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考研笔记
-1-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的政治内涵。伦理政治观;关于城邦的学说;“公民”政治。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法律政治观;“共和国”政治。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神学政治观;封建制;宗教和教会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4、现代政治的内涵。权力政治观;以现代国家为中心,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现代公共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而形成,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的驾驭和控制。(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1、古代政治的内涵(1)在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尤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政治,“政”与“治”分开始用,各有自己的含义。(2)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3)中国古代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充满道德色彩的行政活动。2、现代政治的内涵(1)孙中山对政治的界定:“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这一说法突出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2)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三)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政治内涵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当代的世界体系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系列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2-(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2)社会学视角下的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为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的法学家则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作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个流变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空间上看,狭义的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而广义的政治则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二、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一)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人们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见解,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治学即国家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我们认为,从狭义的角度看,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广义而言,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应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学的内容结构政治和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历史、途径和方法;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政治国际化。第二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3-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时,首先要树立唯物政治观,同时,在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时还要树立政治辩证法。在政治学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所包括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一)历史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认为,任何政治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历史条件,研究政治现象时应该将特定的政治现象放到特定历史范围中和背景中加以考察。找出特定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原因。在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二)经济分析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产生和变迁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原因决定的。一方面是经济决定政治,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和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并受后者的制约。另一方面,政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也有巨大的反作用。(三)阶级分析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切有阶级的社会中,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是划分为不同阶级的,阶级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政治现象的实质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的政治。二、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哲学在研究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中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二)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1、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早期研究者由于深受传统政治哲学和欧陆国家学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问题。(1)制度研究法。制度研究法以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注重对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政治组织的正式机构的研究。(2)历史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致力于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制度比较和制度与制度之间的比较,并从各国制度的历史变迁中提炼出普遍化法则。2、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事,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1)政治系统论-4-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2)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中研究政治系统所履行的功能及相应的结构,强调每一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并试图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结构和功能关系进而沟通宏观的政治系统。(3)政治沟通理论政治沟通理论依据控制论、信息论的基本原理而创立,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其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成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其信息沟通。(4)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文化因素。行为主义所研究的政治文化并不是对其进行抽象研究,而是运用行为主义的实证调查的方式来调查特定政治体系中的文化因素。(5)政治发展理论该理论致力于运用动态比较的方式和实证调查的方式来考察由不发达的政治系统向发达的政治系统的变迁。(6)政治计量理论政治计量学是典型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对政治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从假设出发、结合数据进行证实的研究路径。3、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理性选择理论的源头是公共选择理论。M·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模型、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学、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和W·赖克的政治联盟理论等构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早期来源。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之后,理性选择理论已经发展出诸如联盟理论、交易理论、博弈理论、投票分析和科层决策等一系列理论形式。理性选择理论首先假定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再在各种可能的情景之下来计算和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动的个体所可能面临的选择及其行动方案。由于理性选择理论运用了形式逻辑的规则、数学语言和经济学概念来分析政治现象,他们所做的政治分析为政治科学的严密性和精确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虽然在现实中难以进行严格验证,但是在很多分析场合又都达到了与现实非常相近的程度。4、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星期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治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政治行动及其后果。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5-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1)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坚持了“经济人”假设的同时,认为政治分析的核心应该是在既定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下的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制度在个人的选择过程中起着重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2)历史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致力于分析和解释制度对政治行为的重大影响,因而侧重于分析既定社会的制度对其历史发展道路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制度,是推动历史沿着某一条道路而不是其他道路前进的重要因素。由于政治制度的路径依赖性要大于经济制度,特定的制度能力和过去的政策选择对当前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治研究必须结合政治行动者所处的制度背景、制度起点及其历史变迁、制度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和制度运行中的特定问题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历史变迁中的复杂互动过程,去探求政治行动的基本模式。(3)社会学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扩展了制度的外延,将特定社会的文化结构也看成是既定社会的制度,因而认为个体政治行动的动力不是来自个体的偏好,而是既定社会制度的塑造。偏好本身也受到了制度的塑造,特定制度的采纳并不一定是因为它提高了某一组织的运作效率,而在于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体现了既定文化下的合法性问题。因此,对合法性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成了社会学制度主义的两个重点。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它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帕累托、莫斯卡和韦伯等人都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在一定的社会之中是如何产生政治权威的,产生出的政治权威又是如何影响和制约社会的。(二)生物政治学生物政治学主要是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生物属性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具有理性的特点,而且还往往会收到各种生物因素的影响和牵制。(三)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主要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地理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书中就有所体现。早期的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条件对政治制度和人的政治行为的影响和决定作用。19世纪以来,政治地理学转入研究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和行政区划等政治地理问题。(四)政治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主要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6-其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试
本文标题: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考研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2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