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部编版
1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值:12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迸.溅(bìng)亵.玩(xiè)怆.然(chuàng)惟吾德馨.(xīn)B.孱.头(càn)颤.抖(chàn)瞬.息(shùn)毛骨悚.然(sǒng)C.猥.琐(wěi)挑.逗(tiǎo)驿.路(yì)扑朔.迷离(suò)D.露宿.(sù)恍.惚(huǎng)矜.持(jīn)诲.人不倦(hu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幼稚修葺悲天悯人颠沛流离B.忏悔案渎海阔天空柳暗花明C.魂魄陡峭以身做则盘虬卧龙D.循环累赘德高望众仙露琼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B.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C.谈论云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洪江古商城萍水相逢....,别提有多高兴了。C.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年国际田径联赛百米大战冠军。D.晚自习课,魏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新思路,全班同学做起题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①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②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③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④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⑤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达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约1500年,或为省内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A.④②①⑤③B.③④①⑤②C.③⑤①④②D.④⑤②①③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C.《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是“诺第留斯号”的灵魂。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就出自于它。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1),寒光照铁衣。(2)飞来峰上千寻塔,。(3)《陋室铭》中写室外环境幽雅的句子是:,。(4)《孙权劝学》中侧面写出鲁肃豪爽惜才的句子是:,。(5)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名句:,。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分)8.为了响应昭通市“大爱云南,最美昭通”的号召,我校决定开展“孝心文化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形式我设计】(1)请你设计三项活动形式。(3分)示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①②③______3【主题班会我主持】(2)请你为七年级(1)班的主题班会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分)【传统孝道我评说】(3)《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孝”的要求,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三、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4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9.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满”字的表达效果。10.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4分)爱莲说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可爱者甚蕃.()②不蔓.不枝()4③陶后鲜.有闻()④宜.乎众矣()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无丝竹之.乱耳D.友人惭,下车引之.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1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0分)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①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②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③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5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⑤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17.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8.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2分)19.根据文字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4分)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米立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6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7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21.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他们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分)22.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4分)23.选文在⑰自然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原因。(2分)24.请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3分)四、作文(50分)8题目:请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2)内容具体,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B2.A3.C4.D5.C6.D7.(1)朔气传金柝(2)闻说鸡鸣见日升(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略8.(1)答案示例:①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②幵展“孝心”主题手抄报评比③评选“最美孝心少年”。(评分标准:3分。每项1分,符合主題即可。)(2)答案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流淌着的就是“孝”。前人奉“孝”为宗,今人仍需高举“孝”之旗。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践行“孝”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孝”,宣讲“孝”,践行“孝”。评分标准:4分。称呼1分,主题陈述1分,过渡衔接1分,文采1分,意近即呵。(3)答案示例:示例一: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并践行这些传统要求。因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就算
本文标题: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0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