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8年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最终版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研讨会目录“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及启示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范围与要求解读12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备考复习策略4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分析01第一部分“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心中和谐的世界脑中复杂的世界眼中独特的世界脚下真实的世界“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一)在“人地观念”方面:2017年高考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通过考生解答问题中的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碰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全国卷(Ⅰ)8题:全国卷(Ⅱ)第8题:“古埃及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题干就隐含了“因地制宜”的思想。全国卷(Ⅱ)9—11题:全国卷(Ⅱ)36题:该题以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污染,本题共24分,其中16分都是在考查环境问题,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试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环境观念。【真题再现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析考查人地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果西北内流区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其直接结果是盐湖面积缩小,进而加剧荒漠化,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真题再现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耕种条件差。题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题中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人地协调在生活中的体现,该地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生产活动若不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2018年高考启示1】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预测2018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二)在“综合思维能力”方面: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重视思维过程。而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辅限定的知识模块,不断更新知识重组的线索,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脑图。【真题再现】(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37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该题以分割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为切入点,首先从时间维度分别考查气候对古代人们和现代人们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影响,然后再考查该地地理环境对修建跨海大桥的影响,从而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2018年高考启示2】综合性强的试题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知识整合,不仅要把“气、地、水、土、生”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整合,而且要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整合。例如,在深入理解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时,不仅要分析其对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还要分析其对农业、聚落、人口、交通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脑图(见下图)。“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三)在“区域认知”方面: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2017年全国卷试题仍坚持诸多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内融合叠加,突出空间分析与区域发展,引导考生在“知地识像、析因究理”中认识区域特征与差异。如全国卷(Ⅰ)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区域位置;全国卷(Ⅱ)第4题,根据经纬度及文字信息推测轮胎测试场的路面特征;全国卷(Ⅲ)第1题,根据剪纸所反映的景观推断其区域位置等等。2017年全国(Ⅱ)1—3题,选择苏北、苏南的划分和秦岭—淮河一线为素材,重点考察了学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状况相对应的能力,引导考生了解区域界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体现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两个核心素养。【真题再现】(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36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主题+区域地图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农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018年高考启示3】以区域为载体,注重区域认知能力的考察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如何落实区域认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区域知识落实到区域地图上。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区域认知的一个具体要求就是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因此,地理命题以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区域性这一地理学科的根本特征。“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四)在“地理实践能力”方面:2017年的高考题注重体验和实践,凸显“地理源于实践”的真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导向。如全国卷(Ⅰ)第2题,以“城市绿化隔离带的景观照片”为载体,考查景观差异的原因;全国卷(Ⅲ)4—6题,用“身边的地理”—城市地铁引出对交通站点等级、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空间形态的考查;全国(Ⅲ)10—11题“互联网上四地好友关于各地季节特征的描述”;北京卷中机动车流量变化,海南卷的山区居民、江苏卷的微信红包、绿色出行、海外旅游、天气变化;天津卷不同节气旗杆影子的变化等等。2014年全国卷(Ⅰ)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误伤途经飞鸟事,在当年的电视新闻和报刊中均有相关报道——世界最大太阳能光热电站启用;2015年四川文综卷考察贝加尔湖的相关知识,其中一个选项是“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很多考生认为是对的,如果你善于关心生活,就会很自然发现湖面结冰是边缘先结;2016年海南地理卷19题先给出了一段材料说“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题目问,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物理风化最强的坡向是什么(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都体现了“身边处处皆学问”的地理学思想,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做,理回书中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查趋势。【真题再现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用“身边的地理”—城市地铁引出对交通站点等级、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空间形态的考查,凸显地理源于实践的真谛凸面镜又叫广角镜,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可以扩大司机视野,及早发现弯道对面车辆。下图为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和某司机看到的凸面镜里的画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9.该凸面镜最可能设置在A.①B.②C.③D.④10.该司机驾驶的车辆正驶向A.东方B.西北方C.西方D.南方第9题选山脊处,第10题,镜面上的像与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成像原理),镜面上的面包车不是逆行,没有违规,正常靠右行驶,镜面上山脊位于面包车的左边,实际位于面包车的右边,说明面包车是从④开往③、②,观测者看到面包车的车尾,说明观测者与面包车同向而行,且在面包车后面,镜面上的面包车位于③地北边路段,参照指向标,观测者是往南行驶的。【2018年高考启示4】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地理特色,注重地理实践力的考察去年的地理试题继续传承了“无图不成题,一图带多题”的风格,这也是近几年利用图表作为试题信息载体的地理高考命题形式的延续。一方面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把考纲中与生活联系密切度较大的考点进行简单的细化。02第二部分2018地理考试范围与要求解读(一)2018地理考试范围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必考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选考内容: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沿用现行课标,考查内容不超过课标,但形式多样,综合性较强全国文综地理高考题的几个特点必修Ⅰ和必修Ⅱ考得最多,必修Ⅲ较少。选修内容常与必修内容结合。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得高分的关键。高难度的题其实不一定得零分。(二)必考内容(知识点
本文标题:2018年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最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8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