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心术目录•第一章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第二章穿衣打扮的读心策略•第三章行为习惯的读心策略第1节: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1)第一章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最能反映人们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当我们看到令人厌恶或是恐惧的事情时,我们会迅速闭上双眼,甚至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而当我们看到令人兴奋或是高兴的事情时,我们的瞳孔会迅速扩大,眼睛也因此而变得炯炯有神。人们很早就知道通过眼睛来解读别人的内心。例如,古代波斯商人在出售首饰时,通常会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如果一枚戒指的熠熠光泽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他们就会借机抬价。而在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更是把眼神作为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由此可见,眼睛在传递感情和洞悉人心方面,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瞳孔变化我们都知道,瞳孔是眼睛用来控制进光量的,瞳孔放大进光增多,瞳孔缩小进光减少。因此,在黑暗中,为了看清事物,人们的瞳孔会变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情绪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瞳孔的大小。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赫斯偶然间发现的。有一次,赫斯躺在床上翻阅一本精美的画册。当时,卧室里的光线并不暗,可是赫斯的妻子却发现,丈夫的瞳孔大得出奇。这是为什么呢?赫斯百思不得其解。临睡前,他突然想到:也许瞳孔的大小与人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事后的实验证明了赫斯的猜想。如今,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人们在兴奋、紧张或愉悦时,瞳孔会比平时扩张四倍,而在生气、厌恶或疲倦时,瞳孔则会收缩。更重要的是,瞳孔的运动是独立、自觉、不受意识控制的。这意味着,人的言行可以做假,眼神却无法掩饰。经验老到之人对此深谙不已。在牌桌上,我们经常看到戴墨镜的玩家,而电影里的特工或保镖也总是墨镜不离身,唯恐自己的瞳孔泄露了天机。眨眼频率眨眼睛原本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反应,在正常而放松的状态下,人每分钟眨眼6~8次,每次闭眼的时间不超过1/10秒。然而,突然增加或放缓的眨眼频率,则往往暗示着人们心理上的某些变化。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眨眼频率与内心的紧张程度密切相关。当人们感觉紧张或压力巨大时,眨眼频率会迅速增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在公众场合被问及某些棘手的问题时,尽管言辞依然镇定,但不断张闭的眼睑却出卖了他。相反的,当人们感觉厌倦、无趣或是高人一等时,眨眼频率会变得很拖沓,甚至闭上眼睛不愿睁开。这是他们对某人失去兴趣的信号,潜台词是:你的话太无趣了,我不想再听了!目光投向在人际交往中,两个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彼此的眼神交流。因此,对方注视我们的时间有多长,或者他们的目光投向哪里,往往揭示了其内心的心理活动。英国心理学家迈克尔?阿盖尔发现,人们在交谈时,平均有61%的时间在注视对方。尽管该结果存在东西方的差异,但注视时间的长短确实反映了人们的某种心理。过长时间的盯视暗含挑衅的味道,给人一种不安全感,而过短时间的注视则暗含厌倦或怯懦的味道。值得注意的是,转移目光是典型的对谈话失去兴趣的表现。当你和某个特别讨厌的人说话时,你会本能地避开对方的目光,以寻求摆脱这个人的办法。当然,转移目光也有可能是屈从的表示,例如当你因为犯错而遭受上司的责骂时,你可能会采取上述姿势。眉毛轻扬眉毛轻扬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利用这个姿势来向距离稍远处的人们打招呼,其目的在于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告诉对方自己正在向他问好。时至今日,这个“反重力”动作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一般来说,眉毛轻扬时,人的眼睛会相应睁大,眼部吸收进更多的光。这样的姿势,暗含了对人顺从、谦恭和肯定的态度。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经常轻扬眉毛,以此来表示自己同意并尊重对方的意见。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们和家人或者朋友见面时,眉毛总是会上翘的原因。眼球运动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在思考时,大脑里的不同区域会被激活,而这会导致眼睛以不同的方式运动。因此,通过观察他人的眼球运动,可以解读出他们正在回忆某个过去看过、听过或是摸过的东西。