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GB/T14229-9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渐开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以确定齿轮接触承载能力所需的基础数据。本标准适用于钢、铸铁制造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由齿面点蚀损伤而失效的试验。其它金属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试验可参照使用。4试验方法确定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应在齿轮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齿轮的负荷运转试验。当齿面出现接触疲劳失效或齿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规定的循环基数N。而未失效时(以下简称“越出”),试验终止并获得齿面在试验应力下的一个寿命数据。当试验齿轮及试验过程均无异常时,通常将该数据称为“试验点”。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选择小列不同的试验点的组合,经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特性曲线及接触疲劳极限应力。4.1常规成组法常规成组法用于测定试验齿轮的可靠度-应力-寿命曲线(即R-S-N曲线),求出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试验时取4~5个应力级,每个应力级不少于5个试验点(不包括越出点)。最高应力有中的各试验点的齿面应力循环次数不少于1×106。最高应力级与次高应力级的应力间隔为总试验应力范围的40%~50%,随着应力的降低,应力间隔逐渐减少。最低应力级至少有一个试验点越出。4.2少试验点组合法少试验点组合法通常用于测定S-N曲线或仅测定极限应力。试验时试验点总数为7~16个。测定S-N曲线时,应力级为4~10个,每个应力级取1~4个试验点。测定极限应力时可采用升降法。采用正交法进行对比试验时,每个对比因素至少有3个试验点。5试验条件及试验齿轮5.1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按下述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齿轮进行(对比试验的研究对象除外),上此可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σHlim。5.1.1试验条件5.1.1.1试验机试验应使用功率流封闭式结构的齿轮试验机,试验机的性能校核见表A(补充件)。试验机的中心距一般为90~150mm,试验齿轮线速度为8~16m/s。试验机的精度应不低于试验齿轮所要求的精度,试验机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a.齿轮断齿时自动停机;b.有保证齿轮良好润滑的循环喷油润滑系统;c.有润滑油油墨度控制装置,回油温度控制在60℃以下;d.有循环次数记录装置,其记录误差不大于±0.1%。5.1.1.2润滑油按ZBJ17003进行润滑油的选择的保养。一般情况下试验机连续运转三个月应进行润滑油的取样检查。5.1.2试验齿轮试验齿轮模数的选择应保证在试验中不出现弯曲疲劳断齿,通常取m=3~8mm。螺旋角β=0°,齿数比u=1.2~1.5(小齿轮为主动轮),试验齿轮副材料相同,工作齿宽b>0.05a(中心距,mm),表面粗糙度RZ=2~5μm,精度为GB10095的4~6级,基本齿廓应符合GB1356的规定。试验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及加工检测见附录B(补充件)。5.2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也可在试验条件和试验齿轮参数与产品齿轮工况和参数一致或相近的条件下进行。6接触疲劳失效判据6.1失效判别方法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是以齿面点蚀损伤程度作为接触疲劳失效的判据。判别方法有以下两种:a.单齿点蚀面积率RS=AS/ASW…………………………(1)式中:RS——单齿点蚀面积率,%;AS——试验齿轮单个齿面上点蚀面积之和,mm2;ASW——试验齿轮单个齿面的工作表面积,mm2。b.齿轮副点蚀面积率RT=A1T/A1TW+A2T/A2TW…………………………(2)式中:RT——齿轮副点蚀面积率,%;A1T——试验齿轮副主动轮全部点蚀面积之和,mm2;A2T——试验齿轮副被动轮全部点蚀面积之和,mm2;A1TW——试验齿轮副主动轮各齿工作表面积之和,mm2;A2TW——试验齿轮副被动轮各齿工作表面积之和,mm2.6.2失效判别准则6.2.1非表面硬化齿轮,点蚀一般总是在所有齿面上出现。当试验齿轮副的硬度相等或相近时,它们的点蚀损伤极限为:RT=2%…………………………(3)当试验齿轮齿轮副点蚀面积率达到式(3)的点蚀损伤极限时,即判定该齿面失效。6.2.2表面硬化齿轮,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火焰或感应淬火的齿轮,点蚀一般在少数齿上出现。它们的点蚀损伤极限为:RS=4%………………………………(4)或RT=0.5%…………………………(5)当试验齿轮点蚀面积率达到式(4)或式(5)的点蚀损伤极限时,即判定该齿面失效。6.2.3非表面硬化的试验齿轮循环基数N0=5×107。表面硬化的试验齿轮循环基数N0≥5×107。当齿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循环基数N0,而齿面点蚀损伤速度未达到点蚀损伤极限时,试验停止,判定该试验点越出。
本文标题: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72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