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三国演义》1、章回体: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唯一形式。指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章分回叙事的一种小说样式。在每一单元的开头一般由“话说”、“且说”开始,而在每一个单元的末尾均在关键处打住,用“且听下回解说”作结。2、清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增删,加工润色,被称为“毛本”,是现在最通用最流行的版本。3、《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4、《三国演义》艺术成就(人物描写与《水浒传》作对比):(1)清代的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虚构的手法:使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于实;妙笔生花,加工润色;张冠李戴,移花接木。(2)高超的叙事艺术水准。以刘曹为矛盾,其中又以蜀国刘备为主线,又以诸葛亮为主;兼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3)非常善于描写战争。显示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突出斗智;洋溢着诗情画意,有时在激烈的战争中又穿插着一些比较轻松的场面;突出重点。(4)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塑造。。。三国的人物形象塑造:(1)夸大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例:创造出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奸雄曹操、仁爱的刘备、忠义关羽(2)出场定性。例: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凡言行,曹操少时诈“中风”以诬叔父,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3)反复皴染。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的加以强化。例写曹操凶残,连写他在梦中杀人,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4)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写张飞的勇猛,在长板桥上个连吼三声,竟使夏侯杰肝胆破碎,倒于马下等。(5)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例以曹操之奸对比刘备之仁,以曹操雄才大略对比袁绍多谋决。5、《三国演义》有多条线索,其中在魏蜀吴三条线中,尤以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全书的主干。在魏蜀两方时,又以蜀汉的故事为重点。二、《水浒传》1、水浒的人物塑造手法:(1)善于从阶级意识,人物身份、人物经历来刻画描写人物。例写杨志押粮草沉了以后没有立刻落草而是贿赂高俅,因为杨志出身杨家将门之后,一心想要重震家风,这与他的出身、经历、意识都有关系。(2)故意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例写武松打虎也写李逵打虎,写宋江杀阎婆惜也写杨雄杀潘巧云。(3)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例林冲,由软弱向刚强的性格转变,初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他,当妻子被调戏时,虽气愤,但怕得罪上司,息事宁人。发配到沧州仍抱有幻想,恶势力步步紧逼,他处处忍让,最后忍无可忍,手刃仇人,奔上梁山。完成了性格的转变。2、《水浒传》的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连环式结构进行的。3、清初的小说续书中,陈忱的《水浒后传》是比较优秀的。三、清代前期诗文1、宋濂被称为是明朝的“开过文臣之首”。代表作《卖柑者言》中有句名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其中成就最高的是高启。高启的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3、台阁体:台阁又称为“馆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台阁体则是指明代初期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其中以杨士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4、茶陵派:明代初期以李东阳为主要代表,因其为湖南茶陵人,故称茶陵派,提倡复古,反对模拟,强调声调节奏。5、八股文:指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时规定的一种特殊问题。也称“制义”。其内容必须根据四书五经命题,字数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全文以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组成。故称八股文。在叙述的时候必须代圣人立言,不允许有半点的自由发挥。四、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1、前七子:明代中期以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等七人为代表,其中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因其区别于李攀龙、王世贞的后七子而称“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他的复古是打着复古的旗帜的一种创新,以达到变革的目的。2、后七子:明代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因区别于前七子故称后七子,成就最高的是李攀龙,他们在文坛也举起了复古的旗帜。在学古的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显得呆板。3、王世贞: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后七子中创作数量最大的。4、唐宋派:明嘉靖年间,文坛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他们发对前七子的“文必秦汉”的主张,提倡唐宋文纲,反对模拟抄袭,主张读书胸怀,在创作主张上强调文以明道。5、归有光的散文创作特点:记述平常事,或抒写亲人之情,具有描写质朴自然,抒情真切感人的特点。代表作《寒花葬志》表面记叙的是婢女寒花,实际上也透露了对自己妻子的思念,淡淡思念之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其文字字句句却有深情厚意。五、明代杂剧1、《四声猿》:是徐渭创作的,《四声猿》语出自郦道元《水经注》,包括全称为《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六、明传奇1、四大声腔:昆山、弋阳、海盐、余姚。2、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晨鱼《浣纱记》、王世贞《凤鸣记》。3、昆山腔:是元末明初流行于江苏昆山一代的地方声腔,又称昆曲。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4、吴江派:明代中期一个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成员有吕天成、王骥德等。