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语文-国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语文国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2、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一、导入,知人论世,复习屈原及《楚辞》的相关知识,画出要点并记忆。1.关于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凡23篇。屈原的出现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他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将屈原的《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2.关于《楚辞》影响:《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李清照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鬼雄”二字,就是来源于屈原的诗。二、学习《国殇》生字词及诵读知识,串解诗意。分组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组内同学分别读,再齐读,大声朗读。生字词:国殇(shāng)被(pī)犀甲车错毂(gǔ)旌(jīng)旗蔽日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挚(zhí)四马援玉枹(fú)天时怼(duì)霾(mái)2.熟读生字词后,逐个从字面上解释句子: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战车两轮陷阿,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三、整体感知:1.分组讨论下列问题:这首诗的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十句是叙,后八句是赞。((1).根据诗歌内容,我们可以把全诗分成两节,概括每节大意。(1、2组展)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2.作者在战斗开始后的情况,为什么要从敌我双方两个方面描写?(5组展)明确:用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反衬楚方将士的奋勇、善战3.“严杀尽兮弃原野”一句仅仅说明伤亡惨重吗,还突出了什么精神?(6组展)明确:不仅点明楚军的伤亡情况,还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4.第二部分主要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歌颂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的情感。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的形象。这不仅再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武形象,而且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扬之情。他们虽死犹生,精神永垂不朽。5.指出楚军将士在战场上宁死不屈英武形象的诗句?(带长剑兮扶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6.指出最后两句与主题的关系?(点题──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不仅为祭悼之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国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振兴楚国。)7.总结本诗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8体会《国殇》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的特点。《国殇》顾名思义是为悼念死难的烈士而作的祭歌。但屈原所写的这篇诗不仅仅是为了祭悼亡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以振兴楚国。围绕这个主题,这首诗在谋篇时采用了叙和赞前后呼应、紧密结合的方法。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四、课内阅读拓展:大声朗诵纪念屈原的诗歌,品味屈原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那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人民的美丽的传说是真的么?——当你诞生的那个早晨伴随着你的第一声哭号播散出一片芳香在你出生的院落的上空凝结着一朵彩云那么,为什么通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的是在荒野中踽踽独行的身影?我们听到的是充满痛苦和悲愤的歌声?为什么,在只能供你洗脚的浊流中,结束了你的一生?是历史的悲剧还是你的悲剧呢?你把荷叶裁成衣裳你啜饮清露和菊霜——在只膜拜权势的人群中谁欣赏你的高洁,你的清白?为了风雨中的祖国你奉献出满腔赤诚——在黑雾弥漫的朝廷里谁理解你的正直,你的忠贞?群鸦聒噪而白鹤孤立野草丛生而香花凋零你,纯真的诗人呵决不肯唯唯诺诺以保平安在冷漠、诬陷、迫害交织成的罗网中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你苦谏、你呼号你抗击狂风暴雨呵吹打吧炸雷急电呵,轰击吧你慨然地面对沉重的命运你被投掷于大荒披发抚剑开始了无尽的漂流独立在苍茫的暮色里仰天长啸穿行于荒草蓬蓬的湖畔低头苦吟在你走过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流下了血迹在你唱出的歌声中每一句都掺和着泪痕不是哀叹自己的流落个人的安危、荣辱何所计使你痛苦的是危急的祖国和受难的苍生你遥望被焚毁的故都那熊熊的大火也煎熬着你的心……置身在阴暗的深渊中你的灵魂飞跃出深谷上下求索地翱翔你叩问宇宙的奥秘你寻求理想的乐土你探索生活的真谛你渴望照路的明灯……举目四望茫茫大地哪里是归宿?栖隐山林吧心已和山河一道破碎哪有闲情去陪伴野鹤欣赏浮云混迹江湖吗?世道浑浊,众人皆醉苟活是比死更可悲的生你庄严地选择了你的道路像一颗流星陨落于大海一声爆裂,一阵青烟你在滚滚的江流中熄灭了自己的生命你去了,但未随波消逝悲剧的阴影只是在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诗篇上加重和烘托了色彩你的忠言没有被采用来拯救你的祖国你的正直你的清白你的坚贞你的火一样的爱国热情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民滚滚的浊流淹没不了你生命的火焰一道眩目的霞光从汨罗江上腾空而起穿过漫漫的长空永远在人民心中闪耀在历史的波涛起伏的长河上划过多少纪念你的龙舟有多少旗幡为你招魂曾经多少次我感慨万端地低吟着你的诗篇思索着你的和无数古往的诗人的命运我坚信,历史的悲剧的大幕是永远落下了我珍惜,新时代歌者的幸福:不是用苦难和悲愤哺育自己,沐浴着辉煌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他们自由地倾吐出幸福、欢乐,而且满怀希望的歌声!五、熟读并抄写《国殇》附:教师讲评参考首句“操吴戈兮被犀甲”。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一群英雄战士奔赴战场,去和敌人作殊死的战斗。对全诗悲壮气氛的形成十分重要。“车错毂兮短兵接”三句是写初战时的情景。“旌蔽日兮敌若云”是说敌人的旌旗遮天蔽日,他们人数远远超出了我军,像满天乌云,黑压压地向我方阵地涌了过来。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敌人的强大、声势的凶猛,以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是用浓笔重墨,描绘出了浓烈的战场气氛: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矢交坠兮土争先”楚国的将士们仍旧奋勇争先,冒着飞蝗般的箭雨,冲上前去,和敌人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多么惊心动魄的厮杀呵!“凌余阵兮躐余行”六句,描写了他们作最后的殊死格斗和壮烈牺牲的经过:战阵被冲乱了,行列被冲跨了,驾车的战马或死或伤,为国家献身的时刻到了!楚国的将士们将剩余战车的两轮埋入土中,用绳索将驾车的战马羁绊在一起,来表示他们必死的决心。而作为楚军统帅的将领,则拼尽全力,擂响了最后的战鼓。这震天撼地的鼓声,向敌人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都是英雄,他们至死不会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和恐惧!但是,鼓声终于沉寂了,楚军将士的尸体横陈在广阔的原野上。“出不入”四句紧承上文,写出了作者对“严杀尽兮弃原野”的将士们无比沉痛的悼念:祖国的英雄们呵,你们一去不复返了。在那遥远的旷野里,你们永远地安息了!但是,这四句的感情色彩并不仅仅是沉痛。作者用“出不入”和“往不反”这两个同义重复的词组,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因此,在沉痛之中又充游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二句写战死者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更加深了这种悲壮气氛。诗的最后四句,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对为国牺牲的将士作了热血沸腾的颂扬。既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这最后四旬,是写实,也是祝祷;是对死者的颂扬,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全诗激昂慷慨、悲愤壮烈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这首先是由诗歌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决定的。宜春中学语文学科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1编写:朱宇学生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文中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一、导入了解基本知识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序也作“叙”或称“引”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有助于读者理解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古代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2.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晚年又号,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著作有《六一诗话》、《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二学习新课,朗读课文,读准音:1.给下面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李存勖()其矢()皆自于人欤()伶官()盛以锦囊()誓天断发()抑本其成败之迹()四应()遗恨也()智勇多困于所溺()泣下沾襟()有的放矢()仇雠()已灭三、自学,进入思议环节。独立完成一二段注释:1.盛衰之理,理:道理2.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力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4.与其所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国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2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