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拉依达准则法(3δ):简单,无需查表。测量次数较多或要求不高时用。是最常用的异常值判定与剔除准则。但当测量次数《=10次时,该准则失效。如果实验数据值的总体x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则式中,μ与σ分别表示正态总体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此时,在实验数据值中出现大于μ+3σ或小于μ—3σ数据值的概率是很小的。因此,根据上式对于大于μ+3σ或小于μ—3σ的实验数据值作为异常值,予以剔除。在这种情况下,异常值是指一组测定值中与平均值的偏差超过两倍标准差的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超过三倍标准差的测定值,称为高度异常的异常值。在处理数据时,应剔除高度异常的异常值。异常值是否剔除,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统计检验时,指定为检出异常值的显著性水平α=0.05,称为检出水平;指定为检出高度异常的异常值的显著性水平α=0.01,称为舍弃水平,又称剔除水平(rejectlevel)。标准化数值(Z-score)可用来帮助识别异常值。Z分数标准化后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应用Z分数可识别异常值。我们建议将Z分数低于-3或高于3的数据看成是异常值。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要复查,以决定它是否属于该数据集。2.肖维勒准则法(Chauvenet):经典方法,改善了拉依达准则,过去应用较多,但它没有固定的概率意义,特别是当测量数据值n无穷大时失效。3.狄克逊准则法(Dixon):对数据值中只存在一个异常值时,效果良好。担当异常值不止一个且出现在同侧时,检验效果不好。尤其同侧的异常值较接近时效果更差,易遭受到屏蔽效应。4.罗马诺夫斯基(t检验)准则法:计算较为复杂。5.格拉布斯准则法(Grubbs):和狄克逊法均给出了严格的结果,但存在狄克逊法同样的缺陷。朱宏等人采用数据值的中位数取代平均值,改进得到了更为稳健的处理方法。有效消除了同侧异常值的屏蔽效应。国际上常推荐采用格拉布斯准则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拉依达准则不能检验样本量较小(显著性水平为0.1时,n必须大于10)的情况,格拉布斯准则则可以检验较少的数据。在国际上,常推荐格拉布斯准则和狄克逊准则。▲概述:一组测量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偏离平均值很远,那么这个(这些)数据称作“可疑值”。如果用统计方法—例如格拉布斯(Grubbs)法判断,能将“可疑值”从此组测量数据中剔除而不参与平均值的计算,那么该“可疑值”就称作“异常值(粗大误差)”。本文就是介绍如何用格拉布斯法判断“可疑值”是否为“异常值”。▲测量数据:例如测量10次(n=10),获得以下数据:8.2、5.4、14.0、7.3、4.7、9.0、6.5、10.1、7.7、6.0。▲排列数据:将上述测量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4.7、5.4、6.0、6.5、7.3、7.7、8.2、9.0、10.1、14.0。可以肯定,可疑值不是最小值就是最大值。▲计算平均值x-和标准差s:x-=7.89;标准差s=2.704。计算时,必须将所有10个数据全部包含在内。▲计算偏离值: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为7.89-4.7=3.19;最大值与平均值之差为14.0-7.89=6.11。▲确定一个可疑值:比较起来,最大值与平均值之差6.11大于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3.19,因此认为最大值14.0是可疑值。▲计算Gi值:Gi=(xi-x-)/s;其中i是可疑值的排列序号——10号;因此G10=(x10-x-)/s=(14.0-7.89)/2.704=2.260。由于x10-x-是残差,而s是标准差,因而可认为G10是残差与标准差的比值。下面要把计算值Gi与格拉布斯表给出的临界值GP(n)比较,如果计算的Gi值大于表中的临界值GP(n),则能判断该测量数据是异常值,可以剔除。但是要提醒,临界值GP(n)与两个参数有关:检出水平α(与置信概率P有关)和测量次数n(与自由度f有关)。▲定检出水平α:如果要求严格,检出水平α可以定得小一些,例如定α=0.01,那么置信概率P=1-α=0.99;如果要求不严格,α可以定得大一些,例如定α=0.10,即P=0.90;通常定α=0.05,P=0.95。▲查格拉布斯表获得临界值:根据选定的P值(此处为0.95)和测量次数n(此处为10),查格拉布斯表,横竖相交得临界值G95(10)=2.176。▲比较计算值Gi和临界值G95(10):Gi=2.260,G95(10)=2.176,Gi>G95(10)。▲判断是否为异常值:因为Gi>G95(10),可以判断测量值14.0为异常值,将它从10个测量数据中剔除。▲余下数据考虑:剩余的9个数据再按以上步骤计算,如果计算的Gi>G95(9),仍然是异常值,剔除;如果Gi<G95(9),不是异常值,则不剔除。本例余下的9个数据中没有异常值。格拉布斯表——临界值GP(n)Pn0.950.99Pn0.950.9931.1351.155172.4752.78541.4631.492182.5042.82151.6721.749192.5322.85461.8221.944202.5572.88471.9382.097212.5802.91282.0322.231222.6032.93992.1102.323232.6242.963102.1762.410242.6442.987112.2342.485252.6633.009122.2852.550302.7453.103132.3312.607352.8113.178142.3712.659402.8663.240152.4092.705452.9143.292162.4432.747502.9563.336对异常值及统计检验法的解释■测量过程是对一个无限大总体的抽样:对固定条件下的一种测量,理论上可以无限次测量下去,可以得到无穷多的测量数据,这些测量数据构成一个容量为无限大的总体;或者换一个角度看,本来就存在一个包含无穷多测量数据的总体。实际的测量只不过是从该无限大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例如n=10)的样本。这种样本也可以有无数个,每个样本相当于总体所含测量数据的不同随机组合。样本中的正常值应当来自该总体。通常的目的是用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量。总体一般假设为正态分布。■异常值区分:样本中的正常值应当属于同一总体;而异常值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异常值不属于该总体,抽样抽错了,从另外一个总体抽出一个(一些)数据,其值与总体平均值相差较大;第二种情况异常值虽属于该总体,但可能是该总体固有随机变异性的极端表现,比如说超过3σ的数据,出现的概率很小。用统计判断方法就是将异常值找出来,舍去。■犯错误1:将本来不属于该总体的、第一种情况的异常值判断出来舍去,不会犯错误;将本来属于该总体的、出现的概率小的、第二种情况的异常值判断出来舍去,就会犯错误。■犯错误2:还有一种情况,不属于该总体但数值又和该总体平均值接近的数据被抽样抽出来,统计检验方法判断不出它是异常值,就会犯另外一种错误。■异常值检验法:判断异常值的统计检验法有很多种,例如格拉布斯法、狄克逊法、偏度-峰度法、拉依达法、奈尔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格拉布斯法最佳:每种统计检验法都会犯犯错误1和错误2。但是有人做过统计,在所有方法中,格拉布斯法犯这两种错误的概率最小,所以推荐使用格拉布斯法。■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为了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可以将3种以上统计检验法结合使用,根据多数方法的判断结果,确定可疑值是否为异常值。■异常值来源:测量仪器不正常,测量环境偏离正常值较大,计算机出错,看错,读错,抄错,算错,转移错误。
本文标题:剔除异常值的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2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