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1.文物的概念、内涵、价值、特点概念: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遗物、遗迹)内涵:①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②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近现代中药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③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④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⑤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⑥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价值: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特点:①必须是人类创造或与人类有关的②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的物质遗存2.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城镇、街道、村庄。文物保护单位:指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移动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迹3文物学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内容概念:文物学是一门以人类遗留的实物资料为对象,研究人类社会面貌及发展规律的学科。特点:①文物学的研究对象跨越的时间比较长②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比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③文物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④文物学有其自身的目的⑤跨学科研究也是文物学的一个突出特点研究内容:①研究文物的价值②研究文物的作用③研究文物的分类④研究具体的遗物与遗迹⑤研究文物管理⑥研究文物收藏4.文物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与历史学:个性: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共性:研究目的相同:为了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密切联系:①文物学具有补史、证史、正史的作用②历史学为文物学提供最基本的史料与考古学:个性:所研究文物的年代范围不同;所研究文物的来源不同;所研究文物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共性:研究对象相同;研究目的相同密切联系:①考古学可以为文物学提供科学的实物资料②文物学可以为考古学提供断代方面的参考5.文物管理的内容(1)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①历史文化名城及街村的管理:当地政府应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②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对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做出标志说明;划定保护范围;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考古发掘的管理考古发掘的种类:试掘;抢救性发掘;配合工程发掘;主动发掘;特许发掘考古发掘的管理内溶:资格审定;项目申请和审批;项目执行和监督;考古资料和发掘报告;奖励与惩罚(3)馆藏文物的管理馆藏文物指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以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等收藏的文物管理内容:①文物藏品管理(藏品的接收、定级、登帐、编目和建档工作)②文物库房的建设与管理③藏品的提用、注销和统计④藏品的保养、修复、复制(4)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文物商店或文物拍卖民间收藏文物的流通(5)文物出入境管理文物的出境:1949年之前文物原则上禁止个人携带出境文物的入境:进境时审核,出境时对照6.文物鉴定的内容、方法文物鉴定的必要性:①大量赝品的存在使得文物真伪的鉴定尤为重要②文物的时代特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③文物鉴定是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④文物鉴定是文物出入境前的必经过程文物鉴定的内容:鉴质地;辨真伪;断时代;评价值文物鉴定的方法:传统鉴定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法7.文物分类、管理、保护的原则等文物分类的原则:①遵循统一标准,是进行文物分类的首要原则②按一定标准把同类文物归为一类,还可以在大类中进一步分成小类③一种分类法只能依据一个标准是文物分类的另一重要原则④对复合体文物进行分类时,以器物的主要质地和复合材料中某种材料对器物功能所起决定作用,作为划分的依据文物分类方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分类法等文物管理的必要性:①文物的科学管理是对文物展开进一步研究的前提②文物的不可再生性也要求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文物管理的原则:分级管理文物保护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和维修的原则:保持现状或恢复原状第二章文物学发展简史1、名词:《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著,第一部中国通史性质的画史著作,罗列从轩辕到唐会昌元年间373位画家小传、绘画风格,绘画保护方面知识《陶纪略》元代蒋祁著,我国最早的一部瓷器专著,记载了景德镇制瓷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全国致辞中心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重要资料。《河朔访古记》:元代葛罗禄迺贤著,突破宋代以来金石学家专门考订铭刻文字的学风,注重遗迹的实地调查。《格古要论》:明代曹昭著,是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增补《新增格古要论》所论所考几乎遍及文物学所有门类。《语石》:清代叶昌炽著,是第一部通论石刻文字的专著二重证据法:王国维创造,即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阐释,以达到考古证史目的。2、文物学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有哪些物质条件:①丰富的古代文物以及完整的发展序列②大量有字文物的存在为文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③浩如烟海,连续不断的历史文献为文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④印刷术和碑刻拓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文物学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优越条件精神条件:①文物在古代往往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②文物是高雅的馈赠品③文物收集还是一种变相的积财法④古人的丧葬观念是文物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3、吕大临《考古图》的内容与价值我国最早而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对每件器都精细地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并尽可能地注明出土地和收藏处。