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历年期末真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折光性很强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引起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或: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3.化能异养型:能源和碳源都来自有机物的营养类型。4.巴氏消毒法:专用于牛奶、啤酒、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此法可杀灭物料中无芽孢病原菌,又不影响其风味。具体方法可分为:低温维持法(63℃,30分)和高温瞬时法(72℃,15秒)。5.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的生物氧化方式。即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6.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性。7.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在该菌株细胞中,F因子整合在核染色体组的特定位点,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8.点突变:又称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仅涉及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因其发生的范围很小,所以又称点突变。9.质粒:指一种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能进行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也有极少的质粒是线性的DNA分子。10.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抗原。11.发酵:指有机物氧化释放的氢(电子)最终传递给某种中间代谢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12.抗代谢物: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微生物所必需的代谢物(即生长因子)很相似,可干扰微生物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13.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14.古生菌:一类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的生物类群。它们在形态上虽与细菌相似(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但在基因组和16SrRNA序列、细胞壁中无肽聚糖、膜脂由醚键连接等方面都与真细菌不同。它们中的多数种类能生活在与地球进化早期环境类似的极端环境下,主要类型有嗜热菌类、嗜酸嗜热菌类、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类和嗜盐菌类。15.裂解量:是病毒生长曲线中的一个参数,指每个受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的平均数目,其值等于平稳期病毒效价与潜伏期病毒效价之比。16.自养微生物: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或是一类不依赖任何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根据其能源的不同,可分为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两大类。17.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是放线菌中伸展到固体培养基内,具有吸取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体。18.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19.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其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即可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化学治疗剂。20.移码突变:是诱变剂引起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转录和转译发生错误的一类突变。21.完全培养基:可满足某微生物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要求的天然或半合成(半组合)培养基。一般用[+]符号表示。22.单克隆抗体:由一个纯系B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23.模式菌株:又称典型菌株,是某一种微生物的活标本,可作为该种的参考标准。即按照命名法的要求,当命名一个新种(或亚种)时,需要指定一个菌株作为这个种(或亚种)的命名模式,这个被指定的菌株称为模式菌株。24.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其组成成分为多糖,故称为糖被。25.异形孢:一般在细胞链的丝状中间或一端形成的具有固氮功能的细胞,形态大、壁厚、色浅。26.溶源菌: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而不被裂解的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称为溶源菌。27.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28.防腐:是指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食品和其它物品发生霉腐的措施。29.接合:指由性状不同的两类细胞直接接触,由供体菌的遗传物质单向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叫做接合。30.活性污泥;指由菌胶团形成细菌、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和毒物的能力。31.菌落:由单个或少数同种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繁殖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32.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细菌等微生物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G+细菌形成。33.温和噬菌体:有的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并随着后者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34.化能自养型:氧化还原性无机物获得能量,以CO2为碳源的生物。35.抗代谢药物: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微生物所必需的代谢物(即生长因子)很相似,可干扰微生物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36.溶源转变: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37.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38.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39.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就画出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组成的曲线。40.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发酵后产生乳酸、乙醇(或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41.光复活作用: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出现死亡率明显降低的现象,即光复活作用。其主要是由于光解酶在黑暗中专一性地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酶-DNA复合物,当给予光照时,酶利用光能将二聚体拆开,恢复原状,使DNA损伤得到修复。42.点突变:即狭义的基因突变,指DNA序列中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包括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43.转导:由病毒介导的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44.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又称免疫球蛋白。45.固氮作用:通过微生物细胞内固氮酶的催化,将大气中氮转化成氨的生化过程。46.聚-β-羟丁酸(PHB):存在于某些细菌(固氮菌、产碱菌和肠杆菌等)细胞质内的一类颗粒状内含物,由许多羟基丁酸分子聚合而成,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功能。(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47.病毒包含体: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的特异性染色区域。不同病毒所形成的包涵体在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内的定位不同;其染色性质亦不同,即有的嗜酸性染料,有的嗜碱性染料;并且其大小、形态和数量亦有区别,所以包涵体在病毒的实验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涵体是病毒复制所产生的复制复合物、转录复合物、装配中间体、所合成的核壳和病毒粒子积累在宿主细胞的特定区域内而形成的,称之为病毒工厂的结构。48.异养微生物:以还原性有机物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一类必须提供一种以上大量有机物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异养微生物,主要是化能异养微生物和少数光能异养微生物。)49.假菌丝:在良好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几乎在所有营养细胞上都长出芽体。如果长出的一连串芽体与母细胞大小相近又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较小的面积相连,这样的藕节状的细胞串称假菌丝。50.同步培养: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细胞的培养方法。同步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机械筛选法和环境条件控制(诱导)法。51.补充培养基:只能满足某微生物相应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所需要的组合培养基或半组合培养基。一般可在基本培养基中再添加该营养缺陷型所不能合成的某一种或几种代谢物如A、B等组成。一般用[A]或[B]等符号表示。52.2μm质粒:存在于酿酒酵母细胞内的一个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周长约2μm。一般每个细胞含60~100个拷贝,行严谨型复制,只携带与复制和重组有关的4个蛋白质基因,不赋予宿主任何遗传表型,属隐秘性质粒。是酵母菌分子克隆和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53.血清型反应:一类利用体液免疫所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在体外进行特异反应的传统免疫学方法。因其所用抗体均采自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故称血清型反应。54.拮抗: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生物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例如,抗生素产生菌对抗生素敏感菌,以及产酸菌对产酸敏感菌的关系等。55.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放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被称为伴胞晶体。56.F’菌株:当Hfr菌株细胞内的F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可形成携带整合位点邻近一小段核染色体基因的特殊F质粒,称F’质粒,凡携带有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57.活性污泥:是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58.L-型细菌:专指那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59.转座因子: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又称“跳跃基因”。60.流产普遍转导:受体菌通过普遍转导获得了供体菌DNA片段后,在其体内不发生基因的交换、整合和复制,只进行转录、翻译和性状的表达,因此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DNA片段不断被稀释,导致其所能表达的供体菌的部分性状也越来越弱,这种转导称为流产普遍转导。61.化疗: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或杀死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但对宿主本身没有或基本没有毒害作用的一种治疗措施。62.静息孢子:在蓝细菌的细胞链丝状体中间或末端存在一种富含贮藏物的厚壁孢63.一步生长曲线: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滴度为纵坐标,绘制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64.准性生殖:是指同种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融合,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65.完全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导入的DNA片段可与受体细胞核染色体组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再通过双交换而整合到染色体组上,从而使后者成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重组体,即普遍转导子,这个过程是完全普遍转导。66.有氧呼吸:底物分解产生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的生物氧化方式。67.干扰素: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的诱导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具有抑制病毒增殖、免疫调节和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等。68.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一般指在特定时间(5天)和温度(20℃)下,微生物氧化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69.病毒的滴度:又称“效价”,指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侵染性病毒粒子的数量。通常采用双层平板法计数单位体积样品形成的噬菌斑数量。70.酵母菌“小菌落”:酵母菌由于线粒体DNA严重缺损或大部分丢失,缺失细胞色素a、b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即使在通气条件下,细胞生长也很缓慢,在葡萄糖培养基上只能形成小菌落,也称呼吸缺陷型菌落。二、填空1.原核微生物主要有六类,即细菌、放
本文标题: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历年期末真题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9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