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出具体建议。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3)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勘察工作程序可分四个步骤:�(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3)外业作业�(4)内业作业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按照水文地质特征-构造、岩性、地貌、埋藏、补径排、水质、第四纪沉积物分为简单、中等与复杂三个等级。其中(1)简单等级特征为:基岩岩层水平或倾角很缓;构造简单,岩性稳定均一;第四纪沉积物均匀分布;含水层埋藏浅,地下水这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清楚;水质类型单一。(2)中等等级特征为: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明显,岩性岩相不稳定,地貌形态多样;第四纪沉积物分布不均匀;含水层埋藏深浅不一,地下水形成条件复杂,补给和边界不易查清;水质类型复杂。(3)复杂等级特征为: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强烈,构造复杂,地貌形态多且难鉴别;第四纪沉积物分布错综复杂;含水层不稳定,其规模、补给和边界难以判定;水质类型复杂。八、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规模的划分(按需水量大小):1)特大型需水量≥15万方/d;2)大型5万方≤需水量<15万方/d;3)中型1万方/d≤需水量<5万方/d;4)小型需水量<1万方/d。九、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1)水文资料:河流、湖泊、水库位置;水位、流量、径流量;水质及悬浮物;(2)气象资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3)地形地貌:航、卫片,地形图,土壤植被;(4)地质:地质图,地层构造,钻孔剖面;(5)水文地质:钻孔、井、泉出水量及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地下水开采情况;地下水污染情况,水文地质图。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量的确定:首先要明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类别;然后根据任务要求和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制定勘察方案,经比较确定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最后计算全部勘测工作量。一、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在于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下一步勘探试验(包括物探、钻探)、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工作量的布置提供依据。(2)要求(精度要求):1)普查阶段宜为1∶10—1∶5万;2)详查阶段宜为1∶5—1∶2.5万;3)勘探阶段宜为1∶1万或更大的比例尺。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内容:就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来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地质测绘:在查明地层岩性的基础上,着重调查地质构造和岩浆岩活动与地下水贮存、分布和运动的关系;(2)地貌调查:描述、测量各地貌单元形态,了解其成因;(3)水文地质测绘:调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或储水构造形成、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地貌之间的关系等。三、水文地质测绘前的准备工作:(一)测区已有资料的收集和研究1)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特点;2.近远期需水量规划;3.施工用水、用电、机械维修、医疗卫生、生活条件;4.三角点、水准点、土壤植被。2)水文与气象1.水文(1)河流及湖泊发源地,名称,主干流长度、形态;(2)季节性变化(包括水位、流量、泥沙的最大、最小变化);(3)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无污染情况及污染原因。2.气象(1)气温(最高、最低与平均);(2)降水量、蒸发量(最高、最低、多年平均)。3)地质—水文地质资料1.收集各种出版、未出版的文献资料和规范、规程;2.收集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及物探、遥感等资料;3.收集地下水开采资料,开采漏斗分布,环境地质问题资料。4)实物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岩石、矿物标本;访问已在测区工作过的有关人员。(二)野外踏勘。(三)编写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纲要或设计书(四)野外测绘所需仪器物品。四、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布置原则:(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原则: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程,观测到最多的地质现象为原则。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规范):1.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4.沿含水层(带)走向。对于基岩地区:(1)垂直区域岩层走向、平行区域褶皱、断层走向;穿越地貌变化最显著的地段;(2)沿河谷、沟谷、地下水露头最多的地点。对于松散层地区:(1)一般沿沉积作用方向和地貌单元较多、地貌形态较完整的方向布置;(2)在山前地区应由山区到平原,从洪积扇顶端到前缘;(3)在平原地区应垂直河流,控制所有阶地的方向;(4)在盆地应穿越补给区与排泄区(二)观测点布置原则1.观测点分类:地质点、地貌点、水文地质点、综合地质水文地质点。2.