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流行病与统计学题库(选择题)
1A型题1.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三要素)是:A.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B.患者、家属、社会C.宿主、环境、病因D.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2.疾病流行指:A.某疾病发病率虽然低,但在某地区或人群中确是常年不断B.罹患率大于10/1000C.某种疾病的发病数明显超过往年同期发病数D.呼吸系统疾病的季节性升高E.年发病率以十万分只几计算3.以下哪项是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A发病率B发病率乘以平均病程C.发病率除以患病率D.患病率E.平均病程乘以患病率4.所谓疾病的“病死率”是指:A.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B.某病的病因死亡专率C.任何疾病的死亡数D.该疾病人中死亡者的百分比E.某病的死亡数占全死因总死亡数的比例5.新生儿死亡率的定义是:A.(出生后四周内新生儿死亡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B.(出生后四周内新生儿死亡数/同年出生总数)×1000‰C.(出生后1周内婴儿死亡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D.(出生后1周内婴儿死亡数/同年内活产数)×1000‰E.(出生后四周内新生儿死亡数/同年内活产数)×1000‰6.罹患率的定义是:A.(观察期间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B.(一年内新发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0‰C.(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D.(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0‰E.(观察期间新老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0‰7.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感染率?A.(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查人数)×100%C.(受检查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D.(受检查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E.(受检查者中阳性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8.婴儿死亡率的定义是:A.(某年出声婴儿死亡率/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B.(某年婴儿死亡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C.(某年婴儿死亡数/同年出生总数)×1000‰D.(某年婴儿死亡数/同年活产数)×1000‰E.以上都不是9.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疾病分类系统是:A.明尼苏达(minnesota)编码B.国际疾病分类法(ICD)C.国际初级卫生保健问题分类(ICHPPC)D.损伤、病废和疾病的国际分类(ICIDH)E.以上都不是10.计算平均潜伏期宜用:A.算术平均数B.全距C.离均差积和D.中位数E.变异数11.共同媒介传播引起的流行一般是:A.只有一个高峰B.有二个高峰C.只有一个高峰,但后面拖尾很长D.可以是单峰,多峰或不规则的E.没有高峰12.出现单个流行高峰后,接着出现一批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形成一个尾巴,着往往是由于:A.共同媒介传播后继之以接触传播B.连续传播后继之以共同传播C.通过生物媒介传播D.通过接触疫水传播E.同时通过生物媒介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13.相对危险度是: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B.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214.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是:A.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比B.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之差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的率之比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的率之差E.上述都不是15.队列研究(定群研究)中: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性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性C.只能计算比例值,即近似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上述都不是16.队列研究中,队列的成员必须:A.同年出生B.经历过同样的时期C.居住在同一地区D.有相同暴露史E.有相同性别17.在队列(定群)研究中,观察对象是按:A.已患病者或未患病者来分组B.同性别、同年龄组按不同病种来分类C.按暴露于某因素分组D.按不同家族史来分组E.用随机方法分组18.下列哪一项是病例对照研究?A.调查以往的患病率的趋势,以使预测将来疾病的发生B.分析以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分布,以便根据所研究疾病的各种因素积累的资料确立假设C.从以知病例组和对照组获得暴露史和其他资料,以测量(计算)病例组中各项特征或暴露情况的相对频率D.在戒烟和至今仍抽烟的男性中调查肿瘤的相对危险度E.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调查某病的患病率19.下列哪条不是回顾性研究的特点:A.相对经济B.根据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性C.可以计算发病率D.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E.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倚20.与定群研究相比,在鉴定可疑因素作用方面,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缺点是:A.既费钱有费时B.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无问题上可能出现偏倚C.在确定疾病时可能有偏倚D.难以获得对照E.较难保证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21.对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有下列哪种特点?A.耗资较少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C.可计算发病率D.选择没有疾病的人口作对照E.估计暴露史可能出现偏倚22.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信息偏倚B.观察偏倚C.选择偏倚D.混杂偏倚E.上述都不是23.领先时间偏倚是指下列何项引起的偏倚:A.筛选发现病例的诊断时间与病例死亡时间之差B.筛选发现病例的诊断时间与患病时间之差C.筛选发现病例的诊断时间与住院时间之差D.筛选发现病例的诊断时间与出现症状后得到诊断的时间之差E.发病至住院确诊的时间之差24.所谓“双盲实验”是指:A.实验组接受疫苗接种,对照组接受安慰剂B.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对象接受疫苗,哪些对象接受安慰剂D.实验者和对照者都不知道观察者是同一个人E.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组谁是受试人25.