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8年高考地理-选择题突破
2018年高考地理选择题突破返回在文综考生中广泛流传着,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对于文综地理最重要的就是考察知识的条理掌握和运用,选择题相比材料题更加突出的是考察掌握返回该类试题的选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组成,要求答出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一般又以排列顺序、正误判断两种类型最为常见。返回该类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肯定”:即找出叙述选项中最有把握的一个(或两个)选项,这一个(或两个)选项能肯定是对的或肯定是错的。(2)“排除”:即把错误选项排除掉。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或与题干意思不符的选项,或含有错误选项的组合。返回(3)“比较”:若还有两个及以上的选项,可将其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4)“确定”:在第三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最后确定正确答案。返回[例](2009·上海地理)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据此回答(1)~(2)题。返回(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返回(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①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②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③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④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返回[解析]第一步:明确问题,注意关键词,以上两题所问问题都是建国以来60年社会经济的变迁,第(1)题强调的是我国,第(2)题强调的是上海。第二步:判断错误项。第(1)题中“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与实际不符,故①错;第(2)题,郊区农业用地面积在逐步缩小,故③错。第三步:比较选项,第(1)题中只有D项不含①,第(2)题中只有B项不含③。[答案](1)D(2)B返回1.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返回解析:第一步“肯定”: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我国的南疆地区。图示城市附近为沙漠,气候干旱,因此肯定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且无森林植被,即肯定①正确,④错误。第二步“排除”:该地为沙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能贫乏,即排除③。第三步“确定”: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多大风。故可确定A项正确。答案:A返回概念型选择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并对概念内在规律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选择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并且提出许多限制性条件,而在高考中出现的概念大多并非直接来自教材,往往是给出一个全新概念。出题者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大多采取混淆手法来表达以迷惑学生思维。要准确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在一轮复返回习中,对基本概念的阐述、原因、性质、影响等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并且对相近、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解答该类选择题时应注意:(1)认真分析新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把新概念与题目中的图像等知识联系起来。(3)把题中的四个选项与新概念、图像等资料结合起来分析,把正确选项确定出来。返回[例](2011·海南高考)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返回(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植被少C.地势高D.云雨少返回[解析]第一步,理解“光合有效辐射”的概念,弄懂数值大小的含义。第二步,把“光合有效辐射”与“农业生产潜力”联系起来,光合有效辐射大,农业生产潜力大。第三步,读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析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的因素。[答案](1)D(2)D返回2.“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并造成大量废物,污染环境。据此回答(1)~(3)题。返回(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A.沙尘暴加剧B.农药污染C.臭氧层“空洞”D.破坏性地震(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特点的是()A.黄河出现凌汛B.围湖造田,增产粮食C.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荒D.黄土高原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返回(3)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不会出现B.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模式C.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区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D.它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产物,不可避免返回解析:第一步:明确“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第二步:与题目中的选项相结合分析可知“破坏性地震”不属于“牧童经济”,“围湖造田,增产粮食”是“牧童经济”,它体现了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答案:(1)D(2)B(3)C返回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指题干中给出一组材料,在选项中要求按时间、空间等进行排列,并确定一一对应关系。解答排序型选择题应注意:(1)简单的排序题可由自己根据题干中或图表中的信息排序后,再与选项进行对照来确定答案。返回(2)对不能直接排序或排序难度较大的题目,可首先排除选择错误的或不包含正确的选项,每一组选项中只要有一个错误的,就可以排除整组选项。(3)作出正确选择后,要重新和题目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验证其正误。返回[例](2011·浙江高考)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返回[解析]第一步,明确各图所反映的季节,图①显示西太平洋副高偏南,且势力较弱,应为春季;图②表示杭州此时正受副高的影响,应为夏季;图③表示杭州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的影响,应为冬季;图④表示杭州此季节可能遭受台风的影响,应为秋季。