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乡村小学的德育实践之路
乡村小学的德育实践之路———璧山区“宜生德育”之七小篇七塘小学董春红自璧山区推行“宜生德育”体系以来,起初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有点手忙脚乱,东奔西撞,这个活动那个活动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老师及学生们甚至有点不堪其负,甚至有老师抱怨我们乡村小学环境限制,无论怎么搞德育,孩子们家庭教育现状堪忧,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幸而学校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坚定了“宜生德育”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既然重庆市璧山区委、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把中小学德育与文明建设相结合,唱响了文化育人、习礼养人、课程立人三部曲,走出一条展示璧山精神风貌的立德树人之路,那我们学校就制定出适应乡村小学的相应的七小“宜生德育”方案。从此我们的德育工作,有了璧山区完整的德育体系,加上我校科学的实施方案,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可行性实践活动,这两年我们这个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化,“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积极上进”这些词随时可以从这些农村娃娃们身上感受到,整个校园气氛完全转变,可以说学校有了一次成功的蜕变。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宜生德育”之路吧。一文化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在璧山区轰轰烈烈进行着,七塘小学校园文化以“书香伴我成长”的校训为中心,在校园每个角落都体现出浓浓的书香氛围,校训不再像以前那样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生硬地记住,书香融入校园的每个区域——文化墙,走廊过道和每间教室的布置无不让人感受到书香文化。瞧,这是我校的门厅文化墙。另外学校还设置了图书室,阅览室,书吧,从老师到学生的阅读空间都有了极大的拓展。诵读经典。学校规定每天早晨每个班学生必须进行20分钟的经典诗歌诵读。每个班级一学期的诵读内容、方法有层次,有计划,。中午是孩子们在校园广播展示“为您读诗”每周由一个班级学生负责读诗,在老师指导下,精选诗歌主题和内容。每周升旗仪式由一个班级负责经典诵读展示。这些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得到提升。这一切自然而然也就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爱上了阅读,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也爱上了阅读。“书香伴我成长”乡土的气味,加上浓浓的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的言行品行随着阅读量的大量增加而变得更好了。二习礼养人关于见面礼。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要求孩子见面微笑或者挥手打招呼问好,可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多数都有些羞涩,低着个头,打招呼声音像蚊子,动作马虎,不大方不自信。这次我们把见面礼系列动作规范了一下,要求孩子们正面对人,抬起头来,微笑注视对方,大方问好。每天值守校门的老师主动给孩子们践行施礼,平时老师们碰到学生也以身作则率先施礼,给孩子们好的示范,红领巾监督岗和志愿者深入学生中间示范监督见面礼的施行。现在,学生们已经养成正确见面礼习惯,见面微笑,自然热情而又阳光打招呼问好,没有了农村孩子的扭捏和羞涩。关于就餐礼。食堂以前总是那么喧闹,很多孩子没有洗手习惯,无论怎么强调节约不浪费,每天总是满满几大桶倒掉的剩菜剩饭,尤为可惜。食堂里的宣传标语也似乎丝毫不起作用。施行就餐礼以来,对就餐礼仪我们进行了规范的要求:排队打饭安静有序,按需取食;吃饭不挑食,细细咀嚼,不浪费,不出声;饭后收拾干净自己的餐盘和餐桌,不留残渣。老师们与学生同吃同餐,示范就餐礼仪并监督。红领巾监督岗和志愿者在就餐同时负责监督和服务。关于出行礼。我校校门外就是大马路,出行礼的第一要求就是严守交规。学生放学排队出校门,队伍靠墙行走,绝不拥挤,不横穿马路,不到分路口不打乱队伍秩序,出行必须严守交规。因为校门处的长期训练,孩子们的出行安全意识很强。第二、师生集体活动,外出去蔬菜基地,昆虫乐园游学实践活动,所到之处不留任何垃圾;外出参加体育、艺术比赛及文艺汇演,出入场地不留痕迹。璧山区“绿色礼仪课程”从原来的“三礼”拓展形成“十礼”后,我校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又拓展了“新生入学开笔礼、入队礼、升旗礼、毕业礼”等内容,从而使习礼养人的德育活动内容涵盖面更广。三、课程立人我们在璧山区“1+3+X”“宜生德育”课程体系里游刃有余。“1”指国家基础课程,根据班主任大范围兼任品德课的实际,重点在小学一年级探索道德、法治与班会的融合,把班级事务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我们德育最重要阵地,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个板块。“3”指“地方特色课程”。我校的“绿色阅读课程”,“全科阅读”表现出的全科融合、自主氛围获市内外专家好评。“闻书香——品书味——知书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每个学科,每个学科的拓展阅读让我们的课堂极具开放性。孩子们在这样的课程中受益匪浅。四、关于一些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关于如厕文明农村孩子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不冲厕所,不洗手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在班级“三会一课”积极宣传,学校专门利用校会时间做了专题培训,对如厕文明做了要求,洗手6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示范。平时由值周教师,红领巾监督岗积极监督,反复提醒,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文明的如厕习惯。关于文明言行的养成,除了每周班会,校会时时强调,各科老师在课堂中也会时时渗透,最有特色的就是我们的少先队志愿者,课间他们活跃在校园中捡起每一片垃圾,制止大声的喧哗,提醒每个不文明的行为,孩子们在长期的文明环境中养成了文明的言行习惯。五、“梦想田园”相关实践活动我校利用农村学校,蔬菜基地的环境优势开展了“梦想田园”项目课题,项目孩子们到蔬菜基地参观学习,将学来的知识在学校的田园播种,收获亲自实践,种出琳琅满目的新品种蔬菜,水果等,既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加了对科学种地的兴趣。这样的活动真是最好的德育课堂。六、当下移动互联网发达,农村地区移动通讯上网普及率较高,老师通过班级群等网络平台加强家校德育交流宣传,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到德育中来。由于很多农村家长文化层次较低,教育方法欠缺,学生也不愿和家长交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不利。因此,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放到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加强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互相学习交流德育教育方法,将平时不愿面对面说出的心里话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表达,家长更了解学生,方便进行更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理。德育之路探索没有止境,七塘小学的“宜生德育”之路还在脚下延伸,没有结束的时间。
本文标题:乡村小学的德育实践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88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