进行双盲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使对比组间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C.尽可能减少退出和失访的人数D.使研究更合乎道德E.上述都不是26.混杂因子是指:A.与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子B.与研究的暴露没有关系的因子C.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与研究的疾病和暴露都没有联系的因子E.上述都不是27.两个变量的变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就被认为有:A.相互排斥B.相互联系C.联系D.统计学显著性差异E.与有关结果有联系28.致病因子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两种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两者区别在于:A.研究组对照组数量相等B.属于队列研究C.研究组和对照组同时存在D.研究人员来决定谁是被干涉组,谁是对照组E.是否应用对照29.反映病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潜伏期B.总人口的疾病发病期C.致病因子的流行率D.特意危险性E.相对危险性330.如果某系列稀释试验的高稀释度与疾病有联系时,将诊断标准降低一个稀释度,则很可能会导致:A.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增加B.特异度减小敏感度增加C.敏感度减少特异度增加D.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减小E.敏感度增加,特异度则根据周围情况增加或减小31.在一项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的研究中:A.对照组必须用药B.对照组使用安慰剂C.设立对照组会使研究者得出错误结论,特别在副作用发生率很低的情况下D.是否设立对照组取决于可能发生反应的种类E.是否设立对照组取决于研究对象的年龄32.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有: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及机体C.微生物、媒介及宿主D.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E.病人、污染物、外界环境33.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这一段时间称为:A.传染期B.隔离期C.潜伏期D.非传染期E.以上都不对34病原体在吸血节支动物内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某阶段始具有传染性,所需的时间为:A.潜伏期B.外潜伏期C.潜隐期D.传染期E.非传染期35.下列病原体中以何种病原体在外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A.结核杆菌B.伤寒杆菌C.麻疹病毒D.骨髓灰质炎病毒E.白喉杆菌36.下列疾病中,除何者外,都有慢性或健康病原携带者?A.伤寒B.白喉C.甲型肝炎D.菌痢E.乙肝37.鼠类可作为传染源引起:A钩端螺旋体病B炭疽病C流行性斑疹伤寒D黄热病E疟疾38.以下疾病除哪个外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A.钩体病B.流行性出血热C.森林脑炎D.骨髓灰质炎E.狂犬病39.决定传染疾病病人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A.潜伏期B.临床症状期C.病人痊愈或恢复所需时间D.传染期E.病情轻重40.下面所述各项,何者不适合用于解释传染病水型流行?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很大B.在水源易受污染的地区多发C.疾病的发生与性别和职业无关D.多次暴露时流行曲线可能不只有一个高峰E.对污染水源采取措施后流行即可停息41.孕妇患风疹后,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和畸形,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称为:A.上行性传播B.医源性传播C.“Z”型传播D.空气传播E.经胎盘传播42.很多呼吸道疾病具有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其主要原因是:A.易感者积累B.病原体变异C.人口流动D.发病率下降E.以上都不是43.下列哪一项是不对的?A.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三型(I型、II型、III型)B.只隔离乙型肝炎病人不能有效地防止新感染的发生C.流行性感冒一般不必用消毒剂进行终末消毒D.白喉病原体在外环境中抗干燥能力较强E.霍乱,副霍乱病原体在水中只能存活不能繁殖44.防止院内感染的关键是:A.严格执行入院制度和探视制度B.隔离病人C.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预防知识和隔离消毒技术D.搞好医院内外环境卫生E.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院内感染的调查,管理和预防45.判断某传染病者是否为院内感染引起的主要依据:A.临床病症B.病程C.潜伏期D.检验结果E.传染期46.下列何种疾病,目前一级预防效果较明显?A.乳腺癌B.高血压C.烧热病D.胃炎E.淋巴肉瘤47.《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A.3类23种B.2类23种C.2类24种D.2类25种E.3类25种48.我国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其中属甲类的有:A.肝炎B.流脑C.菌痢D.流感E.以上都不是49.下列何病是规定报告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之一?A.鼠疫B.麻疹C.出血病D.狂犬病E.炭疽50.国际检疫传染病有四种,它们是:A.鼠疫、天花、斑疹伤寒、回归热B.霍乱、伤寒、天花、疟疾C.流感、天花、霍乱、鼠疫D.霍乱、鼠疫、天花、黄热病4E.鼠疫、天花、霍乱、病毒性肝炎51.对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措施时间是: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52.麻疹的常见潜伏期为:A.3-5天B.6-8天C.10-11天D.18-25天E.2-3天53.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A.传播途径的特点,对人群采取的预防措施B.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E.以上都不是54.预防菌痢的综合措施中,一般应以下列何项为主导措施?A.隔离病人B.治疗病人C.预防接种D.流行季节预防服药E.切断传播途径55.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除采取综合措施外,其主要措施应是:A.及早隔离病人B.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56.EPI是指:A.流行病学B.流行C.被动免疫D.预防接种E.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ProgramofImmunization)57.按儿童的计划免疫要求,儿童在一岁半内应完成下列哪项生物制品接种A.卡介苗,白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B.白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C.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E.卡介苗,百日破,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58.接种白喉抗毒素的同时,注射白喉类毒素,这种疫苗称为:A自
本文标题:流行病与统计学题库(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8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