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治未病的意义“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的预防医学观点,虽其距今时代久远,但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含义深刻、意义重大。下面试就中医“治未病”的意义作一初探。在中医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思想实际上包含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的含义。这一理论一直指导着后学,如唐代孙思邈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字里行间蕴含着先哲对“无事之前”的养生防病及欲病早调的科学观点。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注重保养身体,顾护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时刻做好各种疾病的宣教,普及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预防各种疾病的高危致病因素,做好养生保健,才能预防疾病发生,使人不生病的医生,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才是“圣人”和“上工”。未病先防,治在病先,这就是中医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所在,是中医对预防为主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既病防变是指在患病以后,注重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处理,同时扶正祛邪,防止疾病的传变与发展。如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所述:“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他举例告诉我们只知道治疗发生病变脏腑之病,是治已病,是普通医生(中工)所为;如果知道一个脏腑病变发生时,要及时想到这个脏腑的病变可能要影响到其他脏腑,引起其他脏腑同时发病;所以,必须注意充实固摄尚未发生病变脏腑的经气,防止其传变与发展,这才是治未病,才是高明医生(上工)所为。正如清代叶天士所说:“先安未受邪之地”。瘥后防复是指在疾病痊愈之后,防止复发,主要是重视精神、饮食、劳作方面,医生对病人痊愈后的生活指导,中医在患者病愈后常常有许许多多的医嘱,如目前我们对脾胃病患者在饮食宜忌上的告知:宜食暖热、软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按时进食或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辛辣之品及粘腻、油炸、粗纤维等伤胃不易消化吸收之物。这些都是瘥后防复的措施。“治未病”体现了《内经》的治病观,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治疗的思想,以外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内促进机体抗病能力,从功能的、整体的变化把握生命,注重养生,未病先防,防病在先,既病防变,截断扭转,有病早治,病后调护。总之,“治未病”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保健养生,防病治病之指南,她是中医精华之内涵,祖国医学之瑰宝。“治未病”的科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古代、近代,而且影响着现代,中医在修性养生、防病治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就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规律,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有规律地安排生活起居饮食等,并调整心神情绪与身体相适应,以达到天人合一,形神统一,阴阳平衡,健康长寿之目的。综上所述,“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所在,我们要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真正把预防为主的思想推进到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尽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义务!
本文标题:中医治未病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4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