第二步,对照选项作出正确判断。[答案]C返回3.(2012·广州模拟)读清代我国死亡千人以上灾害分布图,判断图例中1~4表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A.地震、风暴潮、洪涝、旱灾B.风暴潮、旱灾、地震、洪涝C.洪涝、地震、旱灾、风暴潮D.旱灾、洪涝、风暴潮、地震返回解析:第一步,根据图例的分布地区确定1~4表示的自然灾害。1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横断山区、秦岭、太行山、台湾等地,故为地震;2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海低地地区,故为风暴潮;3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地,故为洪涝;4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故为旱灾。第二步,结合四个选项作出正确判断。答案:A返回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计算型选择一般有图形型计算、表格型计算、图表结合型计算、文字描叙型计算等类型。返回解答计算型选择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提数据:从题干或图表中获取提炼出基本数据。其次调原理: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确定地理计算所需要的基本原理。第三用公式:根据题目设问对应试题信息调动相应的数学公式。总之,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返回[例](2011·重庆高考)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1)~(2)题。(1)该地最可能是()A.北京B.沈阳C.成都D.海口(2)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四区)的区时约为()A.6月21日9时B.6月21日21时C.6月22日9时D.6月22日21时返回[解析]第一步,从材料中可知,6时左右日出,北京时间13时达到正午最大太阳高度为83°。第二步,该题所应用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地方时、“东早西晚”、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返回第三步:根据题设可知该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计算。北京时间13时达到正午,即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西15°地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两侧7°太阳高度达到83°。太阳高度从0°变为83°用7个小时,可估算太阳到达36°时所用的时间。第四步,根据相应的计算,得出该地大致位于105°E、30.5°N,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达36°时大致用了3个小时。[答案](1)C(2)B返回4.(2012·福州联考)读下图,回答(1)~(3)题。(1)若该图是以赤道上某点为中心的侧视图,M、N是赤道与圆的两个交点,其直线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图中各点的经线恰好为12月12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A.12日8∶00B.12日16∶00C.11日0∶00D.13日16∶00返回(2)若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M、N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我国大陆最东端所在时区的区时为()A.7∶00B.8∶00C.9∶00D.10∶00(3)若该图为地球侧视图,MN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昼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将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3月21日3∶20B.3月21日15∶20C.9月23日3∶20D.9月23日15∶20返回解析:第(1)题,由于M、N是赤道上的两个点,且它们的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则M、N两点的经度相差60°;图中各点的经线恰好为12月12日,即12日的范围占全球的1/6;如果其余地区时间比图中的早,则北京时间为13日16时;如果其余地区时间比图中的晚,则北京时间为12日0时。第(2)题,如果该图为俯视图且M、N两侧的日期不同,说明此时全球两个日期所占的范围以0°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平分,0°经线为0时;我国大陆最东端位于东九区,故此时该区返回区时为9时。第(3)题,如果MN为赤道且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昼半球,则此时太阳直射在110°W经线和赤道的交点上,北京时间为3时20分;又知北京正午人影将越来越长,即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故该日为秋分日——9月23日。答案:(1)D(2)C(3)C返回判断型选择题题干中往往出现“正确”“不正确”“错误”“可信”“不可信”等判断性文字,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现象的理解运用能力。返回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1)要认真看清题目要求,是选择正确(可信)的,还是选择错误(不可信)的。(2)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信息,正确判断出题干中所反映的时间信息、空间信息、数据信息。(3)结合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个选项进行对照判断,分析判断出与题目要求一致的(或不一致的)。最后确定所选选项。(4)将确定选项与题干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验证。返回[例](2011·四川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返回(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返回(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返回[解析]第(1)题,第一步,题目要求的是判断正确的选项。第二步由题中信息分析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项A正确;该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选项B错误;由于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选项C错误;200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2223.45万,201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3216.80万,十年来,城市人口约增长44.68%,选项D错误。返回第三步,选出本题正确选项A项。第(2)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
本文标题:2018年高考地理-选择题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8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