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浆细胞性乳腺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甲乳科Plasmacellmastitis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tis)是临床上罕见且易误诊的疑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该病的报道已较多,对提高其诊治水平有较大的帮助,但治疗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现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研究背景流行病学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较少见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临床误诊率60-90%Adair于1933年首先报道Haagensen于1951年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后期研究者发现有大量浆细胞浸润故得名浆细胞性乳腺炎概念导管阻塞管壁增生排泄障碍乳头内陷管壁扩张中心环节浆细胞浸润发病机理高峰年龄为30~40岁和50~60岁乳头溢液为初期症状乳晕后不规则肿块起病急,病程长,易复发化脓后易形成瘘管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先天性乳头凹陷临床表现乳晕后不规则肿块临床表现反复化脓感染破溃临床表现双下肢红斑乳房穿刺病理活检钼靶乳腺B超磁共振血常规+CRP血沉临床特点唯一可靠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01妊娠期或哺乳期02皮肤呈紫红色没有明显的炎性肿块03对侧乳房不久即被侵及04发展迅速转移广泛数月内死亡鉴别诊断炎性乳腺癌鉴别诊断与浆乳创口流脓或脓血,且有时可暂时愈合的特点不同溃破常流血水肿块常与胸壁固定,一半无疼痛,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硬癌鉴别诊断溃后形成的窦道,多位于乳房部,常与胸壁固定,一般不与乳孔相通并常有肺结核病史,可伴有低热,盗汗,疲倦,消瘦等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资鉴别乳房结核从出现肿块到化脓常需数月之久,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多呈潜行性空腔温通法抗炎切排手术手术传统中医清热解毒抗生素手术40.56%不开刀治愈,58.89%症状改善,炎症控制,肿块缩小,适应手术,创面减小,保持美观治疗方法12.3.中医认为乳性清寒乳内分泌物是清寒之物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位较深容易溃破,久不收敛,痰道复杂急性炎症期一派阳热之象,历时短暂,脓肿切排后很快消退,创面经久不愈,反复溃破,亦可转化为阴证本质上属阴证,治疗上宜热不宜凉,宜通不宜塞治疗原理患者女,38岁。因“右乳反复红肿热痛1月”来我院甲乳科门诊就诊。专科检查:右乳乳头内陷,乳晕红肿,内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3cm肿块,质硬,界欠清,活动度欠佳,波动感不强,压痛明显,皮肤色红,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4*2cm肿块,质硬,界欠清,活动度可,波动感强,压痛明显。辅助检查: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79.3%,淋巴细胞11.9%;超敏C-反应蛋白28mg/L;血沉:92mm/h。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乳腺B超:右乳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局部与体表相连,较大的大小约3.46*1.42cm(外中),内可见缓慢流动的低回声光点,提示:右乳低回声区,考虑炎症;右乳低回声区,考虑炎症;乳腺B超乳腺钼靶:右侧乳头轻度凹陷,乳晕明显增厚,密度增高,右乳外上见团片状、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较大结节直径约2cm,边缘尚清楚,提示:右侧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多发脓肿形成可能,请结合临床,BI-RADS-3。乳腺钼靶乳腺MR平扫+增强:双乳呈多量腺体型,右乳头略内陷,右侧乳晕及部分皮肤稍增厚。右乳变形,其内结构紊乱伴信号异常,T2W呈斑片状异常信号影,DWI扫描部分呈高信号,ADC图部分病变信号较低,增强后扫描呈环状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及轻度流出型,病灶散在分布。乳腺磁共振右乳改变,考虑浆细胞性乳腺炎伴脓肿形成,BI-RADS-3。病理诊断:右乳肿块穿刺活检示:乳腺小叶数目增多,小叶内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量小叶内见多核巨细胞反应及上皮样结节形成。病理诊断治疗:中药温通法(阳和汤加减)结合乳腺穿刺引流术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前后对比
本文标题:浆细胞性乳腺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1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