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一、服装面料的分类纺织纤维尽管品种繁多,但基本可分为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两大类:★天然纤维是指自然界里有的,或从人工培养的动物中直接的获得的纺织纤维。★化学纤维是用天然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一定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纺织纤维。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人造纤维是指以天然高聚物(如木材、甘蔗渣或动物纤维等)为原料,经一定加工纺丝所得的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为原料,经合成的高聚物纺丝所成的纤维。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棉纤维: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a)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穿着柔软舒适,保暖性好,服用性能良好,染色性能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耐碱性强,耐酸能力差,耐热光,弹性差,缩水率大,易折皱,易生霉,但抗虫蛀,是理想的内衣料、儿童服装、床上用品等面料。但不宜于在100度以上长时间处理,如熨烫温度在190度左右,棉织物熨烫时最好喷湿,利于烫平。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6(b)麻织物:有苎麻、亚麻、黄麻、大麻等1、吸湿性强,耐碱不耐酸。2、耐热度也较好,熨烫温度可达190~210℃,容易燃烧。3、强度高于棉,麻纤维较硬,织物易起皱,比棉织物硬,挺、爽,出汗后不贴身。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7苎麻: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8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9亚麻: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0(c)丝绸面料:柔软滑爽、高雅华丽、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吸湿、耐热,不耐光、易皱褶、耐水、耐碱。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1丝绸:天然丝分为家蚕丝和野蚕丝,家蚕丝即桑蚕丝;野蚕丝中主要品种子柞蚕丝。蚕丝强度大,纤维细长,柔软平滑,具独特的光泽。蚕丝面料即有累薄似纱者,又可使其丰满进取实如昵,是高档的服装材料,与羊毛一样属于蛋白质纤维。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2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3桑蚕丝: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4扎染和蜡染:扎染,古称杂花布,又叫绞缬染,是民间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如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县城、大仓、庙街等地制作。大理扎染全靠手工制作,经过手工绘图、扎缝、染漂、扎花、碾平等工序制而成。扎染的主要原料是一种中药材“板蓝根”。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5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6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7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8夹缬:夹缬就是用雕镂有纹饰的木版,即型版夹住织物在染液中浸染。唐代,夹缬都是彩色的,主要色彩是红、蓝、黄、绿四色,分别以红花或苏木、蓝草制成的靛青、槐花、鼠李或用蓝、黄复合的染料染成。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19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0蓝草: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1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2(d)毛织物:坚牢耐磨、质感好、保暖、有弹性、抗皱、不易褪色、易缩水、易被虫蛀、耐热性差等。主要有:羊毛、兔毛、驼毛等。毛纤维比棉纤维粗长,有一定卷曲,其表面有一层鳞片覆盖。由于鳞片的存在,给羊毛带来一个特殊的性质,即缩绒性。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3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4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5皮草:(1)獭兔皮: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6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7貂皮(“软黄金”):貂皮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大特点。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8狐狸皮: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29羊皮: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0(e)化学纤维(chemicalfibre):化学纤维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的统称。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简称化纤。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1粘胶纤维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2醋酯纤维——服装里料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3合成纤维主要有聚酰胺6纤维(中国称锦纶或尼龙6),聚丙烯腈纤维(中国称腈纶),聚酯纤维(中国称涤纶),聚丙烯纤维(中国称丙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中国称维纶)以及特种纤维(包括用四氟乙烯聚合制成的耐腐蚀纤维,耐200℃以上温度的耐高温纤维,高强度、高模量纤维,以及难燃纤维、弹性体纤维、功能纤维等)。