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课件-新人教版.ppt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作者简介•散文赏读•文词点析•译文参考•散文赏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两篇短文作者,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作者简介•陶弘景•苏轼陶弘景陶弘景(452或456~536),南朝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南京人。出身士族,平生好学。10岁时读《神仙传》即有养生之志。南朝宋末曾为诸王侍读,入齐任左卫殿中将军。29岁时师事孙游岳,遍历名山,寻访仙药,并受符图经法。齐武帝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归隐茅山。梁武帝萧衍非常敬重陶弘景,常去山中咨询朝廷大事,因而有“山中宰相”之称。陶弘景是上清经道派主要代表,茅山宗的创立者。其思想源于老庄,并杂有儒家观念,主张佛道儒三教合流。在其他方面也颇有成就,善书法,尤精行书,长医药、历算与地理,其所撰《本草经集注》对后世本草影响颇大。博学能文,著述颇多,总计有80余种,主要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登真隐诀》、《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和《药总诀》等。苏轼苏轼(1037-1101),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散文赏读•《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词点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与,参与(欣赏)。念,想。遂,于是,就。至,到。相与,共同,一起。盖,表推测句首发语词。但,只。译文参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承天寺承天寺承天寺大雄宝殿承天寺甬道承天寺庑廊陀罗尼经幢(宋)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承天寺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散文赏析(对比阅读)•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1.这两篇短文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如何写?(陶文)(苏文)2.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有何不同?(陶文)(苏文)写景赏析(《答谢中书书》)•四时之景:1.高峰入云2.清流见底3.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日暮之景:1.晓雾将歇2.夕日欲颓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变化之美抒情赏析:(《答谢中书书》)•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是山川风物之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愉悦感受。•抒怀:1.欲界之仙都:尽现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期与谢灵运比肩,显自豪之感。•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写景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月景:1.积水空明2.藻、荇交横3.盖竹柏影也•夜游因月而起(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处处扣月;写月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附:承天寺月色之明月色之清月色之浓抒情赏析(《记承天寺夜游》)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表现作者欢欣之情。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含知音稀少之憾,只张氏是赏月的相知好友。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恬适之情。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饱含作者身世感慨: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赏月的欣喜。•文中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有人生的感慨;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这表现了作者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念。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作者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本文标题: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课件-新人教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88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