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真的预示布莱克作者介绍威廉·布莱克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的一生极其简单,也没有什么大书特写之处,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作者介绍1757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由于个性过于独特,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氛拒绝入学,因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11岁起就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了三年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其父有意让他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的一生便是一方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生,一方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作者介绍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碳笔”,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他的短诗意象鲜明,语言清新,想象奇特,极富个性,后期的长诗内容比较晦涩。他在诗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独特的神话体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布莱克的革命性、独创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他为我们留下了最重要的18世纪诗集《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和《天真与经验之歌》,代表作有《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等这首诗前四句有多种译法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李叔同译这首诗前四句有多种译法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陈之藩译这首诗前四句有多种译法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徐志摩译这首诗前四句有多种译法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梁宗岱译这首诗前四句有多种译法从一粒沙子看世界从一朵野花见天堂,把无限握在你手掌永恒在一瞬间收藏。——徐淳刚译这首诗前四句有多种译法在一颗沙粒中见一个世界,在一朵鲜花中见一片天空,在你的掌心里把握无限,在一个钟点里把握无穷。——张炽恒译这首诗前四句有多种译法一颗沙尘看世界,一朵野花定乾坤,无限可以在你的指间,永恒也可以是瞬间。——化童译一颗沙粒,一朵野花,是微小朴素、毫不起眼的;而世界、天堂,则是繁富而华丽的,然而这似乎完全对立的双方在布莱克的笔下却浑化为一体。这是否矛盾?“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是说一颗单纯的沙粒里蕴含着一个复杂的世界,任何微小的物体都藏有全世界乃至全宇宙,即事物可以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是说一朵小小的野花可以看出一个虚无缥缈的天堂幻景,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无限的自信与自由。单纯蕴复杂,微小含宏大,最单纯的也是最复杂的,最简单的也是最丰富的。这两行朴实无华但含蓄隽永的箴言清楚形象地说明了微小的事物中总有深刻的哲理和不平凡的真谛。颗细微的沙粒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宽广透明、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观察社会生活,观察人生,我们的心里察看到的有多少,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一朵玲珑的野花中能构建起一座理想的天堂,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想象的翅膀,在理想世界里自由驰骋。因此,“看世界”和“看天国”二者互为映衬,恰成对照,有力地揭示了理想世界和现实社会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关系“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说明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是辨证统一的,而且“无限”和“永恒”必须在自己手中创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无限与永恒的时间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只要你怜惜并热爱这一个个瞬间,只要你伸出手,紧紧把握住这无限与永恒中的一环,永恒与无限就会在刹那间被你拥有,被你收藏。题目中的“天真”预示着什么?题目中的“天真”预示着美好,才会对生活充满肯定和热爱,才能从一粒沙、一朵花中,发现自己的世界与天堂。只要用真心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和永恒,用心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掌中就能握住永恒与无限。
本文标题:天真的预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0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