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植树的牧羊人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摘取关键词,分析牧羊人的形象。3.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自主圈画法、默读法。2.合作探究法。3.教师引导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理解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双手和毅力,把荒凉的山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其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2.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该作品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贝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3.知识链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慷慨(kāngkǎi)光秃秃(tū)薰衣草(xūn)废墟(xū)干涸(hé)坍塌(tān)戳(chuō)琢磨(zuó)酬劳(chóu)山毛榉(jǔ)流淌()浇灌(guàn)(2)词语释义慷慨:大方;不吝惜。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干涸:干枯,没有水。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这里用作动词,长出草木。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宣扬。溜达:散步,闲走。刨根问底: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琢磨:思索;考虑。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酬劳:给出力的人的报酬。硬朗:(老人)身体健壮。沉默寡言:深沉而少言语。造就:培养使有成就。(3)词语辨析干涸干枯两个词都表示“缺少水分”的意思。“干涸”侧重于原来有水的河道、池塘等无水见底。“干枯”指缺少水分或光泽的状态,可形容树木、头发等。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示例:画面一:废弃的村庄。画面二:绵延的森林。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2.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答案示例: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一访牧羊人(1913年)放羊、为“我”打水、挑橡子、种橡树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塌二访牧羊人(时隔6年)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三访牧羊人(1945年6月)种树的初衷仍然没有动摇,继续种树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答案示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4.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答案示例:“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四、课堂小结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对植树的牧羊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找出作者对牧羊人评价的语句,看看作者眼中的牧羊人是怎样的。答案示例:①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②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③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二、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文章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其写作手法。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作者用了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答案示例:作者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全文,记叙事件。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2.第2自然段中,作者细致地描写山地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等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3.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种树的原因:牧羊人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记叙方式:插叙。作用:表现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性格,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为紧凑。4.本文在叙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我”在文中仅仅只是一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地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沃土。“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教师点拨:记叙人称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的是第三人称。作用: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更严谨。(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答案示例: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如果删掉,就不能表现牧羊人种橡子的认真和细致。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答案示例: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3.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答案示例:(1)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2)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示例: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答案示例:示例一: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美化校园,美化家乡。(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20年中,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时代发展的声音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个人,就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员———王顺友。四、课堂小结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有许多默默“种树”的人,如勤恳的铁路工人、守卫边疆的战士、奔赴在灾难之地的消防员和武警、救人于危难之间的医生护士、伏案工作默默陪伴着我们的老师等等,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地耕耘,种植着未来的希望和幸福。把我们也做一个“牧羊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无私奉献,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植树的牧羊人赞美牧羊人:这是一个好人三见牧羊人初逢牧羊人——挑橡子,种橡树再见牧羊人——绿树成片,养蜜蜂最后见牧羊人——荒地变绿洲,人们生活幸福再赞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心存善念造福他人
本文标题:植树的牧羊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8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