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质量与生产管理讲师邓小平(品质部)时间:XX年XX月XX日•目录一、前言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1.纲纪不张,乱源之始2.用生产来克服设计问题,徒劳无功3.零件问题,束手无策4.出货优先的文化5.员工向心力与士气低落,问题视而不见6.生产的品检课,〝下品〞定位到处可见7.干部误导,浪费资源8.专注Do/Action,欠缺Plan/Check•一、前言当中小企业开始推行质量工作时,首先面对的是〝质量与生产的冲突〞,自然就开始要求〝生产质量〞(或称〝制程质量〞),然而它是受到质量观念、组织文化、干部员工、方法设备等的影响,因生产较强调效率、速度,而忽略〝做对事〞和〝做好事〞的质量,所以从干部的质量观念开始,如何要求质的改变,我们先列出企业常见生产质量的问题和盲点,再列出如何做好生产管理,质量及产量可兼得。•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1.纲纪不张,乱源之始纲纪指生产纪律要求,如果工作场所像一堆垃圾场,有谁相信会做出好产品,因此现场管理是基本要求,要能持续做好就需要严谨的纪律。如(1)厂房外观洁净、明亮(2)内部动线分明、整齐一致(3)员工服装整洁、有精神(4)材料、工具、冶具皆有定位(5)机器、设备运转顺畅(6)工作现场整齐、清洁(7)现场呈现规律性无突发性杂音(8)现场未见杂物、食物、饮料(9)物流顺畅,转接顺利(10)未见制程堆积大量在制品。以上若能持续维持,产品的制造工艺(Workmanship)自然就令人满意,反之,在一个脏乱、昏暗环境及设备时断时续,员工无精打釆情况下,任何生产问题(含安全)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层出不穷,其原点为〝生产纪律涣散〞,乃是乱源之始,生产质量、产品质量一定做不好!脏,乱,差的生产环境.整洁有序的生产环境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2.用生产来克服设计问题,徒劳无功当开发时程受到挤压,设计问题尚未解决,就会要求上线生产,并要求生产作业者〝小心作业〞或〝小心检验〞,挑出好的产品先行上市,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因为设计问题无法用生产性去克服,只有把负面效应扩大(因材质多、机器多、人员多,动用资源大,损失就更大!),内耗增加后又得不到客户肯定(因仍然有设计问题在客户端出现),最后产品被判出局,后悔也无法挽回事实,这种两头皆空的问题出在自己没有正确的质量观念,观念偏差,决策失误(用生产来克服设计问题)所致!其实要了解产品是否有设计问题很容易,除了各阶段的产品验证报告外,〝试产良率〞是很好的观察指标,根据经验若试产良率为正常大量生产良率的9成,表示试产已近成熟,只剩量产学习熟練度问题,若只有7成以下,表示尚有许多负面干扰因素,且含设计问题,因此通常分析试产是否合格可以大量生产的参考点是〝量产良率的8成〞以上,更严谨的说法是〝量产时不容许有一个真因不明的设计问题〞,产品经理或开发项目负责人必须严守此〝临界点〞,若试产良率足够方可量产,若不足,则应检讨改进后再行试产,请勿期望用生产来克服设计问题,不但徒劳无功,也可能全盘皆输!•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3.零件问题,束手无策若发现为〝零件问题〞是供货商的责任,不同地点又不同公司,思维观念有很大差异,两公司只靠合约维持关系,因此碰到零件问题就束手无策,最后以〝不良零件交换〞结案,量产持续交货,供货商依然故我不见改善,对我方造不预期困扰,除内耗增加生产成本外,亦有可能造成客户纠纷或订单流失,因生产单位是零件的使用者,就要求零件验收单位要设法拦下不良零件,但进料验收单位人力限制不可能全检,当然采取抽检就存有抽样风险(把不好的批当成好的判验收合格),所以生产单位还是经常会收到不预期的零件质量重大事件,虽然再度要求进料验收强调注意,其结果仍然一样,尤其零件不良率在1000PPM(即0.1%)以下,且不良对成品又很严重时(含零件可靠度问题),几乎束手无策!