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从汉唐壁画看当时社会风气及多层次的艺术内涵
从汉唐壁画看当时社会风气及多层次的艺术内涵和联系陵墓壁画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灿烂的组成之一。而随着解放后发掘出土的大量汉唐墓室壁画更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及至世界美术史上注入了新的元素。震撼了各界学者、艺术家的心灵,从而研究此门艺术的人士越来越多,为美术事业及其它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一、美的祝福与生的希望长安是唐王朝的都城,自从618年李氏建国至李隆基“开元”年间,东方迅速崛起了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兴盛的空前帝国,由于统治者对美术的个人爱好和政治需求,特别设立了专门的绘画等艺术机构,官方的介入更为壁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力量。另外,佛教的兴起和宣传的需要,寺院、石窟、道观的修建为壁画提供了表现的空间,唐代与各地、各国的交往日渐频繁,这使画工们的表现空间更广泛。唐代历史距今1300多年,现在的长安(西安)早已经不见地面上的宏大建筑,昔日辉煌的大明宫也只剩下几块柱石,更不要说皇宫的壁画了。①但近几十年在关中一带发掘出土的精美壁画足可以代表唐壁画艺术卓越的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又为我们认识唐代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提供了重要价值依据。陵墓壁画首先作为传统丧葬习俗的一部分应该表现出对死者的深深情感和哀奠之意。而唐壁画大多未能让人感受到这一点,这不得不让我们系统的看一看唐之前的丧葬文化的形式和注入的情感分量。先秦的墓室壁画很难见到,唯有一些器物或接近壁画的帛画形象,如战国楚墓中的“人物龙凤人物图”中墓主人的形象,愉悦的准备乘神兽飞翔天宇,使人感到浪漫主义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没有痛苦的场景出现。另外,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霍去病墓的石刻均反映出强大的、战斗力极佳的军事集团和西汉人的大无畏精神气魄,让人看后震撼着、感动着每一根神经,痛苦是死亡顿时化为力量。在乾陵陪葬墓中壁画的代表有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和永泰公主墓三座。从历史原因分析,李贤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次子,尊封为太子,后武氏当权废除,死与四川,追封为“章怀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长子,因反对祖母的行为,将其赐死,时年19岁,追赠为“懿德太子”;李仙惠是武则天之孙女,同时代未经过“弱冠之年”,死因不详。从政治局势看,中宗显接位后,武氏余党依然残存,李显只能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草草的绘制一些不能表达其内心世界悲伤题材的壁画,唐人的生死观念和对丧葬文化的态度是延续传统的是以寄托希望于未来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并且将生活中有价值的美好瞬间和生活场景加入壁画中,淡化死亡所带来的自伤感的阴影,所以在大多时期我们看到的壁画感觉是朝气蓬勃与大度并存的样子。②二、理想和现实完美结合营造生人对冥界的幻想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至今没有发现。但是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发现。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则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③这一时期,已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壁画墓和墓室壁画有:属于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墓、陕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属于“新”政权墓室壁画;属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望都1号墓壁画以及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等。在汉代北方,墓葬壁画依然流行。