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2017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及能级要求】: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高效预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代表人物:(1)道家学派的和;(2)儒家学派的、和;(3)墨家学派的;(4)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2、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核心是“”。他认为就是爱人;要实现“仁”,要做到“”。还强调统治者要以治民。希望恢复周礼,主张“”。(3)孔子首创,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1)战国时期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实行“”,进一步提出“”的民本思想。(3)在伦理观上,主张“”,认为人的天性是。3、荀子:(1)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主张施政用“”和“”,提出“”的著名论断。(3)荀子提出“”,认为人生来本性是的,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春秋晚期的,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强调一切要,提倡清静无为、,提出“”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的理想社会。他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2)战国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2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2、法家: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主张君主要,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法家把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重难点剖析】: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时代背景“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3、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问题探究】:现代史学名家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他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而且,“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1)郭沫若为什么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何在?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甲组得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得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儒家法家道家3你会如何理解上述观点呢?【课堂训练】:1、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A.无为而治B.人而不仁,如礼何C.为政以德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被一些学者称为“专制君主参谋集团”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4、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兼相爱、交相利C民为贵,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课后练习】:1、“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则材料体现了()A.儒家的“仁爱”B.墨家的“兼爱”C.道家的“守静”D.法家的“法治”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4、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含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教/学反思】:4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及能级要求】: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学习目标】:识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认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高效预习】: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新儒学:(1)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主张。(2)为了加强,宣扬“”。提出了“”和“”学说。(3)还提出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二、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汉武帝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的标准。(2)从汉武帝时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为“五经”,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自此,教育为所垄断。(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的建议,兴办,打破了以往由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的地位。(4)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初步建立了地方。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的地位。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难点剖析】:1、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形成背景、思想核心、目的、特点、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形成背景思想核心目的5特点影响2、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及原因统治思想原因秦统一后汉初汉武帝时期【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侯所受者其尊皆天也。——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2)概括材料二、三的主要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影响。6【课堂训练】: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教育体系2、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3、下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现西汉时期时代特点的有()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②“春秋大一统”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10761220篇数31239932173686107403A儒家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课后练习】:1、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2、从春秋战国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变成“独尊儒术”,这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了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教/学反思】:7第3课宋明理学【考点及能级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高效预习】:一、程朱理学1、特征:理学是宋代儒家学者冲破儒学的束缚,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体系,也称为“程朱理学”。2、北宋:(1)代表:、兄弟,号称“二程”。(2)主张: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③提出“”的认识论,把、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3、南宋:(1)代表人物及地位:①人物:。②地位:理学的。(2)主张:①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是人性的最高境界。②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4、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2)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学派。二、陆王心学1、起源:陆九渊:(1)时间:。(2)主张:①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强调“”,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就可得到天理。2、发展:王阳明:(1)时间:。(2)主张:①吸取了佛教的“”思想,宣扬“”“”的命题。②在认识论上,提出“”和“”的学说,主张加强,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3、影响: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以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难点剖析】:1、对程朱理学的认识8程朱理学思想内容哲学上社会伦理上人性与“天理”的关系上认识论评价地位作用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不同点对“理”的理解认识“理”的方法哲学范畴相同点“理”的共同理解本质内在联系作用【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9【课堂训练】: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姓无善治C.人伦者,天理也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B.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以后要步入仕途需读儒家经典3、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20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2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