因不良率极低(1000PPM以下)一般抽样找不到问题,若自我提高样本数则验收成本太高,偶有发现不良品而拒收,大部份的情形是另一种误判(好批判成坏批,错殺也),这是组织结构及方法的限制,应先打破现有处理思维,才有机会跳脱困境,打开观念束缚开始•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4.出货优先的文化通常中小企业较强调价格和弹性,即有价格优势抢单,接下来就是弹性生产快速出货,营收才是营运核心,此出货优先的文化若已成形,相对也限制了公司持续成长,因为客户也有高低层级,愈低下客户愈重视价格而忽视质量,相对每张订单量也愈少,愈高级客户愈重视质量和服务,且同意合理利润空间,每张订单量也愈多,若企业欲持续成长,自然需符合较高等级客户的要求,就不能强调速度(即出货优先),逐渐就要调整强调质量,相对也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假使出货优先文化己成,就失去可调整机会,也限制了业务成长。如(1)质量单位并没有要求停止出货的授权(2)当生产和品保单位对产品质量判定有争论时,向上级厂长反应,总是以出货大局为重之下做结论(3)当出货批被品保单位判批退,反而是品保单位主动关心如何解决出货冲击(4)品保单位没有授权,可以要求生产单位停线(5)当出货批被判退时,经常决定由品保单位经全检出货,生产单位反而少涉入,好像在惩罚品保单位不该判退一样(6)当出货时间急迫,省略出货抽检,而由品保单位代生产最终检查(FQC)执行全检,即行出货!以上举例就好像企业在吃〝K他命〞,自我麻醉以为在解决目前问题,其实正在侵蚀企业〝元神〞(文化)而不自知,等到〝出货优先〞的速度文化已成,则格局己定,很难改变,只能在低价市场中求温饱而己!•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5.员工向心力与士气低落,问题视而不见如果发现生产现场工作者没有〝生气〞,士气低落,相对产品质量一定做不好,因为不关心工作质量,有问题当然无所谓。如(1)卖时间给公司,下班打卡反应今天赚了多少工资(2)交待工作,讲什么只做什么,不会举一反三,甚至交待的范围都做不好(3)员工完成的工作,总是让上级担心,每每加以善后(4)看到问题,不会反映和报告,反正和他的工资无关(5)执行公务白痴一个,和私人利益有关又变成天才,据理力争(6)多做和少做的工资是一样的,何必卖力执行,做多了若发生失误又被责罚,何必呢!(7)看到许多升官调薪同事,其表现和工作绩效及所承担责任无关,我何必认真呢!(8)上面说一套做一套(未能以身作则),要求都是假的,应付一下风声过了就好了;因生产现场很复杂(人多、料多、机器多),任何闪失都足以造成重大质量事件,而基层工作者是否用心投入工作,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如果管理干部要求不合理、没有奖惩、奖惩不分、言行不一、纪律松散等,皆足以丧失员工向心力,当然士气低落,问题视而不见,此种情况生产干部要负最大责任,其实生产单位的人最多,最大的价值就在员工土气,若能正面发展,就不用担心生产质量问题了!•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6.生产的品检课,〝下品〞定位到处可见很多中小企业以为品保就是品检,生产线只要安排足够的检验员,就可以做好产品质量,在此前题下成立品检课,且交由生产经理全权调配,这种思维就决定了品保机能定位格局(即〝成不了气候,上不了国际台面〞),兹将企业质量机能定位层级解读于下:A.无品:无品保组织,作业员兼检验员,出货优先,有生产没质量。B.下品:检验课,检验导向,将不良挡下来再说,生产成本高,质量也做不好。C.中品:具独立和生产平行的品保单位,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把产品做〝好〞。D.上品:具全面质量机能且直属总经理,质量是设计进去的,把产品做〝对〞。E.特品:具质量参谋含推行各种质量项目,质量是经营管理出来的,塑造公司文化价值。F.首品:质量单位似有似无,无为而治好习惯己养成,是一种自然的习惯,好文化己成形。有关检验导向的〝下品〞定位,常见的现象有(1)设品检课在生产单位内(2)为配合出货,经常多次全检后出货(3)当客户端出问题,决策者经常会质疑干部,出货有没有验(4)没有质量工程师或制程工程师之编制,都由主管兼代(5)检验员比率高,一般性检测设备齐全(6)客户层级不高,价格要求导向;以上常见实例主因皆在经营者之质量观念偏差,次为产业生态含客户、使用者对产品、服务要求程度。