但是广阔的中原从汉末就变成战场,到此时大多已是废墟一片,昔日的文化繁荣已不可见。倒是在东北和西北这两个地方偏僻的区域发现了绘制于公元3世纪到4世纪上叶的墓葬壁画。当时许多中原人为躲避战乱而移居这里。在朝鲜安岳的3号墓中,其结构、装饰以及墓中的文字都表明墓主来自中国。虽然,这座墓中仍有盛大的出行图,但是儒家题材如劝善故事和祥瑞图像不见了,画家更偏重于对世俗生活和女性形象的描绘。在西北地区的墓葬中,儒家影响的减弱也表现得比较比较明显,大量墓葬壁画是表现这一边远地区的现实生活。在嘉峪关附近发现的一系列3世纪建造的砖室的装饰风格极为独特。墓中的砖土分别有用鲜艳的颜色和流畅的线条描绘的壁画,各个独立,连续起来看仿佛是连环画一样。甘肃酒泉发现的丁家闸5号目却属于另外一种类型。它的两个墓室为连续性的大型壁画所覆盖,后室中描绘墓葬中的各种摆设,而前室内壁画则绘有神仙世界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和歌舞伎乐表演。这种与中原及东北墓葬壁画一脉相承的题材,其昌盛是由于古代酒泉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决定的。1979年对位于山西太原的娄睿墓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考古界的一起轰动的事件。墓葬中发现的早期或同时期的墓葬壁画。这座墓主人是北齐的东齐王,他的生活图像及出行、归来图、门卫仪仗,天象和十二辰图等被绘制在墓中的墙壁上,构图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刻画,直到鞍马、走兽的勾描,无不显示着北朝末年壁画艺术开创一个新阶段的惊人发展。难怪学者们将它的作者猜想为当时的大画家杨天华。④墓室壁画的发现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为了了解唐代绘画的发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阶级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提供了大量实例。在西安地区发现的27处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员的墓葬使我们可以看到了唐代绘画题材的变化。长乐公主和韦贵妃的墓葬壁画证明了七世纪时期各种绘画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和永泰公主三处皇家墓葬中的壁画则为研究八世纪初期宫廷绘画的风格变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证。章怀太子墓中绘有狩猎出行图和马球图,其绘画线条自由奔放,犹如书法中的草书。东北以外的地区,发现有壁画的汉墓只有两处,其一是前述的河北望都,另一是山东梁山。此外在辽宁旅大附近的金县城子地方,曾发现过汉壁画墓,有守门卒、鸟、神人、云气,以及跪拜人物等形象。也是比较简率的一种。门卫有生动的面部表情,须眉怒张,极有神气。这些墓室壁画虽然在内容上和数量上不及下述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那样丰富,但是因为这是真正的绘画,而且是大幅的,直接代表着汉代壁画流行的事实,所以有特殊的意义。汉代大量的运用的传统的神话、传说中动物、祥瑞、人物和场景,说明是有其完整的形式和意义。它们分别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数表现墓主人生前的升华以及对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三、详实的生活场景和森严的阶级等级四川西部的崖墓中也发现不少画像石。四川成都一带画像砖有自己的特点,每块高约四。九厘米,宽约四点三厘米,是用模块压成的薄浮雕。内容丰富,最有艺术价值,例如收获、煮盐等生活场景都描写的相当真实,另一些车骑图,有六骑缓步的,有四骑缓步的,两骑引一有盖车的种种不同景象。此外,四川也还有一些画像砖和画像石都表现了其他各地所未有的内容和独特的生动的效果,⑤例如:荷塘、渔猎、双鹤在闲渡着庭院、杨柳垂出墙外的门阙、代表太阳和月亮的飞翔的神人等。西汉的墓室壁画,已发现者也不多。河北望都汉墓壁画是较重要的。墓室南向,构造复杂(后有小龛)、中室和前室(各附二侧室),前后共长二十米多,多都是以砖券构成。所用的砖都是细致坚实并经过打磨的。砖券上并灌白灰浆。这一切和另外一些建筑工程上的精细的作法都说明这一墓室建筑的不平常。前室四壁和通向中室的过道的砖壁上敷有白灰,然后施以毛笔勾线着色的壁画。作为墓主人办公衙门的前室,在南壁门内的两侧,画着正在躬身迎接的“寺门卒”和“门亭长”。“寺门卒”持,“门亭长”执“版”。在前室北壁的门洞外两侧是据榻而坐的主记史(东侧)和主薄,他们手中执笔或执简,作书写之状。前室东西两壁画嗾使分为上下两列,上列和墓室门内外两侧一样,都是死者的僚属,这些僚属都在躬身行致敬。下列都是各种动物。画在东壁的僚属,按照顺序是:“门下小史”的卫卒八人,西壁的僚属是:“门下功曹”、“门下游徼”、“门下贼曹”、“门下史”。