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山药种植技术目录一、薯蓣类概述二、山药形态特征三、山药生物学特性四、山药播种育苗五、山药栽培管理六、山药水肥管理七、山药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八、山药的采收一、概述: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药材名山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内含多种药用成分,具有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与抗肿瘤作用。可抗衰老,能使加速机体衰老的GSH-Px等老化的相关酶活性降低,抗衰老,延年益寿。主产河南温县、武陟等地和山西平遥、祁县,此外湖南、湖北、四川、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亦产。全国除西北、东北高寒地区外,其他各省均有栽培。但以河南省温县、武陟、博爱、沁阳市等地(古怀庆府)所产“怀山药”最为有名,系著名“四大怀药”之一。目前,薯蓣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对病虫害的防治、高产栽培技术均卓有成效,因山药可药食兼用,其肉质柔滑,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栽培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指标,栽培技术的革新和传统加工技术的改进,尚待于进一步研究。二、山药形态特征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叶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罕或3枚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常3浅裂至深裂。花雌雄异株,极小,绿白色,均成穗状,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生。蒴果有3翅。多年生缠绕草本;有块状或根状的地下茎;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为掌状复叶,全裂或分裂;花雌雄异株;很少同株,组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花被片6,2轮,基部合生;雄蕊6,有时3枚发育,3枚退化;雌花和雄花相似,惟雄蕊退化或缺;子房下位,8室,花柱3,分离;蒴果或浆果;种子具翅。薯蓣植株形态图1.根状茎2.雄株3.雄花4.雌株5.雌花6.果实剖开示种三、山药的生物学特性(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山药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喜温暖,较耐寒,不耐旱,最怕涝。土壤以砂壤土为佳,中性土壤最好。茎叶喜温怕霜,25~28℃为生长最适温度;块茎发芽要求土温15℃左右。块茎在土温20~24℃生长最快,20℃以下生长缓慢。山药虽耐荫,但积累养分、块茎长粗常常需强光。宜选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地块不能栽培。山药喜有机肥。忌连作(山药灰暗无光泽,病虫害严重,尽量轮作,最多连作2年)(二)生长发育特性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从发芽、出苗到放叶,4月初—5月中旬)盘棵期(从展叶到现蕾,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根茎膨大期(从现蕾到根茎基本停止生长,7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根茎膨大后期(9月上中旬—10月底,10月底为成熟期)休眠期(地上部分枯萎至第二年发芽)根系的生长薯蓣出苗要求日平均地温13℃以上,并有足够的土壤湿度。山药种栽萌芽后,在下端长出多条粗根着生在山药芦头处,开始横向辐射生长,而后大多集中在地下5~10cm处,最深可达地下60~80cm。随着地下根茎的生长,在新的根茎上会长出很多不定根(须根)。根茎上端须根长,下端短且细。薯蓣根系不发达,且多分布在土壤浅层。如地上茎蔓匍匐在地面,其茎节处,也会长出多条不定根。地上茎的生长薯蓣地上茎有两种,一种是攀援作用的茎蔓,为山药真正的茎;另外一种是地上茎的叶腋处生长的零余子,又称山药蛋,是一种变态茎、地上球状茎。(1)薯蓣的地上茎蔓属草质藤本,蔓生。苗高20cm时,茎蔓节间拉长,并具有缠绕能力,这时要设立支架。开始只是1个主枝,随着叶片的生长,叶腋间生出腋芽,进而腋芽形成侧枝。(2)薯蓣在地上部叶腋间着生很多零余子。椭圆形,长1.0~2.5cm,直径0.8~2.0cm,褐色或深褐色,亩产可达200~600kg。在一般情下零余子生长在茎蔓的第20节以后,而且开始多发生在山药主茎或侧枝顶端向下第三节位的叶腋处。成熟后最外面一层较干裂木栓质表皮粗糙,里面是由木栓形成层形成的周皮。外部形态上看有像马铃薯块茎一样的芽眼和退化的鳞片叶,顶芽埋藏在周皮内,外观不易觉察。