子牛肥育)犊牛断奶后采用中低水平饲养,使牛的骨架和消化器官得到较充分发育,至14~20月龄,体重达250~300kg后进行肥育,用高水平饲养4~6个月,体重达400~450kg屠宰。这种肥育方式可使牛在出生后一直在饲料条件较差的地区以粗饲料为主饲养相对较长的时间,然后转到饲料条件较好的地区肥育,在加大体重的同时,增加体脂肪的沉积,改善肉质。返回(四)成年牛肥育因各种原因而淘汰的乳用母牛、肉用母牛和役牛一般年龄较大,肉质较粗,膘情差,屠宰率低,因而经济价值较低。如在屠宰前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进行2~4个月的肥育,不但可增加体重,还可改善肉质,大大提高其经济价值。这种淘汰牛在屠宰前所进行的肥育称成年牛肥育。这类牛在肥育前应进行详细检查,认定其确有肥育价值才可肥育。如牛的年龄太大或患有严重影响肥育效果疾患的,不应进行肥育。肥育时间亦不宜过长,否则会得不偿失。返回(五)草原地区放牧肥育草地牧草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春季牧草萌发,但产量较低,夏秋季不但产草量高,质量也较好,冬季则气候寒冷,牧草枯黄,有时被雪覆盖。我国草原黄牛多5-8月份配种,次年3-6月份产犊。要想充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以进行肉牛生产须采用如下措施:母牛在妊娠后期进行补饲促进胎儿发育,哺乳期补饲提高其泌乳量,同时犊牛在哺乳后期亦应补饲以加快生产,冬季舍饲以使其顺利越冬和抵抗寒冷的消耗,在第二年入冬前将牛出售,以尽量避免冬季饲草不足和恶劣天气给牛造成的不良影响和给生产者造成的压力。返回四、肥育技术(一)架子牛的选择1.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等纯种肉牛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2.年龄在1.5~3.0岁之间,体重在300~400公斤之间。(1)根据外貌鉴定牛的年龄A.年青的牛被毛光泽,粗硬适度,皮肤柔润而富有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止活泼而富有生气。B.年老的牛皮肤干枯,被毛粗钢,缺乏光泽,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上皱纹多并混生长毛,行动迟钝。(2)根据牙齿鉴定牛的年龄牛有4对门齿,中间的一对称钳齿,紧靠着钳齿的一对称内中间齿,靠内中间齿的一对称外中间齿,最外的一对称隅齿。二个或二个以上乳齿出现初生至1月龄门齿变化情况年龄第一对乳齿由永久门齿代替1.5~2岁第二对永久门齿出现2.5岁纯种肉牛门齿随年龄的变化:第三对永久门齿出现3.5岁第四对永久门齿出现4.5岁门齿变化情况年龄永久门齿磨成同一水平第四对亦出现磨损5~6岁7-8岁,第一对门齿中部出现珠形圆点;8-9岁,第二对门齿中部出现珠形圆点;10-11岁,第四对门齿中部出现珠形圆点7~10岁牙齿的躬行逐渐消失,变直,呈三角形,明显分离,进一步成柱状,随年龄而越加明显12岁以后3、骨架较大,但膘情较差。4、公牛最好,阉牛次之,不选母牛。5、健康无病。(二)阶段性饲养1.过渡驱虫期,前15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使牛适应从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到以精饲料为主的日粮的过渡。2.肥育前期(第16~60天)日粮粗蛋白含量11%~12%,精粗比为60∶40。3.肥育后期(第61~120天)日粮粗蛋白水平9%~10%,精粗比为70∶30。(三)育肥牛的管理1、按牛的品种、体重和膘情分群饲养,便于管理。2、日喂两次,早晚各一次。精料限量,粗料自由采食。饲喂后半小时饮水一次。3、限制运动。4、搞好环境卫生,避免蚊虫对牛的干扰和传染病的发生。5、气温低于0oc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高于27oc时,采取防暑措施,夏季温度高时,饲喂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6、每天观察牛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尤为注意牛只的消化系统的疾病。7、定期称重。及时根据牛的生长及其它情况调整日粮,对不长的牛或增重太慢的牛及时淘汰。8、膘情达一定水平,增重速度减慢时应及早出栏。五、肉牛生产条件(一)稳定的架子牛来源1.架子牛的生产基地距育肥场的距离一般小于500km,且交通比较便利。2.架子牛的生产基地可是草原地区,也可以是半农半牧区或农区,但生产体系必须是杂交为主。3.架子牛的收购价格必须在经济上保证育肥有利可图。4.架子牛生产基地必须是传染病的非疫区。(二)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1.充足的牧草资源或农作物秸秆资源2.充足的精饲料资源(玉米、饼粕类)3.一定的副产物饲料资源(糟渣类)(三)稳定的销路1、畅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销售市场2、相对稳定的销售价格(四)合适的场地1、场址的选择(1)地势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地表为沙壤土。(2)有充足的清洁水源。(3)交通方便。(4)利于防疫。(5)不对环境造成污染。2、肉牛防疫场的建筑与设施(1)牛棚舍(4~5平方米/头)(2)牛休息场地(3~4平方米/头)(3)精饲料库及加工间(0.5~1.0平方米/头)(4)粗饲料堆放场及加工间(0.8~1.0平方米/头)(5)青贮窖(0.8~1.0平方米/头)(6)兽医室(7)粪便堆积及处理场地(8)办公室、宿舍、配电室、锅炉房、车库等(9)场内道路3、肉牛肥育场的布局(1)生产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生活区在生产区的上风头,粪便堆放及处理场在生活区及生产区的下风头,生活区地势要高于生产区,生产区要高于粪便堆放处理区。(2)牛舍建筑的朝向应考虑防暑保温。(3)饲料加工间应建在牛舍附近。(4)粗饲料堆放场及加工间应与生活区与生产区有一定的距离,以防火灾。(5)场内道路应考虑饲料运输,牛只出入,工作人员的行走方便。(6)场内在建筑物及道路两旁可根据情况设绿化带。(五)可靠的技术保证和稳定的饲养管理人员1、与养牛有关的大专院校或研究单位作技术依托。2、比较稳定的饲养管理人员
本文标题:肉牛生产技术(PPT 3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