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81.自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是()A.社会主义过渡阶段B.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大跃进阶段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2.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B.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3.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成了为善动力,革命成了作恶外衣”。下列言论中体现“作恶外衣”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B.“造反有理,革命无罪”C.“打倒列强,除军阀”D.“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4.画家丰子恺《留得残枝叶自生》的漫画曾被贴上如下评论“…无产阶级专政下,丰子恺之流还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该评论最可能出自()A.“大跃进”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5.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这说明()A.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6.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8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中共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什么会议确立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九届人大常委会D.十六大9.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重大作用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0.1958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指出:“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这一说法()A.未能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B.有效遏制了当时的“左”倾错误C.肯定了当时民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11.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3/8D.1982年修改宪法12.肖劲光将军回忆说:“全会还审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任务……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这次会议()A.清算了中央王明的“左”倾错误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3.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八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年则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修正案第六项将宪法第二十八条“……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这一修改()A.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D.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15.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考试场景,可以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4/8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6.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A.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六大17.以下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③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④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18.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A.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平反冤假错案C.建立法制体系D.确立“依法治国”19.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是()A.依法治国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以德治国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因此,这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规定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B.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C.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D.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5/821.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材料四:“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亨廷顿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先生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6/8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3)依据材料四,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试各举一例说明。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7/8答案1.C2.D3.B4.B5.A6.C7.D8.A9.A10.A11.C12.B13.B14.D15.A16.C17.A18.B19.B20.D21.(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探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8/8(3)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费孝通:文明共存(或和谐共处)。冲突事例:“9.11”事件、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危机(涉及“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即可)等。共存共处事例: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在中国的流行,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孔子文化学院在世界许多地方建立等等。
本文标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6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