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我是来自12化本一班的黄俏。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的概念,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本节内容前面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的内容,而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分散系的含义,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混合物进行分类b.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C.理解丁达尔效应的本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丁达尔效应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一改由教师复述,变成由学生的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丁达尔效应图片的展示,让学生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3、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难点的依据: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二、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但其形成原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三、教学方法介于以上学情分析,结合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集体讨论、讲解讲演这三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四、学法指导学生则主要通过思考、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从六个环节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给学生观看视频——侯宝林《醉酒》(约4分钟),指出在视频中提到手电筒在夜晚会产生一道光柱。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手电筒在夜晚会产生光柱的奥秘吗?接着讲解: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混合物——胶体所产生的现象,进而进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通过一段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由学生已学习的物质分类知识出发,对物质进行分类,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环节二:展示样品,引出分散系。1、展示FeCl3溶液、淀粉溶液、泥水样液,请学生思考从组分上它们属于哪一类物质?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分析这三种混合物的共性和特性。根据这三者的共性都是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混合体系,由此提出物质“分散系”的概念。2、通过讲诉FeCl3溶液、淀粉溶液、泥水样液,其分散质是固体、分散剂是液体,进而提问学生如果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来分类可以分为多少种?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再用PPT展示这种分类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实物观察,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提出问题:那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溶液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又可以怎样分呢?【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从课本上吸取知识。环节三:区分溶液和浊液,引出胶体。请学生观察FeCl3溶液和泥水的外观形态,说出两者的区别,然后我将FeCl3溶液和泥水混合,请学生根据它们的特性,交流讨论思考将泥沙从FeCl3溶液中除去的办法。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想到过滤的方法将其分离,我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可以用滤纸过滤除去泥沙?启发学生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和浊液的区别,并提出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则小于1nm,紧接着又提出问题:那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物又是什么呢?由此过渡到胶体的学习。并通过多媒体用数轴标出三种分散系的粒子直径大小。【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学生实验的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既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激发了学习者进入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也在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强化,形成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新内容。体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重点讲述的内容,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本节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环节四:胶体的性质。在胶体的这部分学习中,我主要以2个情境的预设、2个探究性实验和多次提问来展开教学。情境一:让学生回忆前面将泥沙从FeCl3溶液中除去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FeCl3溶液能够通过滤纸,泥水不能,那淀粉溶液能不能通过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能不能通过滤纸的探究实验。淀粉溶液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我将引导学生从现象推本质的方法去分析淀粉溶液能通过滤纸是因为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其分散质粒子比溶液的大而比浊液的小。【设计意图】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再回顾到预设情境中淀粉溶液通过滤纸的现象,学生能自行思考并分析原因。这样使探究实验与情境设计相呼应,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情境二: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本质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第一项性质的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演示用激光笔照射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课前准备)的两只小烧杯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两只烧杯现象的不同之处,引出丁达尔效应的概念。提出问题:如何理解“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会形成丁达尔效应”这句话呢?我将通过提问4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理解丁达尔效应的本质。首先,什么是散射?学生根据初中的物理知识知道:色散是光线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继续提问:在大自然中,雨后我们有时能见到一种美丽的现象——彩虹,那也是一种散射,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散射而成,这个应该怎么理解呢?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散射概念。此时学生可能回答: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水滴,发生散射,光线偏离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后发生重叠,形成各种明亮的颜色。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问:那丁达尔效应呢,应该怎么理解呢?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丁达尔效应是一束光从前面直射过来,打到很小的胶体粒子上,光线的方向发生偏移,无数个光波在不同的方向发生重叠,形成了明亮的通路。再一次提问:为什么胶体会发生散射呢?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史话”,并解释:是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可以发生光的散射。【设计意图】通过一层层的提问,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建立丁达尔效应的概念,提高其抽象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的情操和分析问题以及表达的能力。深入探究概念的表面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丁达尔效应。进一步给出果冻、氯化钠溶液等不同混合物,请学生用该法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然后让学生回顾到情境预设中的问题,并解释刚才多媒体展示的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再让学生解析上课前观看的视频中提到手电筒在夜晚会产生一道光柱的“奥秘”。既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还能学以致用,解析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最后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资料卡中“胶体的应用”相关内容,获取信息。我再简单分析胶体的介稳性、电泳、聚沉、渗析等性质。然后再请学生例举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环节五:课堂小结,强化知识为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胶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体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学生先总结教师再补充的小结模式。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渗析环节六:学以致用。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使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我有目的地设计了以下练习:下列现象各反映了胶体的什么性质?原理是什么?豆浆里加石膏制成豆腐手指不慎被划破用氯化铁溶液止血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外观均一、透明、稳定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直径<1nm1nm~100nm>100nm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有无丁达尔效应无有无典型实例食盐水、碘酒食盐酒精溶液、淀粉溶液泥水不同品牌墨水不能混用工厂用静电除尘明矾净水六、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以便他们能够理解掌握,并突出整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类性质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对光线色散射形成的聚沉电泳渗析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应用
本文标题:《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8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