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4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5腈纶——人造羊毛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6涤纶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7丙纶: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8氨纶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39聚氨酯纤维——鲨鱼皮泳衣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0用PVC(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VC人造革(简称人造革);用PU(聚氨酯)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人造革(简称PU革);用PU树脂与无纺布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PU合成革(简称合成革)。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1服装款式搭配技巧:一、长与短短裙会给人以性感,长裙给人以保守。短裙能够在视觉上拉长腿部线条,特别适合身材娇小的女性穿着。而长裙是高挑女性和腿部线条不是太好看选择。(一)上长下短1.能够修饰臀部过大的女生,这里指的是梨形身材的人;2.能够在视觉上形成错觉,让人苗条高挑。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2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3(二)上短下长1.突出下身的修长,对美腿起拉长效果,特别是对身材上长下短的人来说这样的搭配能够起到了一定的修正作用;2.短小的上装能够突出胸部。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4(三)上下一般长。这是大众最为不接受的一种长短搭配方式,因为这种搭配过于均衡,毫无亮点。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5二、宽与窄(一)上宽下窄。这是男士应该具有的身材,适合穿着的身材有A型、H型。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6(二)上窄下宽。适合Y型身材女生(就是上宽下窄的体型)穿着的话会起到很好的效果,H型身材的女性也适合穿着此类服装。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7(三)上下一般宽。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8三、脸型与服装的搭配(1)长脸:不宜穿与脸型相同的领口衣服,更不宜用V形领口和开得低的领子,不宜戴长的下垂的耳环。适宜穿圆领口的衣服,也可穿高领口、马球衫或带有帽子的上衣;可戴宽大的耳环。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49(2)方脸:不宜穿方形领口的衣服;不宜戴宽大的耳环。适合穿V形或勺形领的衣服;可戴耳坠或者小耳环。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0(3)圆脸:不宜穿圆领口的衣服,也不宜穿高领口的马球衫或带有帽子的衣服,不适合戴大而圆的耳环。最好穿V形领或者翻领衣服;戴耳坠或者小耳环。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1四、颜色搭配原则与禁忌A、原色:红、黄、蓝复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间色:黄+橙=橙黄、橙+绿=棕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2B、彩色系:1)色相:指色彩的冷、暖属相;2)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3)明度:指色彩的明亮度。C、服装、服饰的颜色分类: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31)暖色:红、橙、黄、粉红2)冷色:青、蓝、紫、绿、灰3)中间色:黑、白、咖啡D、颜色搭配原则:1)冷色+冷色;2)暖色+暖色;3)冷色+中间色;4)暖色+中间色;5)中间色+中间色;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46)纯色+纯色;7)净色(纯色)+杂色;8)纯色+图案。E、颜色的搭配禁忌:1)冷色+暖色;2)亮色+亮色;3)暗色+暗色;4)杂色+杂色;5)图案+图案。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5F、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1)上深下浅:端庄、大方、恬静、严肃;2)上浅下深:明快、活泼、开朗、自信;3)突出上衣时:裤装颜色要比上衣稍深;4)突出裤装时:上衣颜色要比裤装稍深;5)绿色颜色难搭配,在服装搭配中可与咖啡色搭配在一起;6)上衣有横向花纹时,裤装不能穿竖条纹的或格子;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67)上衣有竖纹花型,裤装应避开横条纹或格子的;8)上衣有杂色,裤装应穿纯色;9)裤装是杂色时,上衣应避开杂色;10)上衣花型较大或复杂时,应穿纯色裤装;11)中间色的纯色与纯色搭配时,应辅以小饰物进行搭配。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7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8五、男士服装搭配禁忌1、裤子太长或是太短;2、休闲皮鞋衬白袜子;3、混合图案;4、领带太长或太短(领带的长度最好在56英寸左右);5、沾了东西的衣服;6、裤腰束得太高或太低;7、鞋子太残旧;8、把手机别在皮带上;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599、穿得太多;10、皮带与皮鞋的错误搭配;佩带饰物的一个最安全的方法是戴同一色系的(如米色+巧克力色)。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602019/10/6第三章服装与化学61思考题1、服装面料的分类是什么?2、简述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优缺点。3、服装彩色系主要指什么?4、服装、服饰的颜色分为哪几类?5、服装颜色的搭配原则是什么?
本文标题:第三章-服装与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70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