没有明显的节。零余子中含山药素,且只在皮中才有,具有很强的抑制生长和促进休眠效应。刚采收的零余子,不宜当种用。(5)薯蓣的花薯蓣雌雄异株,不同类型的雌雄株比例不同,了解花序的发育,对育种过程中解决花期不遇具有重要意义。①雄株雄花薯蓣的孕蕾开花期,正好是地下部块茎膨大初期,故需要较多的营养。雄株花期较短,在我国北方大约6—7月开花(这一时期大约30~60d)。从第一朵小花开放,到最后一朵小花开放,大约50d左右。一般都在晴天傍晚后开放。雄株花期较短,养分需求集中,对地下茎的影响较小,产量和质量都比雌株的高。雄株的薯蓣皂甙元的含量明显高于雌株。②雌株雌花雌株着生雌花,雌花无梗,两性花,基本不结种子。一个花序中从现蕾,开花到凋落,约需30~70d。花期集中在6—7月份。花朵在晴天傍晚以后开放,雨天不开。(6)薯蓣的果实和种子果实为蒴果,多卷曲。果实中种子多,每果含种子4~8粒,千粒重一般约为6~7g。四、山药播种育苗1、繁殖方法:⑴珠芽繁殖⑵芦头繁殖1、繁殖方法以珠芽和芦头繁殖,珠芽主要用来育苗,芦头常用来生产山药,芦头连续栽植易引起退化,可用珠芽改良,一般2-3年更新1次,优良品种有铁棍山药、太谷山药等。紫山药紫山药⑴珠芽繁殖珠芽繁殖于植株枯萎时,摘取珠芽(零余子)选择个大饱满、无病虫害的作种,置室内沙藏或室外越冬,3-4月下种,按行距25厘米开沟,每隔约10厘米种2-3粒,深度以6-8厘米为宜,秋后浇水,约半月出苗,当年秋挖取作种栽,称圆头栽。山药豆⑵芦头繁殖芦头繁殖:在起收山药时,选粗壮无病虫害的根茎,于芦头约10厘米处切下,切口涂草木灰,置通风处晾干后,放在室内沙藏,温度在5℃左右为好。畦栽的,可按行距30一45厘米开沟,沟深15米,宽15厘米,株距15厘米将芦头平放沟内,也可每沟双行,排成人字形,将芦头种在沟的中线两旁.相隔3厘米,栽后覆土稍镇压。芦头繁殖五、山药栽培管理1、露地栽培2、整地1、露地栽培⑴支架引蔓。⑵中耕填土。⑶追肥。⑷灌溉排水。⑴支架引蔓山药一出苗就要及时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长,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2-2.5m为宜。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达1.5m。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台风吹倒。⑵中耕填土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为止,以后拔除杂草。要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Ocm、宽3Ocm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⑶追肥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施l次,根据植株长势施氮肥10-15kg。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发展。以后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力现象,可再追施1次。⑷灌溉排水山药为耐旱作物,但为求丰产,也要适当浇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也要清晨浇凉水抗旱。山药更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2、整地一、土地选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粘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二、开沟整地长根品种按行距1m,在田间挖南北向深沟,沟宽28-30cm,深160cm。挖时将上下层土分别堆放在沟的两侧,沟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耧碎。经晾晒几天后,先将底层土耧平踩实,再分别填入下层土、上层土,每填20cm耧平踩实1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半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半条沟。六、山药水肥管理1、山药施肥技术。2、基肥(春播前基肥)。3、追肥(苗期和甩蔓期)。1、山药施肥技术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直到发棵都可铺施。铺施数量不限,可适量多施。有机肥在施到田间之前均应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否则容易传播杂草和病虫害,同时未腐熟的有机肥施到田间后再进行发酵,容易伤害根系,特别是块茎尖端,组织柔嫩,碰到粪块则烧坏,影响茎端分生组织的垂直伸展。同时,施用有机肥需考虑土壤性质问题,马粪、羊粪等比较粗松,有机质含量多,易发酵分解,这种肥料宜施于低温或黏性土壤中。牛粪、猪粪等有机质含量少,组织细密,水分多,发酵分解慢,效力也迟缓,宜施于砂质或砂壤质土壤中。这样施肥既可发挥肥效,又可改善土壤质地。