该流派讲究音律、唱法、平仄,不太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提倡语言要本色,要有笑料。5、吕天成的《曲品》是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6、临川派:也称“言情派”、“至情派”明代中叶戏曲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的祖籍是临川(今江西抚州),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代表人物有阮大铖、吴炳、孟称舜等。他们发对格律,强调思想内容,强调文采,强调言情。7、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8、《牡丹亭》主体思想: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男女生活的摧残,暴露了封建家庭的冷酷虚伪,歌颂了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斗争。9、《牡丹亭》艺术成就:(1)《牡丹亭》不仅仅写了外在事件的矛盾扭结,更写活了人物形象,描摹出主要人物不断发展着的性格(2)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3)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4)语言既有王实甫的优美自然又有关汉卿的本色当行,从而形成了自己典雅美丽又有蕴藉的语言。10、杜丽娘的形象(1)由唯唯诺诺的宦官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用于决裂,勇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的第一度发展。(2)为情而死,与阎罗王据理力争,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称意成婚。这是杜的二度发展与升华(3)三度发展,表现在对历经劫难、终得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和捍卫。九、《金瓶梅》1、《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2、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至”专写世俗人情的长篇小说。不再描写宏大的历史,注重些生活小事,琐事。3、《金瓶梅》的艺术成就:(1)《金瓶梅》“寄意于时俗”,这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开创了世情小说的先例。(2)《金》比之《三国》《水浒》等从“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迈进了新的一步,表现在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3)从叙事型向呈现型转变,中国的古代小说主要是叙事,金淡化了许多叙事与主观色彩,渐渐淡化作者的主观色彩。(4)立体网状结构,描写主要人物时兼顾次要人物。(5)金的语言,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在口语化、俚语化方面作了可贵的尝试。4、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就是拟话本。十、1、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2、杜十娘的形象分析:轻财好义,认为爱情比钱重要,赞美十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小说描绘了杜丽娘的聪明机智,坚强不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怒沉金银珠宝,怒沉了她的美好愿望,才能保全高尚人格,才能表现美好爱情破灭,才能向封建专制提出最强烈的控诉,最能震撼人,才能达到悲剧效果。十一、明代晚期诗文1、李贽的童心说:。“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主张书法自己的真感情,抛弃传统的道学,去假存真。2、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3、竟陵派: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4、小品文:指古代散文的一种,专指那些篇幅短小,体制灵活,形式多样。将叙事抒情说理融为一体的一种文体。代表作袁宏道《西湖二》。5、复社:明末一个重要的文社组织。以维护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为宗旨,以表现民生疾苦,反映悲壮爱国主义为内容,代表人物有张溥、张采人称为“娄东二张”。6、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7、散曲中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讽刺强取豪夺,鱼肉人民的官吏。十二、《西游记》1、《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孙悟空:A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敢为天下先B反封建,蔑视皇权,反等级观念,具有反抗精神C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艰难,敢于斗争。猪八戒:A贪吃,但贪而不挑B贪睡C贪色,但色而不淫D贪财,但贪而不夺E作战勇猛,但容易动摇F自私自利,但顾全大局G憨厚,直率,但粗中有细。2、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出现了“猴行者”的原型。继《西游记》之后成就较高的是《封神演义》。十三、1、江左三大家: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创作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2、清初三先生: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宗羲是提出民主思想的。3、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侯方域的代表作《李姬传》。4、阳羡词派:清代前期,以陈维崧为首的词派,因陈维崧是江苏阳羡人故称。陈维崧的词有“词史”之称。5、浙西词派:清代中期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派。因其实浙江嘉兴人故称。6、王士禛的神韵说:指清代初期著名诗人王世禛的文学主张,所谓神韵指诗歌要含蓄深蕴,要心领神会,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言有尽而意无穷。7、朱彝尊和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施闰章和宋琬并称“南施北宋”。8、肌理说:中国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问,有时也兼指文理。他把儒家经籍和学问看作诗歌的根本。9、袁枚的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世称袁枚为随园先生。10、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1、蒋士铨:《岁暮到家》“寒衣针线密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史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3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