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获奖课件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导入新课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特别是《沁园春长沙》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选编的4首中国诗词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与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第一单元单元综述这4首诗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表达了革命的豪情;《雨巷》表达了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表达了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体现了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湘江美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雨巷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再别康桥康河的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大堰河——我的保姆劳碌了一生的母亲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题目介绍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沁园1.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2.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词3.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游泳”等4.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5.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6.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1.忆江南(3、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忆秦娥(3、7)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3.念奴娇(4、3)大江东去,浪淘尽。4.沁园春(4、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湖南的农民运动。写作背景毛泽东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次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秋色和大好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日落湘江橘子洲头本文特色课概括为“重在写景,景中有情”和“重在抒情,情中见景”。上阙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整体感知下阙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课文讲解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1.开篇第一句描写了什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江西面的湘江中。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漫江:满江。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词语解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语解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2.赏析词句,品味语言。(1)色彩美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①红遍、尽染②碧透③百舸、江流、浅底④鹰⑤长空⑥鱼(2)层次美给欣赏者以丰富的形象想像力。有全景,也有特写;有远眺,也有近观;有仰视,也有俯瞰;有静态,也有动态。(3)情感美给欣赏者以细腻入微的感染力。一切景语皆情语。绚丽多姿的秋光秋色,动静相融的秋声秋景,蓬勃恬淡的秋韵秋味,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词语解释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指宇宙的广阔。苍茫:旷远迷茫。沉浮:同“升沉”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这里是指不寻常、不平凡的意思。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怅”是什么意思?情感为什么会有如此突然的起伏呢?“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1)1925年,国共合作中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湘粤农民运动日益高涨。(2)在上海,毛泽东在党内受到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的排挤。在湖南,毛泽东遭到军阀赵恒惕的通缉。(3)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毛泽东此时内忧外困。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词语解释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这里是评论的意思。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粪土:做动词用,视…..为粪土。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看的同粪土一样。一个“恰”字,总领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4.赏析词句,品味语言。大家在诗中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气势?气壮山河大家在诗中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慷慨激越这七句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5.谁主沉浮?谁遏巨浪?下阕中的一个“遏”便把一种英雄豪情宣泄得酣痛快,抒发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一种力挽狂澜的领袖气魄和风范,真可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词语解释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指游泳。遏:阻止。在毛泽东诗词中,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中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写作特色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课堂小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古人笔下的秋景拓展阅读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1929.1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1935.10)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毛泽东手迹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极目远眺,远山的树木不知是给秋霜染红了,还是给霞光映红了,抑或是历代诗人的酒这时才把千山万山薰得酡颜烂漫了,抑或是七仙女的大红织锦不小心掉落在群山之上……秋景描写欣赏蔚蓝的天倒映在澄碧的江水中,水天相接,不知道鱼儿是在水中游,还是在天上飞……静静的湘江水澄碧剔透,只是那争先恐后的大小船只打破了这种静谧,增添了湘江的另一番韵味……矫健的雄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之中,并刺破了苍穹的静寂……神秘的大自然啊,你让每一种生命都焕发出生命的魅力和美丽!研讨与练习答案一、朗读前可先划分节奏,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再尽可能把自己想像成站在橘子洲头的青年诗人,面对大好秋色,然后吟诵这首词。这就可能更深入地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准确地读出这首词的意蕴。二、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本文标题:《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获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8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