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1.什么是胃肠息肉?胃肠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粘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而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从广义上讲,任何突出于胃、肠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均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为粘膜的局限性隆起,而不包括进展癌及粘膜下肿物。息肉是由粘膜上皮增生所致,一般胃息肉发生率低于结肠。内镜所见到的息肉是粘膜间腔内的局限性隆起,注气后不消失。息肉大小不等,可单个或多个,一般单个较多。形态上分为无蒂、亚蒂和有蒂息肉。患有消化道息肉怎么办?(一)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措施。结肠息肉患者定期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即内镜下给予息肉摘除术,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术前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目前镜下治疗息肉的放法:高频电切、高频电灼、激光治疗、注射摘除等。(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主要适合消化道扁平隆起型息肉的切除。(三)内镜-外科联合切除法主要用于多发性息肉无法在内镜下完全切除者,可先在内镜下将息肉稀疏区于分期分批摘除,息肉密集区择期手术切除,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保留消化道正常功能。(四)抗HP治疗发生于胃窦的增生性息肉与HP感染有关,常伴有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根除HP可以使息肉消退。(五)外科切除术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适合内镜摘除者。息肉癌变若内镜下摘除证实切口无癌细胞浸润者均属早癌,无须外科治疗。但蒂部有浸润或不能确证癌浸润深度,则应追加外科手术。无蒂息肉又称隆起性息肉,广基息肉,粘膜向上逐渐隆起与周围粘膜界线不明;亚蒂息肉基底部较顶部小,形成亚蒂与周围粘膜界线分明;有蒂息肉有一长颈状的蒂。息肉表面一般光滑或桑椹样,分叶状少。表面可充血、糜烂、出血、直径一般不超过2cm。息肉呈圆球形或类球形。从其外形上常难以确定息肉的组织学类型,需活检病理明确。组织学分类,一般组织学上息肉分为肿瘤性、错构性、化生性及炎性四大类。1.腺瘤,是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腺上皮细胞更新平衡失调,出现异型性,即成腺瘤。胃腺瘤好发在胃窦,大肠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腺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5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升高。腺瘤直径很少超过2cm,小于5mm,称小腺瘤。组织学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3种。绒毛状腺瘤较大,易癌变。管状腺瘤,腺瘤中最常见,约占80%,多有蒂,呈球形或犁形,表面光滑,色发红或正常,质地软。直径多在10-20mm大小。绒毛状腺瘤,也称为乳头状瘤。约占10%。体积多较大,直径在20-30mm,大者可达100-200mm。多无蒂或亚蒂。外观常呈球状或蒂,颜色发黄、质软、脆易出血。表面常有糜烂。混合性腺瘤:又称管状绒毛腺瘤,是前二者的中间型。体积一般为中等大小,可有蒂,表面呈绒毛或结节状,质地软腺瘤癌变现已公认腺瘤属癌前病变。其癌变的发生率与腺瘤的组织类型、不典型增生、腺瘤大小及有蒂否等因素有关。组织类型上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而管状腺瘤最低,混合腺瘤居中。腺瘤的体积越大,其恶变倾向越高。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越重,其癌变的机会也就越大。一般情况无蒂息肉癌变率较有蒂者高一倍。2.化生性息肉,又称增生性息肉:常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直肠。镜下特点:化生性息肉多在2mm-5mm之间,常呈丘状隆起。质软、多单发。不易恶变。3.炎症性息肉:继发于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损伤粘膜组织,上皮再生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与残存的粘膜构成息肉。此类息肉多无蒂,呈丘状隆起于粘膜表面。息肉表面光滑,质软。部分息肉表面充血有糜烂面,质较脆。4.错构瘤性息肉:Peutz-Jegher息肉,属错构瘤性息肉,息肉分布全胃肠道,以空肠最常见,其次是回肠和结肠。息肉常是散在多发,大小差别明显,多为有蒂或亚蒂,息肉表面不光滑,有许多小叶状突起,质地中等,一般无恶变。〖消化道内息肉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组织学分类不同,癌变率有明显差异,但内镜下难以确定息肉的组织学类型,通常靠内镜活检或镜下切除后作病理检查才可以明确诊断。因此内镜下活检发现的任何息肉,都不能排除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且内镜下处理息肉,方法简单、安全、不增加病人痛苦,故有内镜下见到的息肉都应尽早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可达到①全瘤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②治疗其出血等情况;③作为癌前期病变切除,预防癌的发生。胃肠息肉好发部位?根据息肉所外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息肉等,其中以胃和大肠息肉最常见。胃息肉好发于胃窦、胃底,结肠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胃肠息肉大多是单个的,约有20%是多发的。有些结肠息肉数量很多,甚至同时有胃和小肠的息肉,还有各种全身疾病的表现称为胃肠道息肉综合症。息肉形成原因?胃肠道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仍不清楚,根据对息肉的研究初步提示:腺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而环境因素改变致基因(表达)异常或突变基因在环境因素作用下表达形成腺瘤;而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则与感染和损伤相关,引起适应性反应。如胃窦息肉多与HP感染有关,杀灭HP治疗后息肉可治愈。胃肠道息肉临床表现?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有并发症时才会出现临床表现,如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消化道出血(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引起出血)等,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体位改变后症状可缓解。贲门部息肉可向食管脱垂引起暂时性吞咽困难。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如上腹不适,反酸,烧心等。胃肠道息肉临床表现?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便秘、腹痛及肿物自肛门脱出和贫血等;偶尔还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胃肠道息肉临床表现?