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认识感恩。2、理解作者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二、何谓陈情?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三、为何陈情?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四、如何陈情?(一)诵读课文1、师范读。2、学生集体朗读。3、自由诵读。(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二)文本解读1、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境遇第二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处境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2、讲解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2)重点字词梳理以:因为。夙:早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夺:改变。不行:不能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祚:福分。吊:安慰。婴:被……缠着。蓐:通“褥”,垫子。(3)分析第一段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明确: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②那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明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明确:父母早失或失父失母或父死母嫁。③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明确: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个不幸,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明确:孤苦多病。④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明确: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明确:内外无人。⑤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明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明确:刘婴疾病。⑥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明确:相依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第二课时一、导语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我们一起来看看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二、文本解读1、集体诵读第二段。2、重点字词积累梳理。3、讲解第二段(1)在第二段中,李密陈述了朝廷催促自己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什么举动?明确: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结果是什么?明确: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我们知道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汉代采用的是选举制度。选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朝廷或地方官员看中了谁,直接提拔,这叫“选”;一个是地方官员看中了人才直接向朝廷举荐,这叫“举”。汉代的选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和后来投票决定人选的选举方式不一样。这里的“孝廉”指孝顺而品行正直,这里的秀才指的是优秀人才,和科举制度时期的秀才也不一样。孝廉和秀才,是当时选举的人才的等级。地方官向晋武帝举荐李密,是对李密的器重,而李密因为祖母无人供养,而怎么样?明确:辞不赴命。我们再把第一个阶段完整地读一下,声音洪亮一些。(2)朝廷催逼李密的第二个阶段是皇帝亲自出马了。原文是怎么说的?明确: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结果呢?明确: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3)皇帝亲自出马也没能让李密出仕,这让朝廷上下大为不满,他们不死心,对李密不依不饶,催逼更加变本加厉。这是第三个阶段,我们一起大声读一下。明确: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大家注意,这几句话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是:明确:诏书、郡县、州司。这里作者明显地借用了汉赋中铺陈的写法。铺陈类似于后来的排比,但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铺陈是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陈述和描写,让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内涵更加丰富。我们明显地能从这几句感受到李密被逼迫时的紧张气氛。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的处境怎么样呢?明确: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里,李密陈述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委婉而坚决地表明了自己无法出仕的现状。本段中朝廷分三个阶段催逼李密,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急迫,而李密三次拒绝了朝廷的重用,一次比一次痛苦。板书:朝廷步步紧逼三次拒绝4、讲解第三段(1)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想,假如李密仅仅是写了上面的两段文字,会给晋武帝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李密以家事为重,轻慢皇权。回答的非常好。假如仅仅是前面的两段,会给晋武帝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不仅不能得到宽恕,甚至还要引来杀身之祸。而李密在写了这篇奏章以后不仅仅得到了晋武帝的理解,还获得了丰厚的奖赏: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我们看看李密是如何打动晋武帝的。首先,李密说了晋朝的治国之策,治国之策是什么呢?明确:以孝治天下(2)有关以孝治天下的事,李密是怎么说的?明确: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晋武帝真是皇恩浩荡啊。那些旧朝的臣子,都受到了礼遇,得到了朝廷的怜悯抚育。我李密孤苦尤甚,更应该受到特别的恩惠。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的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却也是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晋国的国策。这本身就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误解,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相当重要的一点,自己不出仕做官,不是因为要保守名节,而是确实有难言之隐。李密是怎么表白的呢?明确: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再读一遍。(3)李密不是一个不识数的人,他对晋武帝的器重充满感激。这在第二段中也有表露,是那些句子。学生回答: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除了这一句,还有很多的词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如:“沐浴清化”中的沐浴,“寻蒙国恩中”的“蒙”和“恩”。这样的感激,化解了晋武帝心中的怨气,让晋武帝龙颜舒展。在此基础上,李密进一步强调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现状,进一步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心。大家读一下,李密是如何说的?明确: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一部分中,李密陈述两层意思,一是对晋武帝的忠,一个是对祖母不能不尽的孝,而忠以孝为载体,忠具体实践于孝。此情此景,苍天可鉴,人神共知。板书:忠孝两难抉择两种情感我们可以想想,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一定会捋着他的胡子频频点头。行文至此,可以说李密已经能打动晋武帝了。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是什么请求呢?这个问题请大家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再讲。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文本分析1、讲解第4段(1)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第三段最后李密已经能打动晋武帝了。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是什么请求呢?明确: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样的意思,文中还有表述,大家找出来,读一下:明确: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2)在提出这样的请求之前,李密说了一句很合情合理的话。李密是怎么说的呢?明确: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3)在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之后,李密再一次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明确: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板书:请求终养刘氏一个请求2、小结李密行文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话说透了。文章也就戛然而止。我们分析课文,会发现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自己的四种不幸,在第二段写出了朝廷催逼的三个阶段,在第三段表达了自己的两种情感,在第四段提出了一个请求。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提示来背诵一下课文。三、探究讨论就忠和孝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学生1:我觉得虽说“忠孝不能两全”,我觉得应先尽孝,后尽忠。理由是,一,就像李密说的,“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百善孝为先,做人首先要尽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况且父母年长于我们,我们尽孝之日必然短,而至于尽忠,时日相对来说很长,二,尽忠就是为百姓做事,帮助当权者治理天下,或者进而言之,必要时就是上战场,而尽孝就是在身边照顾父母和其他长辈,从而不能尽忠,不能去战场。如果真是这样,就没有人去参战,试想,战争还会发生吗?就算会发生,参战的人数会大大减少,而伤亡损失也会大大减少。所以,我认为应先尽孝后进忠。学生2:自古以来,为人臣子,精忠报国,作为儿女,竭守孝道,都是为人们所倡导的传统美德。晋朝以孝治天下,试想,一个对父母,长辈一点孝心都没有的人,又怎能谈及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古语又有云:“忠孝两难全。”当你涉足朝野,一身政务,必然会顾及不到家人,则此时应当舍小家,顾大家。我还是觉得应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但也还是要心系家人,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古以来,忠孝的问题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为人处事必须解决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对待忠孝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做人标准和做人原则。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进一步感悟一下有关孝这个话题。四、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五、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孝情祖孙相依为命四种不幸忠情朝廷步步紧逼三次拒绝苦情忠孝两难抉择两种情感请求终养刘氏一个请求
本文标题: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3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