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8-08-2518:03:19)标签:膨化食品食品生产许可证gb原辅材料出厂检验教育分类:生物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膨化食品包括以谷物、薯类或豆类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烤、油炸或挤压等方式膨化而制成的,具有一定膨化度的各类疏脆食品。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直接挤压型、花色型4种类型。如雪米饼、薯条等。膨化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膨化食品。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1。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一)基本生产流程1、焙烤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原料进货验收→金属检测*→制粉→蒸练→成型→一次干燥*→熟成→二次干燥*→焙烤*→调味→包装。2、油炸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原料进货验收→金属检测*→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3、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生产流程:原料进货验收→金属检测*→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4、花色型工艺流程:参照其坯子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三种),最后加一道上色工序。打“*”为关键控制点,企业对关键控制点应有监控记录。(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1、金属检测机工作不正常而使原料中混入金属异物,造成制粉设备等后序设备损坏。2、干燥过程中坏料水分的控制,若坏料水分过高,影响膨化效果,水分过低,膨化后产品太脆。3、焙烤、油炸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控制不好,也会影响膨化效果。4、油炸用油的温度、更换频次的控制,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1、厂区环境: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面积孳生的潜在场所。膨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原料库、生产车间和成品库。并且要求车间和库房内卫生清洁、无蚊蝇。2、厂房及设施:作业区域应防止布局不合理导致人流和物流拥挤、混乱;安全出口、通道处不得堆放原材料、杂物等。排水出口应有可靠的水封式或其他密封设备,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膨化车间有大量水蒸汽、热量、烟雾产生的区域,其屋顶排气应有避风装置。生产区域内应有足够的洗手、清洗、消毒设施。(二)必备的生产设备1、焙烤型:a、蒸练设备;b、成型设备;c、干燥设备;d、烘烤设备;e、包装设备。2、油炸型:a、混料设备;b、蒸练设备;c、成型设备;d、干燥设备;e、油炸设备;f、包装设备。3、直接挤压型:a、混料设备;b、挤压设备;c、成型设备;d、烘烤设备;e、包装设备。4、花色型:花色型膨化食品,根据其工艺类型(上色前的工序主要有焙烤型、挤压型、油炸型3种)应当具备焙烤型、油炸型或挤压型所必备的生产设备。干燥设备与干燥过程中坯料水分的控制有关,干燥设备的运行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到坯料水分的含量。油炸设备参数控制以及油炸油的更换频率直接影响到油炸型膨化食品产品质量。烘烤设备的温度、时间等参数控制及运行直接影响到焙烤型膨化食品的膨化效果和产品质量。四、产品相关标准1、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QB2353-1998《膨化食品》、GB17401-2003《膨化食品卫生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2、检验相关标准筛下物:QB2353-1998《膨化食品》水分:GB/T14769-19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脂肪:GB/T14772-1993《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氯化钠:GB/T12457-1990《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方法》酸价: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过氧化值: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羰基价: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砷:GB/T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铅: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黄曲霉毒素B1:GB/T5009.22-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菌落总数GB/T4789.2-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致病菌GB/T4789.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T4789.10-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4789.1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净含量:JJF1070-200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3、如果企业采用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中指标要求不得低于GB17401-2003、QB2353-1998要求。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1、允许使用的原辅材料玉米、大米、小麦粉、玉米粉、大豆、蚕豆、豌豆、小豆、绿豆、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食用植物油、精炼食用植物油、人造奶油、奶油、白砂糖、绵白糖、全脂乳粉、脱脂乳粉、蛋制品、蜂蜜、食用盐、酱油、食醋、谷氨酸钠、味精、木薯淀粉等。所有原辅材料质量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辅材料应具有生产许可证(QS标志)。2、不允许使用的原辅材料不符合产品质量相关标准要求的原辅材料、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但未取得该类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原辅材料、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明确规定不充许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添加剂等原辅材料。这些原辅材料均不允许使用。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1、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a、分析天平;b、电子秤或台秤;c、烘箱;d、微生物培养箱;e、灭菌锅;f、显微镜。缺少一项即判为不具备检验能力。2、分析天平、烘箱用于检测水分指标;电子秤或台秤用于检测净含量指标;微生物培养箱、灭菌锅、显微镜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检测。3、不允许使用快速方法。七、检验项目膨化食品的发证检验、定期监督检验、出厂检验分别按照下列表格中所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标记的,企业应当每年检验两次。膨化食品质量检验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发证监督出厂备注1感官√√√2净含量√√√3筛下物√*4水分√√√5脂肪√√*6氯化钠√√*7酸价√√*非油脂型膨化食品可不检此项8过氧化值√√*9羰基价√√*非油脂型膨化食品可不检此项10黄曲霉毒素B1√√*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需检测此项目11总砷√√*12铅√√*13菌落总数√√√14大肠菌群√√√15致病菌√√*16食品添加剂√√*该项目按实际添加情况确定是否检验17标签√注:致病菌指沙门氏菌、致贺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八、抽样方法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抽样按照以下规定进行。[Page]根据企业所申请取证产品品种,随机抽取1种产品进行发证检验。对于现场审查合格的企业,审查组在完成必备条件现场审查工作后,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发证检验样品。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少于50kg。随机抽取6kg(至少含有30个最小包装,以满足净含量的测定,不足时可以增加样品抽取量),样品分成2份,每份样品为3kg,样品全部送达检验机构,1份检验,1份备用。样品确认无误后,由审查组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九、其他有关事项1、该类产品不允许分装,因为膨化食品为即食熟制品,产品水分含量低,包装产品在分装过程中容易吸水受潮,使产品品质、口感受影响,并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2、膨化食品基本不存在散装销售问题,散装产品不纳入准入制管理。因为散装膨化食品容易吸水受潮并造成微生物污染,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3、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目前无需修订。其中国家卫生标准GB17401-2003《膨化食品卫生标准》为2003年9月24日发布,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其他部分检测方法如GB/T5009.1~5009.100-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也才于2003年8月11日发布,2004年1月1日实施,GB/T4789.1~GB/T4789.3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也才于2003年8月11日发布,2004年1月1日实施,因此目前暂无需制定新标准。
本文标题:膨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