观测点布置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2)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污染源等。五、地质构造观测与描述控水构造:是指控制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或称水文地质构造。由透水层(带)和相对隔水层(围岩)组合而成,按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可分为导水构造、阻水构造(包括大型岩体阻水、岩墙(岩脉)阻水、断层阻水、岩层阻水)、汇水构造、蓄水构造(包括滞水型蓄水构造、褶皱型蓄水构造、接触型蓄水构造、断裂型蓄水构造、风化型蓄水构造)及储水构造等五类。六、水文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一)天然露头点:泉、岩溶水点�1.泉的调查�(1)出露位置、地形、地层、标高;�(2)泉的性质、类型:上升、下降,温度变化;�(3)成因:构造,岩溶发育,含水层排泄;�(4)补给情况:大气降水,地表水漏失。�2.泉流量测定�(1)容积法(1L/s),(2)堰板法(1L/s),(3)浮标法或流速仪测量法(流量更大),浮标法通常乘以0.8~0.9系数。3.岩溶水点调查�(1)岩溶水点的类型、位置、高程和所处的地貌与地质条件;�(2)水位高度、埋藏深度、水深、水温与洞温;采取水样进行分析;�(3)与地下河系有关的溶潭、天窗、盲谷等处的地下水流向;�(4)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动态变化情况;�(5)水生物活动情况。(二)地下水人工露头调查�包括井、钻孔、试坑等:�(1)井孔编号、位置、名称、井孔口标高、开凿时间;�(2)井孔类型、形状、井壁结构、深度、口径;�(3)柱状图、含水层位置、岩层性质,厚度;�(4)井孔水位、水位,抽水试验资料,水样分析结果,用途,开采状况,开采量与水位变化关系;�(5)计划统一测量水位(枯水期、水文年)(三)地表水体;(四)采取水样1.采样要求(1)要有代表性,分布要均匀,并有一定数量,便于控制水体的化学性质;(2)取地下水样前应抽水,地表水样应不同断面采样对比;(3)采样数量:简分析每件1000ml;全分析3000-5000ml;其它专门分析项目另有规定;(4)样品处理与封存:添加剂,封存地点,封存时间七、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一般分为经常性整理、阶段性整理和测绘结束后整理。其中(一)经常性整理:1.检查、补充和修正野外记录薄、草图,并进行着墨;检查地质点的坐标位置,修正地质草图、地质剖面图;2.整理试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计算,图表的完成;3.对各标本、样品进行统一编号,等级,标签和包装;4.做路线小结,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补救措施;5.研究、确定第二天工作路线及工作方法(二)阶段性整理:按照总体工作时间、工作量,利用1~2天时间进行阶段性资料整理:1.综合整理各种野外原始资料;2.编制清绘各种草图(实际材料图,地质图,地貌图);3.检查野外记录及标签登记情况;4.清理、选送各种鉴定分析的标本与样品;5.总结成果,存在问题,研究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三)、野外结束后整理:立即组织力量编写野外测绘报告,编制有关图表。一、水文地质钻探:其是利用钻机进行钻进成孔,以获得水文地质资料的一种基本勘察手段。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1.查明含水层或控水构造的数量、埋深、厚度、岩性和类型;2.查明含水层或控水构造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3.查明地下水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空间变化;4.查明各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三、勘探钻孔的类别和布置原则:(一)勘探钻孔的类别(1)地质孔:主要用于查明地层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地质构造,了解含水层(带)的位置和地下水位;(2)试验孔:主要指抽水、回灌、弥散、注水、压水、地下水流向、流速试验等;(3)勘探生产孔:试验工作结束后的勘探钻孔,留做生产井,移交取水部门使用;(4)观测孔:用水各种试验的,以观测地下水动态、渗流状况的钻孔。(二)布置原则1.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在水文地质测绘、地面物探等基础上进行;2.布置要与勘察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资源评价方法相适应。一、抽水试验的目的:1.测量钻孔出水量、单位出水量(抽水降深平均每下降1米时的出水量)、计算钻孔最大可能出水量,了解出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2.测定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参数,如K,T,μ,S及影响半径R等;3.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4.确定合理的井距、降落漏斗形状及扩张情况;5.了解含水层的边界条件、边界性质和范围。二、抽水试验的类型:根据试验的目的与任务、勘察阶段的精度要求,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情况,抽水试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孔抽水试验(适用于普查阶段,多布置在可能的富水地段或具有控制意义的地段,可用来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及钻孔出水量与抽水井降深之间的关系;没有观察孔;所获得资料的精度较差);2.多孔抽水试验(适用于初勘阶段,多布置在拟建水源地或有供水意义的典型地段,可用来确定含水岩组不同方向的渗透性、影响半径、降落漏斗的形态;了解各含水层间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可进行流速测定、连通试验等。所获得资料的精度较高。);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适
本文标题:水文地质勘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2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