铺施有机肥不仅可持续提供营养,而且有降低土温,保持墒情,稳定土壤透气,防除杂草之功效。切忌在山药沟内边填土边施有机肥。铺施有机肥应特别注意不要有粪块,必须把有机肥捣碎砸细,以防块茎尖端碰到粪块,引起分杈甚至脱水坏死。1、山药生长前期施氮肥,以利于茎叶生长,一般在苗出齐时追速效氮肥。发棵期追1-2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15千克尿素。植株现蕾时应重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追氮、磷、钾复合肥40-50千克,以保证块茎伸长与膨大有充足的营养。2、进入块茎生长盛期,茎叶的生长达到了高峰,块茎迅速生长和膨大,对氮、磷、钾的吸收也达到了高峰。据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块茎,需纯氮4.32公斤、五氧化二磷1.07公斤、氧化钾5.38公斤,所需氮、磷、钾的比例为4∶1∶5。9月上旬应再施一次肥,9月中旬以后不再施肥。3、山药是忌氯作物,土壤中氯离子过量会影响山药生长,表现为藤蔓生长旺盛,块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易碎易断,不耐贮藏和运输。因此,在生产中不宜施用含氯肥料。2、基肥对春播前基肥,可结合整地挖深沟,亩(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可以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亩(667平方米)施复合肥40-50公斤。施肥方法是:将有机肥与化肥混匀,沟施或穴施有机肥后将表土回填,盖住肥料,然后再播放种薯,播种后再覆土。3、追肥苗期和甩蔓期以氮肥为主,每次亩(667平方米)施15-20公斤高氮钾型复合肥。方法是距植株30厘米左右开沟施后覆土。在现蕾时,用同样的方法,每亩(667平方米)一次或分次施30-4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中后期还可喷施几次0.2%磷酸二氢钾或腐殖酸叶面肥。7月中旬到8月初进入块茎生长盛期,茎叶的生长达到了高峰,块茎迅速生长和膨大,每亩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5~30公斤。七、山药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1、山药褐腐病5、山药镰刀菌枯萎病2、山药炭疽病6、山药斑纹病3、山药褐斑病7、山药斑枯病4、山药红斑病1、山药褐腐病山药褐腐病(镰饱)病原Fusariumsolani称腐皮镰饱,属半知葡类真腐。大型分生饱子纺锤形,稍弯曲,具3一5个隔膜,厚垣饱子顶生或间生,褐色,球形或洋梨形。症状薯茄镰饱褐腐病又称褐色腐败病。是薯损生产「的茧要病害。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蹦或出现畸形,稍有腐悄后病邪必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份常较外部病碗大且深。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厚垣饱子或分生饱子在土壤或种子「越冬,带倚晌肥料、种子和病土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邯「产出分生饱子进行再侵染,倍雨水溅肘传播蔓延。植地连作或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过于粘重、施用末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皆坊诱发在病。山药褐腐病(镰饱)防治方法(1)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并深翻晒土或利朋太阳热在薄膜密时消毒土壤,并实行轮作,可减轻发病入(2)选用健全种薯,不用带病种薯做种,必要时把种薯切面阴干20一25天。(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70%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成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隔10天左在l次,防治l俗或2次。2、山药炭疽病山药炭疽病(围小丛壳)病原Glomerellacingulata子囊真菌。无性态为胶饱炭疤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围小丛壳在P「)A培养基上产生子囊在,集生,近球形,壳高91一155微米;子囊棍棒状,单层壁,大小47一62X10一14微米;子囊饱子节胞无色,椭圆形至长卵形,略弯曲,大小13一19X4一6微米;无性态,分生饱子盘表生,稀疏,圆形至椭圆形,黑褐色,盘周缘着生有刚毛,黑褐色,基部稍膨大,顶端尖锐,高35一79微米;分生饱子梗无,产饱细胞短,瓶梗状,无
本文标题:山药种植技术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5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