绘在下列的动物,在东壁的是鸳鸯,白兔、鸾鸟、芝草、酒和羊。在西壁还有獐子和鸡。前室通向的过道两侧,东边画的是“小史”和“勉冠谢史”,西边画的是正在跪拜启事的“白事史”。过道门券上画着云气鸟兽,如汉代漆器和金银错器物上所表现的一样。前室的壁画说明墓的主人是一级高官(汉代只有最高官员才能有八名侍卫。)前室是他的厅堂。壁画中的人物都画成在自己的职位上工作的情景,这就是除了题字以外更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社会特点,并且是直接地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等级差别。人物姿态动作自然,衣褶简单而合乎运动规律,面部,特别是眼睛都描绘得很精神。⑥“寺门卒”更是须眉怒张,极有勇猛的神气。画中色彩不多,却能以笔墨渲染衣褶及动物身体,企图表现明暗及体积。从望都多少可以看出汉代绘画艺术的水平。墓主人是谁?根据墓中题字推测,可能是拥立顺帝即位的大宦官孙程。汉墓的侍卫像和唐代的侍女、侍从像是如此的同出一辙,它们是有一个继承的关系。但汉代的等级制度在画面中可以很明显的分辨出来。四、唐代绘画题材向世俗化转变唐墓壁画中表现最多的是墓主人及随从的生活场景,如昭陵陪葬墓长乐公主墓年代较早。内并没有体现出贵族的最豪华奢侈的生活,也没有公主本人的面貌形象,墓道两壁画青龙、白虎引路的列队仪卫、甲胄武士和男侍,过洞上方画门阙,墓室门内表现女侍。韦贵妃墓内也是如此,多数是以宫女、太监下等人为主。而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中表现的辛追夫人都衣这华美位于中央,奴婢、接应人陪伴左右,一看就可以体现出贵妇人的身份;魏晋时期的古墓石砖壁画也将墓主人画在显要的位置,一眼可以看出人物的威仪之态,这足以说明题材上的不同,唐墓反映的贵族家里的日常生活场景很普遍,这又是另一种问题的延伸。留存下来的纸本、绢本轴画如《布辇图》、《簪花侍女图》等是反映当时活着的贵族,贵族的形象也只可以这样表现,而在唐墓壁画中是不能被表现的,表现在墓内的只是服侍亡灵的随从、侍女、农工、阉人及主人生前喜欢的活动、行为、场景、动物等,所以画工便想从这些东西和人物里表现时代的精神;面部表情从容不迫,仪态大方,个性强烈,这种形象反而给人愉悦的美感,通过下层侍从传达给我们的这一点很值得思考。当时社会人的精神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精神是很明显的对比,等级的差异有但逐渐淡化出了人们的视线所以这一点是反映唐代辉煌人性的特点之一。另外,唐帝国对外姿态是一种博大、宽容“海纳百川”的开放政策,对内的律法和道德约束也是极其开明,所以唐人的精神更加饱满,从已经发掘的唐墓壁画中不难看出。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中人物集中体现出高雅与绝对的自信、气度不凡,光彩照人。人物几与真人等高,相互顾盼,正、侧、向、背,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秩,使画面显得丰富而有变化。画师用气脉连贯、流畅圆浑的纵向长线条表现宫女的窈窕娟秀,面部特征、心态神情刻画得十分精细。在唐墓壁画中没有卑微者,没有精神上扭曲者、颓废者与失败者,他们总体上体现了大唐盛世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我们再看看霍去病墓的艺术。霍去病墓在陕西兴平县。由于他和卫青同是在反击窜犯掠夺的战争中建立大功的名将,所以他们死后都葬在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附近。茂陵及其陪葬墓,只有墓的石雕保存下来。制作年代约为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七年)现石雕尚存九件:马踏匈奴、卧牛、卧虎、矮人、人抱熊和怪兽食羊,都是整石雕成,长度都在二至三米之间。⑦卧虎嘴部咀嚼动作和跃马将欲起立的全身动作,都表现得真实生动,而整个造型能看出对象的体魄的特点:虎的圆浑,马的劲键等等。其他一些形象,特别是食羊怪兽的那种夸张的凶猛神气表现得很充分。总之,每一种石雕都具有鲜明的、统一的、完整的内在特征,在这一点上,霍去病前的石雕达到了纪念碑雕刻的效果。霍去病墓前石雕和河南中岳庙及山东孔庙前的石人一样,在制作上都是利用了原来石料的形体,把原料的物质形态统一在一艺术的造型设计之中。在造型上利用大体大面,有明显的体积感,并且圆雕、浮雕与线雕的手法相结合(卧虎身上斑纹是线雕,跃马的侧影是浮雕),这都是造型技术的运用从主题和创作意图的大胆创造。霍去病墓还注重政治色彩的表现,和上述唐代的壁画是有明显的不同。“马踏匈陵”的雕刻就是汉代的历史政治现实的有力概括。虽然受时代所限制,但是整个作品还是有力地歌颂了为解除变患而斗争的英雄气概。另外,唐代的政治色彩弱化是与汉有明显
本文标题:从汉唐壁画看当时社会风气及多层次的艺术内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1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