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光现象1.光的色彩光源: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点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等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色散:白光色散成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规律: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黑色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2.不可见光红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特性:1)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理疗、红外线烤箱、红外线诊断等2)穿透能力强—→应用:红外线遥感3)可以进行遥控—→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特性:化学作用强—→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等荧光效应强—→应用:紫外线验钞,紫外线路标、警示牌,鉴别古字画生理作用—→应用: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灭蚊器等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例证: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真空中光的速度约为3×10^8m/s4.平面镜定义: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物与像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物点与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作图:用对称点找像点,用虚线将像点连接起来虚像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被平面镜后的物体挡住应用:成像、改变光路危害: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5.光的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物理名词: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反射类型: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现象的应用:角反射器、巨型反射式望远镜、潜望镜、人造月亮等习题一、填充题1.光在真空中1s要传播____米,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1.5×108千米,则太阳光照到地面要____时间。2.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速度____改变,光的传播方向____改变。(填“一定”、“不一定”)3.斜插入水中的铅笔,从边上看似乎____偏折了,这是由于光从___进入___时,发生了___现象的缘故。4.太阳光射向地面的路线实际是____,这是因为大气层__________。5.在硬纸板上穿一小洞往外看时,眼睛离洞近时观察比远离洞观察时看到的范围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5.电影院里的银幕是用粗布制成的,因为它能发生_____而使电影院中的每一个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大城市中建筑的一些高楼用玻璃做幕墙,由于太阳光发生____,使附近的住宅受到较强的光照射而不能很好地工作和休息,形成一种新的城市污染。6.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度,入射角减小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度。7.早晨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现要使光线照亮竖直的井底,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度,过一段时间太阳升起了,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20°才可照亮井底,此时太阳光和水平面的夹角为___度。8.检查视力时,人应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5米,但房间的长度太小只有3米,现在房间的两边分别挂视力表和平面镜,则人背对视力表___米可通过平面镜测量视力。9.___、___、___叫色光的三原色,太阳光经过红玻璃透射到一块白色屏幕上,则屏幕呈___颜色,若屏幕是块蓝布,则呈___颜色。10.如图容器的侧壁B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底部的A处形成一个亮斑,当向容器内加水至CD处时,亮斑在A的___,若水加到EF处,则亮斑在A的___。(“左处”、“右处”、“原处”)11.如图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的夹角是30°,如果光线经M与N两平面镜反射后,沿原入射光线的光路返30°NMAO30°回,则平面镜M与N的夹角为___度。1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则入射角为___度,折射角为___度。二、选择题1.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在岸边看见水中的月亮;C.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D.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A.镜面的大小;B.观察者的位置;C.物体的大小;D.物体与镜面间的距离。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4.下列关于光反射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可见光才可以反射;B.不论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都可反射;C.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传播速度一定小;D.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传播速度一定小。.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站在池塘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B.站在池塘边看到鸭子在水中游;C.站在池塘边看到粼粼的波光;D.站住池塘边看到鱼在水中游。6.对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光的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5°;C.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间夹角也减小;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小。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8.甲乙两人都站在明亮的房间中,甲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B.乙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C.当乙离开平面镜近时,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D.乙离开平面镜远时,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9.如图A、B表示站住竖直镜子前面的两个人,第三个人应站住何处才能看到这两个人的像重叠?-------------------------------------------------()A.AB连线的中点;B.在以AB连线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路径上;C.AB连线B的外侧处;D.上述三个地方都能看到两个人的像重叠。10.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米处,若将平面镜向物体移近1米,则物体在镜中所成的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A.1米;B.2米;C.3米;D.4米。ABAB11.如右图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哪一点射出:---()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右方。1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的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的实际时间是----------------------------------------------------------()A.1点25分;B.10点25分;C.10点35分;D.7点55分。三、作图题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S′是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SA的反射光线。3.S′是某一发点经平面镜MN所成的像,若保持该发光点不动,移动平面镜后,发光点的像成在Q点处,用作图法画出移动后的平面镜的位置。4.如图CD是一块不透明的挡板,试确定人眼在CD右侧什么范围中能看到A的像。5.在图中,MN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A是人的眼睛所在的位置。⑴遮住平面镜上的某一点Q,人的眼睛就看不到S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了,试用作图法在图中确定Q点的位置。⑵保持人的眼睛位置不变,使发光点S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在这个过程中,Q点应向平面镜的____端移动。四、计算题1.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8.4s才传来雷声,雷声隆隆又持续6s之久才停止,求发生闪电的云层与观察者的距离。2.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计的运动员成绩为13.4s,该运动员实际成绩是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1AS′S2MNQS′3N4MPCDMNSA
本文标题: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88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