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发展理论内部资料绪论..........................................................................................................................................................3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4第二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5第三章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6第四章日内瓦学派的发生认识论........................................................................................................8第五章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9第六章生态学和习性学的发展理论..................................................................................................11绪论1、心理学的基本问题(1)心理学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心理学是什么?第二,怎样研究心理现象?(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3)心理学面临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对象——人。无论把心理学当做自然科学来看待还是当做社会科学来看待,任何一个学派运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揭示有限的规律和作出有限的贡献,“心理学有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即没有哪一种理论或范式能包容人类行为的广阔范围和全部复杂性”。2、什么是发展(1)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就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2)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成为发展。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虽然具有可逆性,但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发展还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制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3、指导研究(1)理论还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2)理论不仅能促进研究者新的观察,而且还能促进我们重新考察那些早已脍炙人口而反遭忽略的变量。(3)事实上,每一个研究者总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从假设起步的,而假设必定来自于一定的理论。4、发展理论的主题(1)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机械轮的观点中,整个世界好像是一台在时间和空间中运转的机器,它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与机械论相反的是机体论,该思想起源于莱布尼茨。(2)量变与质变: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其逻辑的结果是认为心理的我发展只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量的多少,而无法涉及质的变化。(3)遗传与环境(或成成熟与学习):关于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他在分析发展的因素时指出了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的各自作用,成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5、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一切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构建理论。1、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A:模糊性B:不确定性C:真实性D:可逆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故选B。2、机械发展论强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A:内部变化B:外部环境C:内在机制D:遗传基因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量变与质变这一知识点,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故选B。高频考题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在心理学界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两种对立的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物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决定论);(2)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教育、社会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决定论)。2、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在遗传与环境作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3、发展的性质格塞尔认为,儿童的生理熟表现为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不同水平之间的行为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性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格塞尔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4、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定的方向性。表现为:1)由上而下,例如:新生儿的头部发展较脚部发展要早。2)由中心向边缘,3)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2)相互交织的原则。人体的结构和动作是相互对称的,对称的两边需要均衡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有一个方面占优势,过一阶段又会以另一方面占优势,如左右手的交替使用,使两只手达到均衡互补。通过相互交织,达到相互平衡,最终把发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尽管发展平衡,但最终会有一边占优势。(4)个体成熟的原则。这是格塞尔理论的核心原则,即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在儿童尚未成熟之前,有一个准备的状态。这个准备状态实际上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格塞尔理论中,准备,是一个解释学习的关键概念。(5)自我调节的原则。儿童的发展不是直线型的。它是波浪起伏的,有自身发展的节奏,如发展的步伐有时较快,有时较慢;有时是前进,有时表现为倒退。5、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1)所谓的行为模式,是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的情境的特定反应。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2)格塞尔把诊断的范围确定在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四个方面。(3)在格塞尔和他的同仁们看来,个别差异主要是量上的差异而不是质上的差异,因为决定质的关键因素是成熟,而成熟对于所有儿童来说是一个受基因控制的普遍的自然法则。6、格塞尔发展量表格塞尔发展量表是当时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资料最翔实、影响最深远的测量工具。它的问世,带动了一大批婴儿测验的编制,也极大的推动了早期儿童的研究工作。7、全面理解成熟理论,积极进行文化传递(1)第一,它有适应作用;(2)第二,它有准备作用;(3)第三,它有可塑作用。1、“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不包括()A:适应作用B:准备作用C:加速作用D:可塑作用高频考题答案:C2、根据格塞尔的观点,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A:√B:×答案:选项:A论述:格赛尔认为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行为模式不断演变的过程。第二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1、什么是行为主义(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该理论后来被斯金纳和班杜拉发展成新行为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发展。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之为行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2)刺激与反应:华生认为外部环境或身体内部组织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刺激;刺激必然属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3)人的反应分为:1)明显的遗传反应,如抓握、吸吮;2)潜在的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3)明显的习惯反应,如打球、游戏;4)潜在的习惯反应,如思维。2、行为主义的思维华生按不同的言语形式思维划分为三类:(1)习惯的思维。(2)无声的思维。(3)计划性的思维。3、行为主义的情绪华生强调情绪是一种“模式反应”。儿童具有三种情绪的基本模式:(1)惧。(2)怒。(3)爱。儿童所具有的三种非习得情绪是以后在环境中发展为习得情绪的基础,而导致情绪发展的机制便是条件反射。4、行为的分类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1)第一类是应答性行为,或应答性学习,这是经典行为主义和条件反射中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行为。(2)第二类是操作性行为,或操作性学习。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刺激激发,而只是有机体自身时不时地发出的行为。5、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1)强化: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刺激。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2)强化的分类:1)强化可以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①连续强化指强化物连续多次地反复出现,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②间歇强化,又称部分强化,指仅对一部分正确的反应予以强化。2)强化可以分为固定强化与偶然强化。①固定强化指当被试出现所期望的反应时,主试按固定时距予以强化。时距由主试随意决定。②偶然强化指反应与强化物之间的结合是偶然形成的。3)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①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某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②所谓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个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6、操作行为主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程序教学法体现了斯金纳的三个原则:(1)第一是小步子前进原则。(2)第二是主动参加原则。(3)第三是及时反馈原则。7、观察学习及其过程(1)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班杜拉把它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2)观察学习是一个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的普遍过程。包括: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复现过程;4)强化和动机过程。8、社会学习的研究(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理论对攻击性的形成具有良好的解释性。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性反应。如果攻击性是采用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达,如打球、射击等运动,就会得到成年人的鼓励。如果攻击性是采用社会不允许的方式来表达,如打人、骂人、破坏财产等,就会受到制止、批评,甚至惩罚。所以儿童在观察攻击的模式时,会注意什么样的攻击行为会被强化。凡是得到强化的模式他会增强模仿。(2)对于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班杜拉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当个体有攻击倾向时,任何一种情绪状态的唤醒都可能触发攻击性行力。第二,情绪状态的唤醒具有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可能,但情绪唤醒状态的减弱也有助于降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第三,接触或观察到的攻击性行为能增加观察者的攻击倾向。另外,攻击性行力的观察学习还受家庭、社区文化氛围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影响。(3)家庭成员的攻击性行为是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最主要的来源。9、积极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1)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基于此原理,良好行为的建立也就应该运用强化的原理,激励儿童逐步学习社会所认同的行为方式。(2)奖励是教给儿童在特定的环境中什么是适宜行为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3)强化物有以下几种: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10、利用消退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1)消退的概念:所谓消退,与强化的作用正好相反,指的是撤销促使某行为发生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2)强化与消退的区别与联系:强化与消退都是基于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的,但前者是试图增加某行为出现的概
本文标题:自考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2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