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班德勒和葛瑞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眼睛解读线索EAC理论,阐述了不同眼球运动所代表的含义。具体来说,眼球向左上方移动,表示人们在回忆某个真实的画面,而向右上方移动,则表示人们在脑海里创建某个新的画面;眼球向左平行移动,表示人们在回忆某些声音,而向右平行移动,则表示人们在创建新的声音;眼球向右下方移动,表示人们在回忆某种感觉。有趣的是,根据EAC理论,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只要问他某些必须要回忆才能想起的细节,然后观察他的眼睛即可。如果他在说谎,那么眼球会向右上方移动。第2节: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2)嘴巴是情感宣泄的重要通道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脸部肌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尤以眼睛和嘴部四周的肌肉最为明显。根据嘴角弧度的不同,嘴部动作可以分为很多种,或张开或闭合,或向上或向下,或向前或向后,或抿紧或放松,不同的嘴部动作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活动。例如,嘴角上扬表示喜悦,嘴角下垂表示痛苦,嘴巴大张表示惊讶,嘴唇紧闭表示生气等。心理学家对嘴部动作很感兴趣,并做了大量研究。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的嘴部动作都揭示了怎样的心理秘密。咬嘴唇咬嘴唇其实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心有愤怒或怨恨,却又苦于无处发泄时,常常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紧张。例如,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就常常咬嘴唇。而当我们遭遇失败等情形时,也常常会做出咬嘴唇的动作,似乎是在有意惩罚自己。心理学家认为,咬嘴唇的动作源于婴儿时期的吮吸动作,类似的动作还包括咬指甲、咬笔杆或嚼口香糖等。这些动作不仅能帮助我们摄入必需的营养,还能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舔嘴唇当人们面临很大的压力时,通常会感到口干舌燥,于是会用舌头不断地舔舐嘴唇,以便让它湿润些。同样的道理,当人们感到不自在或者心理紧张时,也会用舌头反复地摩擦嘴唇,以此来安慰自己,并试图使自己镇定下来。然而,在人际交往中,过多地舔舐嘴唇并不会令人感到更自信,相反的,它会让人感到更加紧张。因此,类似这样的抚慰性动作还是尽量少一些的好。捂嘴捂嘴的动作常见于儿童。当孩子们撒了谎之后,他们可能会立刻用一只手或双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似乎是想以此来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让其再说不该说的话。成年以后,人们很少再做出如此夸张的举动。但是,每当他们撒了谎,或者说错了话之后,依然会把手伸向嘴巴,似乎是想以此来收回刚才所说的话。只不过,他们举起的手并没有放在嘴巴上,而是在轻轻划过鼻梁后,最终又归于原位。撅嘴当一个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往往表明他心存不满情绪或者不同意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当事人希望将不满意的意见“拒之门外”的意思。我们经常看到,在开会时,当一个人不同意其他人的意见时,往往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心存不满外,撅嘴的动作也常见于爱撒娇的女性。因此,具体分析时,要联系不同的肢体语言和情景来作出判断,不能一概而论。撇嘴当人们不开心的时候,经常会做出下唇向前伸、嘴角下垂的动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撇嘴。与嘴角上扬表示喜悦相反,撇嘴的动作表达了一种负面的情绪。每当人们感到悲伤、绝望、愤怒或者不屑、鄙夷的时候,他们脸上就会浮现出这样的表情。事实上,无论在克林顿深陷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还是小布什被指责伊拉克情报失误的时候,我们都能从他们脸上观察到这一经典的动作。抿嘴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一种常见的反应是藏起或拉紧自己的嘴唇。随着压力越来越大,原本丰满的嘴唇会逐渐变得扁平,最终成为一条直线。此时,人们的情绪和自信也跌至谷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嘴唇紧抿是自我抑制的表现,就好像是大脑在告诉我们“紧闭嘴巴,不要让任何东西进入身体里”。这个动作将当事人的焦虑之情暴露无遗。第3节: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3)微笑会暴露人的底细在所有的肢体动作中,最常见的表情莫过于微笑。或许正是因为它太过普通,所以时常被人们低估。事实上,微笑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解剖学家贝尔早在1806年就指出,微笑可以传达1000多种不同的意义。具体而言,微笑既可以象征积极的情绪,例如快乐、幸福、满意等,也可以象征消极的情绪,例如悲伤、愤怒、憎恨等;既可以是发自肺腑的真诚之笑,也可以是言不由衷的虚伪之笑。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微笑背后的真实含义,就必须学会区分不同微笑之间的微妙差异。