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氧气专题练习1、现有①蜡烛、②红磷、③硫、④木炭、⑤铁丝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请用序号填空:(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2)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3)产生大量白烟的;(4)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5)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6)火星四射的是。2、如图,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1)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中;B中;(2)A中水的作用是;(3)B中水的作用是.3、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蒸气、④氮气、⑤氖气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序号填写在下面空格中:(填序号)(1)可用于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等的是(2)可用于制硝酸等氮肥的是(3)在电光源中可产生红光可制霓虹灯的是(4)大量释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5)松脆的饼干遇到会变软的是.4、做细铁丝在氧气燃烧中实验,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目的是.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下端系一根火柴棒的目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是.化学反应的类型为.5、有A、B、C、D、E五种物质,暗紫色的固体A受热会产生一种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黑色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银白色金属D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⑴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B,C,D,E⑵写出D在B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6、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空气,氧气_______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L水中能溶解30mL氧气。7、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的性质是(1),(2)___。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1)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和;(2)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减少的成分为;(3)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溶于水;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4)铁生锈、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雨雪等自然现象证明空气中有。9、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3)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4)氧气跟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反应,我们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他在氧化反应中能,具有性,是一种常用的。10、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未经点燃的木炭(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11、如下图,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生成了一种色的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12、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小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某同学查阅资料知,在常压下,液态氧的沸点—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填“高”或“低”),导致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2)过一会儿小木条燃烧更旺的原因是。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①高锰酸钾是_______色的晶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②在装好药品后,试管口端要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热后当导气管刚有气泡冒出时,____(填“能”或“否”)立即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满气的集气瓶应____放在桌面上。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比较明显的错误:(各2分)①;②。③;④。(2)反应开始前,应首先。(3)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这是利用氧气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的性质,采用法收集。(4)给大试管加热的方法为。(5)实验完毕后,应先,再。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本文标题:《氧气》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3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