•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7.干部误导,浪费资源有些问题不在决策面,而是执行之误导。例如(1)不管来源批的质量水平为何,为抽样而抽样,浪费大量人力资源(太好可免抽验,太差不抽验改为全检)(2)品管认为生产做不好,退货重工是最佳的解决方法(观念问题只重表面),所以花许多人力在检验、退货重工(3)产线工作安排,未考虑有否训練、有否经验,随意安排,做出一推问题,又花大量资源去善后(4)使用较严的允收水平(如AQL1.0%改为AQL0.4%),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这是完全错误观念,不但质量水平没提高,反而浪费资源没有产出!(5)大量投入进料验收检测,却不注意来源保证,重短不重长,重防堵不重疏导,只是让内部更忙(耗资源)而看不到效果(6)不重视产品技术及制程技术,问题分析不深入,导致问题解决时间长,低效率、反应慢客户不满意(7)干部事前不关心、少投入、不指导,等到属下犯错才投入多倍资源去善后(8)负责订定产品检测的责任者,并不了解使用者真正的使用环境、习惯和期望,以致浪费许多资源专注和努力完成客户不在意机能项目,白费力气得不到认同,严重的话会流失订单;•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7.干部误导,浪费资源有些问题不在决策面,而是执行之误导。例如(1)不管来源批的质量水平为何,为抽样而抽样,浪费大量人力资源(太好可免抽验,太差不抽验改为全检)(2)品管认为生产做不好,退货重工是最佳的解决方法(观念问题只重表面),所以花许多人力在检验、退货重工(3)产线工作安排,未考虑有否训練、有否经验,随意安排,做出一推问题,又花大量资源去善后(4)使用较严的允收水平(如AQL1.0%改为AQL0.4%),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这是完全错误观念,不但质量水平没提高,反而浪费资源没有产出!(5)大量投入进料验收检测,却不注意来源保证,重短不重长,重防堵不重疏导,只是让内部更忙(耗资源)而看不到效果(6)不重视产品技术及制程技术,问题分析不深入,导致问题解决时间长,低效率、反应慢客户不满意(7)干部事前不关心、少投入、不指导,等到属下犯错才投入多倍资源去善后(8)负责订定产品检测的责任者,并不了解使用者真正的使用环境、习惯和期望,以致浪费许多资源专注和努力完成客户不在意机能项目,白费力气得不到认同,严重的话会流失订单;•二、企业常见问题和盲点:8.专注Do/Action,欠缺Plan/Check生产是执行单位,强调执行成员耐劳耐操可冲锋陷阵,因工作属性特质于生产单位待久了,就常见许多干部全心投入执行(Do),或接受指示执行改善对策(Action),这种干部看来没有什么不对,从某个角度甚至是优秀员工,但从执行责任者角度,只完成一半,因为事前(Plan规划/投入)及事后(Check,检讨/修正)尚有不足。例如(1)执行前是否了解执行事件的真正目的,若了解就有必要建立绩效衡量指标,继而设定期望的目标值,若能如此,则执行资源将更有效运用,自然绩效好产值高(2)确定目的后,通常执行方法有多种方式,上级要求的方法并不一定最好,是否能和上级讨论〝Why〞,共同产生最省力的方法,方可事半功倍,轻松又有高成效(3)有没有思考经常使用的工具、冶具、设备、仪器等,不顺手不如意或常出狀况,问题在那里,如何改善或改变,就可以做得更好(4)执行过程有否经常比对(每告一个小段落)执行狀况是否如预期(计量、计数、成效),正常否?!有否必要修正相关参数?(5)当完成时,有否收集所有过程资料,经统计分析了解优缺,并思考若有第二次再度执行时,将会如何修正可以做得更好,或希望别人来做时,也能做得比我好而建立作业文件、程序等;当身为执行责任者,前述Do/Action只是Workhard,要有效和绩效就要Worksmart,也就是〝事前,规划/投入〞(Plan)和〝事后,检讨/修正〞(Check),尤其生产管理干部不要忽略了!•三、如何做好生产管理,质量及产量兼得1.正确基本观念,才能导正乱源时常见到许多工厂管理不善,反成企业财务黑洞来源,除资材因素
本文标题:质量与生产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