在编排上注意到相互的共存关系。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上具有开创性的功绩。4、“四堂”对近代文物学的贡献罗振玉,号雪堂,对于古器物的保管收藏、文物资料的广泛宣传和流布有很大贡献,研究领域几乎遍布文物学所有门类。标志着中国近代文物学由此而开始确立。简牍方面与王国维合著有《流沙坠简》王国维,号礼堂,又号观堂,创立“二重证据法”,以甲骨来探讨商代历史、地理和礼制。郭沫若,字鼎堂,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文物的开拓者。提倡按年代国别排列,代表作即《西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资料真正转化为有系统的史料。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索商周社会形制。董作宾,字彦堂(或雁堂),主要从事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断代研究制》全面论证甲骨文断代学说,提出断代十项标准。5、宋代文物学盛行的原因是什么①两宋时期发达的学术研究促进了文物学的发展②两宋重文的社会风气是文物学兴盛的原因之一③造纸与雕版印刷的成熟与普遍为文物学的兴盛提供了条件6、金石学与文物学有什么区别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没有进行科学发掘的青铜器和石刻,玉器、瓦当、玺印等非常少。研究的重点是对器物的著录和文字资料的考证。以物论物,不大关注与其它器物的关系。虽有研究,但主要目的是玩赏。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遗留下的所有文物,历史辩证地研究文物各个方面,探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中国近代文物学兴起的原因①1900年前后:敦煌、居延汉简的发现;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敦煌藏经洞的发现。②西方近代考古学的传入与外国人在中国的文物研究工作对中国近代文物学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三章文物学分论一、瓷器1.名词:南青北白: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制瓷布局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主,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主,南北并驾齐驱,打破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南方青瓷一枝独秀的局面。名窑林立:宋辽金时期,窑址遍布全国各地,已经没有所谓的烧造中心,全国出现了八大窑系(龙泉窑系、建窑系、青白瓷窑系、越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款识:通过刻划印花书写等方式留在瓷器上的文字或图案。分人名款、堂名款、纪年款、地名款、吉语款等覆烧:定窑北宋晚期盛行的烧造工艺,器物倒扣在装具中装烧,故口沿无釉,称“芒口”,多镶嵌金属边,称“釦边”彩绘瓷(粉彩瓷珐琅彩瓷五彩瓷斗彩瓷青花瓷)粉彩:创烧于康熙晚期,在烧好的白瓷上打底,在白底上进行彩绘,使各种色彩都含有一定的乳浊感,从而达到对各种色彩进行‘粉花“的效果珐琅彩:瓷胎珐琅创烧于康熙中期,一般先在景德镇进行素烧,入宫后再进行彩绘,之后低温焙烧而成五彩瓷:斗彩瓷:用釉下青花勾勒轮廓,釉上五彩填涂,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争奇斗艳青花瓷:始于元朝,以钴为颜料,直接在瓷胎上作画,施透明釉,在1300°C高温下烧造而成。(白底蓝花瓷、釉下高温彩绘瓷)2.“过渡期”、至正型青花瓷的特征过渡期:明天启、崇祯时期与清顺治时期统称为青花瓷史上”过渡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青花色调丰富,晚明时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绘画题材代之以粗狂豪放的怪石花卉与工丽潇洒的人物故事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的主要部分,以大型器为主;青花以进口钴料为着色剂,成色浓重鲜艳,蓝中泛黑,元后期常见。纹饰布局繁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繁而不乱;装饰题材以植物纹常见3.北宋耀州窑青瓷、南宋龙泉窑青瓷的特征耀州窑青瓷:五代以天青釉为主,划花、剔花多见,少见刻花。剔花手法流行于五代,宋初有遗留,之后罕见北宋的橄榄青釉是耀州窑的典型釉色,胎色灰白,胎质紧密。刻花流行于北宋中早期,以植物类最常见。印花盛行于北宋晚期至金代,纹饰繁密,立体感不强。明代开始烧造白底黑花瓷器龙泉窑青瓷:南宋时期薄胎厚釉,胎色有黑白两种,釉质温润,不透明,釉色以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最具特色。元代厚胎厚釉4.磁州窑彩绘瓷的装饰风格、定窑白瓷的特征磁州窑彩绘瓷:胎色灰白,胎质较粗,胎体表面多施化妆土,施透明釉。(白底透明釉为彩绘瓷成熟标志),釉下高温彩绘。装饰特征为绘花,纹饰题材以婴戏纹独具特色,装饰风格简洁随意,民间风格突出。造型以实用器为主,朴实厚重,以瓷枕最具特色。定窑白瓷:北宋中早期流行刻花,晚期流行印花,以植物纹常见。北宋初期改烧煤后使釉色变黄,产生象牙白(乳白);北宋晚期盛行覆烧工艺,口部无釉,细白瓷的口沿镶嵌金银铜边。5.中国古代制瓷业的阶段及特点①早期瓷器阶段(东汉中晚期以前):胎体中含有一定杂质,胎色较深;釉层较薄,釉面不均匀,釉色不稳定;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春秋战国轮制开始普及;器型仿陶器或青铜器,装饰手法以排印为主,其次有刻划、贴塑等;纹样多几何纹、弦纹、水波纹等②青瓷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器型种类丰富,多为动物形象;纹饰由繁琐向简单发展;瓷器的形体由宽矮向高瘦发展,动物形象由具体生动向抽象简单发展③“南青北白”阶段(隋唐五代时期):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齐头并进,“南青北白”。此外还有黑釉、黄釉、花釉等品种。④“名窑林立”阶段(宋辽金时期):宋代瓷器品类繁多,瓷器装饰胎釉并重,出现彩装饰(釉彩结合);装饰题材丰富⑤彩绘瓷阶段(元明清时期):釉色品种以彩绘瓷为主(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青花五彩);全国制瓷中心移至景德镇;官窑正式出现二、青铜器1、名词失蜡法: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古代多用于铸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铸件。中国已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是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晚期铜盏部件和铜禁。战国以后,失蜡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错金银:先在青铜器表面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锤打牢固。再用蜡石打磨光滑,达到突出效果三层花:商代晚期在主题纹饰周围多以云雷纹衬托,而且再在主题纹饰上刻以细腻的阴线,形成所谓“三层花”利簋:已知西周最早的一件铜器,内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了周武王克商的史实,是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的实物证据史墙盘:西周恭王时期,内底铸铭文二百八十四字,是五十年代以来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大孟鼎:西周康王时期,内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记载了康王对盂的册命毛公鼎:西周宣王时期,内有铭文四百九十
本文标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71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