开怀大笑人们在开怀大笑时,嘴巴张开,下巴低垂,嘴角上扬,给人一种很开心的感觉。经常开怀大笑的人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直率,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放松。当然,也有很多人利用夸张的笑容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抑或借机感染身边的人,勾起他们想笑的欲望。这个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看起来有些不太自然,让人感觉别有用心。捂嘴笑这个动作常见于女性,她们笑起来总喜欢用手捂住嘴巴。这样的女性大多性格内向、温柔,做事比较文静。她们对别人存有戒心,轻易不会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抿嘴笑人们在抿嘴微笑时,双唇紧闭,向后拉伸,形成一条直线。这种微笑其实是一种明显的拒绝信号,表明微笑者不愿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例如,女性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而又不好意思拒绝时,通常会露出这样的笑容。另外,我们经常在访谈节目中看到,被采访的成功人士大谈自己的成功之道。然而,一旦涉及具体方法,他们多半会抿嘴微笑,以此来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歪脸笑人们在歪脸微笑时,脸部是扭曲的,两侧脸庞的表情刚好相反。一边脸颧肌收缩,眉毛上扬,呈现出一种微笑的表情;另一边脸眉头紧缩,嘴角下垂,呈现出一种痛苦的表情。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控制自己意识的过程中,一边脸被成功地调动,而另一边脸则忠实于内心的感受。这种微笑所传递的信息很简单,那就是挖苦讽刺。斜眼笑人们在斜眼微笑时,头稍稍偏向一侧,眼睛则往上斜瞟。这种微笑常见于女性,俏皮中略带几分腼腆,很容易激发男性心中的保护欲。戴安娜王妃就是用这样的笑容征服了全世界。对男性来说,斜眼微笑是一种极具挑逗性的信号,因此,大多数女性在求爱时,都会使用这种微笑。而最近的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斜眼微笑的女性最具魅力。皮笑肉不笑当人们心无喜悦,却还要强颜欢笑时,我们就称这种微笑为假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皮笑肉不笑。尽管假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大多数人却无法准确地区分真笑和假笑。幸运的是,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要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区分真笑和假笑。首先,人在假笑时,脸部多半是不对称的,左侧的微笑通常比右侧更加明显。其次,假笑不会伴随眼轮匝肌的收缩,因为眼轮匝肌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这意味着,假笑时只有嘴角上扬,而眼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真笑时不但嘴角上扬,眼角还会出现鱼尾纹,同时眉毛微微下垂。第4节: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4)•手是情绪的忠实反映者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双手曾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双手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远远超过身体的其他部位。事实上,人的双手就是一套精美的生物系统,能够生动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例如,摊开双手表示坦率、诚实和谦恭,紧握双手表示拘谨、焦虑和挫败,手心向上表示妥协、服从和善意,手心向下表示权威、自信和命令。更重要的是,人们通常习惯把双手放在身体前面,很容易就能观察到,因此,手部的动作哪怕再细微,也能够像一面镜子,把人们的心事照个底朝天。双手叉腰双手叉腰是一种典型的主导意识的表现。当人们双手叉腰时,撇向外侧的双肘就像武器一样,不仅可以占据更大的空间,还能够起到威慑他人的作用。动物们在搏斗或者求爱时,也会摆出这种让自己的身躯显得更加伟岸的姿势,例如鸟儿会抖动自己的羽毛。具体观察时,我们要特别留意动作发出者大拇指的位置。如果叉腰时大拇指冲后,说明这个人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如果大拇指冲前,则说明这个人心中充满了质疑。双臂交叉于胸前双臂交叉于胸前是一种典型的防御性动作。当人们做出这样的举动时,就好比是在自己和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屏障,从而将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统统挡在外面。尽管双臂交叉的动作有很多种,但它们所传达的意义很明确,那就是拒绝、否定和防御。具体观察时,根据手部动作的不同,会有细微的差别。如果双臂交叉的同时,还伴随握拳的动作,说明这个人带有明显的敌意;如果双臂交叉的同时,还伴随抓上臂的动作,则说明这个人内心感到紧张和不安,希望以此来安抚、宽慰自己。将手背在身后将手背在身后总是给人一种权威、自信和力量的感觉。摆
本文标题:读心术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86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