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研究报告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批准号:FHB040015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主持人:王建华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课题承担单位:长沙市长郡中学课题实验学校:长郡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沙市十一中长沙市三十七中仰天湖小学黄兴小学总课题组2008年5月20日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研究报告2课题组核心成员总课题组组长:王建华(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副组长:卢鸿鸣(长郡中学校长负责协调管理)高晓苏(长郡中学书记负责社区服务)陈来满(长郡中学副校长负责社会实践)刘欣(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副校长负责研究性学习)姜平(长沙市教科院教研员负责学术指导)课题组秘书:周小青(省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研员、长郡中学教研组长)中学组组长:陈来满副组长:涂立奇(长沙市十一中副校长)詹仕珍(长沙市三十七中校长)成员:李素洁、罗方龙、徐林、张平、匡治成、徐铁刚邓智刚、罗清华、文安国、张桂元、李坤、何亚松蒋超岑、姚宇德、向星、毛水、胡志辉、李燕刘美妮、梁珊、伍果平、梁琪、黄宁、熊妍张成荣小学组组长:张诚(仰天湖小学校长)副组长:王雅敏(黄兴小学书记)戴伍军(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成员:黄迎浪、薛小强、易媛媛、张红念、彭志辉、陈新莲彭艺、周力、杜卫红、张好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研究报告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本课题主要从系统构建、整体推进和校本实施的角度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首先从纵向,我们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设计,使之有机衔接,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其次从横向,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重组与提升;再次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三条线索进行合理设计,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块内容得到有效沟通。同时在实践层面上,我们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经过近四年的探索,本课题促进了实验学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系统构建校本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一)研究背景目前世界各国为应对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意识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为此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我国也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现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研究报告4近年来,很多学校和课程改革实验区都在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和策略、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这些探索为进一步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层次探索解决。2000年,我校在高中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经过两年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效果不太理性,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校本实施。2002年,我校合并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目前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囊括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由于办学规模齐全,学校有整体的办学思路,因而我们可以用大课程视野来审视基础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可以一以贯之,不搞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于是我们想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从小学到高中系统构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然后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2004年,我校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后,为了更好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联合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沙市十一中、长沙市三十七中、仰天湖小学和黄兴小学,组建课题实验学校,共同致力于本课题研究。(二)研究意义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系统构建,可以拓展研究者的视野,更好的贯彻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总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开发和校本实施,对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2、系统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当代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心理学基础;4、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三、课题概念界定本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研究报告5(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景,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2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3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本课题中的“系统构建”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按照“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空间拓展和方式融合”的指导思想进行整合设计,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系统性、层次性、丰富性。“横向沟通”是指学校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把握好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共同价值追求;要注意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延伸,开发不同领域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内容;要在每个主题活动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个主题中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各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31页2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93页3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209页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研究报告6“纵向衔接”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水平来设计,使小学、初中和高中能够形成纵向衔接,使综合实践的难度和复杂度呈螺旋式上升。同时学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年级目标,并对不同主题或活动项目的目标进行具体化,从而形成各年级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体系。空间拓展是指学校在设计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考虑学生的活动空间,应该由近及远,由家庭学校到社区,再由社区到社会,使学生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能力也不断提升。学生的活动空间:由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方式融合是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要多种多样,要把“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实施的途径也要多种多样,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实践活动。四、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和课程评价标准,开发适合本校的各年级有机衔接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主题,构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一支适合开设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同时探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机制,从而整体推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五、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开展如下主要内容的研究: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基本策略;2.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置的研究;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5.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衔接的研究;6.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型课堂模式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社会社区家庭学校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研究报告77.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8.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六、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研究过程(一)研究方法文献法,为了使研究能建立在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本课题主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与课程基础理论类、综合实践活动类、学习方法类、教育研究方法类以及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教育局的一些重要相关文件,尽量覆盖近几年相关内容研究的优秀成果,广泛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调查法,总课题组事先设计《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调查》,然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个案研究法,对一些综合实践主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树立典型案例,经过三年的努力,实验学校认真总结了很多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并在全国和省市各级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行动研究法,以研究为先导,边研究,边应用,边完善。总课题组认真组织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研究思路,进而提升理论。(二)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历时五年,具体研究步骤、思路、做法如下:1.研究准备阶段(2004年5月~2004年12月)。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实验方案,组建实验学校和实验研究队伍,并组织实验学校申报子课题。同时为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
本文标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5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