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胃肠道息肉危害?①胃肠道息肉可引起消化道梗阻、出血及腹泻等并发症;②严重的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可形成肿瘤,部分息肉为癌前病变。如何发现胃肠息肉?胃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可因疼痛、大便出血、粘液便等就诊而被检出,但很多患者并不一定都出现症状,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及胃肠道窥镜技术发展,部分患者是在做诊断性检查或体检时被发现的。目前内镜仍是首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内窥镜有成像清晰,并能贮存图像资料或打印对比,同时还可进行镜下息肉的治疗等优点。如何发现胃肠息肉?其它传统的检查方法还有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等。窥镜下息肉多呈圆形或半球形,少数为分叶状,表面黏膜光滑或有细颗粒感,多呈橘红色,较周围黏膜色泽稍重;长蒂者顶端变化较明显,可有白苔、糜烂或出血。若内镜下观察息肉表面有糜烂坏死、基底部有浸润性病变、表面颗粒大小不等、息肉呈结节状等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内镜下所见到的息肉均应常规活检,明确息肉性质。根据息肉性质决定下一步治疗。胃肠息肉与癌的关系?目前胃肠息肉是一种行内公认的癌前期病变。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更高。据统计,约有1-5%的胃镜受检者中可发现息肉,其中约80%为炎性增生性息肉,约20%为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率低约为0-5%;后者癌变率高一般在25-50%之间,甚有高达66.5%的报告。约有10%以上的肠镜受检者中可发现息肉,结肠息肉患者结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者可高出10倍,而半数以上的结肠癌变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息肉癌变的相关影响因素?胃肠道息肉发生癌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①息肉的大小: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②息肉的组织学类型: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息肉癌变的相关影响因素?③息肉的形态: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④息肉的部位:结肠是息肉的多发区,尤以直肠为多,其次为乙状结肠,两段合约达80%左右;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上述部位都是结肠癌和胃癌的高发部位。息肉癌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此外,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胃肠息肉如何处理?如发现有胃肠息肉,在病理结果回报排除癌变后多主张内镜下摘除,目的是预防息肉癌变。目前高频电凝切除为内镜治疗中重要又最常用的一种。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息肉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圈套的组织产生高热而被烧灼切断,完整快速地切除息肉并彻底止血。此方法不仅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费用低廉,并发症较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胃肠息肉如何处理?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密集区以手术切除,息肉疏松区可在镜下摘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息肉具有家族性?息肉患者,尤其是多发息肉患者,其家族成员也常患有息肉,因为息肉这种病具有家族性,又叫家族性息肉病,如家族性腺瘤病、黑斑息肉综合症等。如若发现家人有息肉病,其他成员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癌变。息肉具有家族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腺瘤。息肉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本病息肉并不完全限于大肠,常伴有胃息肉及十二指肠息肉。常于青年及中年发病,有高度癌变倾向。有报道提示在息肉发生的头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大于50%,癌变的平均年龄为40岁。息肉具有家族性?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伴有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肠息肉病。一般认为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其息肉性质和分布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相似,但息肉数目较少(一般<100),体积较大。也有高度癌变的倾向,但癌变年龄稍晚一些。骨瘤主要见于头颅、上下颌、蝶骨和四肢长骨。软组织肿瘤可为皮脂囊肿、脂肪瘤、纤维肉瘤、平滑肌瘤等。此外这些患者也有甲状腺、肾上腺、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变的倾向。本病的骨和软组织肿瘤常先于肠息肉出现,因此有阳性家族史而体检发现有骨或软组织肿瘤者,应作肠道检查。本病治疗原则与家族性息肉病相同。息肉具有家族性?Turcot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较少见。其特征是患者有家族性结肠腺瘤病伴有其它脏器的肿瘤,通常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如脑或脊髓的胶质母细胞瘤或髓母细胞瘤,因此也有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之称。结肠腺瘤的癌变率高,有称常在十几岁时已发生癌变而导致死亡者.息肉具有家族性?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JS):本病系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其与染色体突变有关,同一家族中罹患病者很多(其中子女中50%发病),息肉最多见于小肠,也可发生在胃及结直肠,引起出血和肠套叠等。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同时给予镜下息肉摘除,定期复查胃肠镜。癌变率较低。胃肠息肉如何预防?1、由于对胃肠息肉生长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多与胃肠道慢性炎症、便秘、机械刺激及进食肉食习惯有关。为此,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少吃辛辣食物,不长期饮酒,均有助于防止胃肠息肉的发生。因为胃肠息肉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大多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所以,年长者、有
本文标题:消化道息肉切除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8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