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外国美术简史-第四章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一、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路德维克·卡拉奇(LodovicoCarracci,1555〜1619)是博洛尼亚学院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这个学院里培养出许多重要的学院派画家。他在艺术创作上没有多大的创造性,主要画一些宗教题材画。代表作如《施洗约翰布道图》(1592)、《圣容显现》(1595〜1597)、《圣母子》等。圣母子路德维克·卡拉奇年代不详《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就是这一天顶画中的一幅,画面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巴库斯和他的妻子正坐在动物拉的车上凯旋式地前进。此时,飞翔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涅的头上。周围有不少酒神的朋友,簇拥着他们,场面十分壮观。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阿尼巴·卡拉奇1597〜1604格·列尼(G·Reni,1575〜1642)是博洛尼亚学院派的重要后继者之一,他在路德维克·卡拉奇逝世后,继任博洛尼亚学院的负责人,1629年又被任命为罗马圣路加学院的院长。他的架上画代表作有《欧罗巴被劫》、《阿塔兰忒的希波涅斯》(约1625)、《圣母的少年时代》(17世纪30年代)、《大卫战胜高里亚特》(1603〜1604)等。欧罗巴被劫格·列尼1630〜1634二、卡拉瓦乔与地方画派在《参拜圣地人的圣母》一画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卡拉瓦乔的圣母并不是一个万能者,她和普通妇女一样,虽然同情那些向她参拜的人,可是她并不能普渡众生,因为她自己也是贫穷的人。参拜圣地人的圣母卡拉瓦乔1604〜1606卡拉瓦乔的作品还有《圣马太蒙召》、《厄玛的晚餐》(约1600〜1601)、《施洗约翰被杀》(1607〜1608)以及《牧人来拜》(1609)等。圣马太蒙召卡拉瓦乔1599〜1600阿·真蒂莱斯琪(A.Gentileschi,约1593〜1652/3)也是一个卡拉瓦乔主义者。这是一位性格冷静,做事干练的女人。她喜欢描绘一些英雄妇女的题材,代表作有《朱迪斯与荷洛芬斯》等。朱迪斯与荷洛芬斯阿·真蒂莱斯琪约1620三、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贝尼尼(GianLorenzoBernini,1598〜1680)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组雕《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也是为主教而作,这件作品充满了戏剧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冥王和少女的对抗。对抗是激烈的,在对抗中表现了力量和运动,也很富有空间感。为波尔盖兹主教所作的《阿波罗和达芙妮》更是一件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件作品表现了两个处在运动中的人体,给人以轻盈、优美、乘风向上和如梦如幻的感觉。这件作品完成后轰动罗马,有一个红衣主教还写诗赞美了这件作品。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贝尼尼1621〜1622阿波罗和达芙妮贝尼尼1622〜1625标志贝尼尼雕刻顶峰的是《圣德列萨祭坛雕塑》。这组雕刻主要由两个人物组成,一是女圣徒德列萨,另一个是天使。女圣徒身穿宽大的僧袍,赤着双足,坐在云端上,处在沉迷的状态中。她神情恍惚,脸色苍白,显得有点飘忽不定。在她面前,一个拿着带火金箭的小天使正向她走来,好像正要把箭向女圣徒的心口刺去。这爱情之箭刺向少女静如止水的心海,使心海又泛起了爱的涟漪。这里虽然描写的是一个宗教传说,但贝尼尼别出心裁,使传说带有世俗的色彩。雕刻家为了配合祭坛雕刻,还在旁边的包厢里雕刻了一组观众,坐在包厢里的是订货人卡尔那罗一家。这件名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它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圣德列萨祭坛贝尼尼1645~1647贝尼尼做过教廷的总建筑师,曾受教皇委托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约1656〜1667)。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在17世纪中期,最有个性特点的巴洛克建筑家之一是弗兰西斯科·波罗米尼(FrancescoBorromini,1599〜1667)。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罗马的圣卡罗教堂。这座教堂的正面建于1662年至1667年,教堂的平面图是椭圆形的,如同一个圆形被挤压的样子。它的立面分为两层,没有清楚的分界线,上下两层相互交错在一起。波动的水平线曲折起伏,节奏十分紧张,明暗变化复杂。整个立面,装饰繁多,有看不完的细部,可以把它比做一部无声的交响乐章。这座教堂的主持人曾说“这样的教堂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座”。圣卡罗教堂波罗米尼1636〜1640四、意大利18世纪的美术左·马·克列斯比(G.M.Crespi,1665〜1747)是博洛尼亚画派的画家,由于他在绘画中善于表现光线的变化,人们常叫他是意大利的伦勃朗。他早期受学院派的影响,后又受卡拉瓦乔主义和威尼斯画派的熏陶,在艺术创作上很重视刻画人物的内心,画上的人物常常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画的几幅《抓跳蚤的女人》就是这样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描绘了一个正在抓跳蚤的女人,表现得十分诙谐、有趣。抓跳蚤的女人克列斯比年代不详乔·巴·皮亚采达(G.B.Piazzetta,1682〜1754)是威尼斯画派中明显带有巴洛克倾向的画家。他架上画的代表作有《女卜者》、《井旁的利伯加》(1738〜1740)、《年轻的旗手》(约1743)等。女卜者皮亚采达174018世纪威尼斯画派更为杰出、更具有知名度的画家是乔·巴·提埃波罗(G.B.Tiepolo,1696〜1770),他是威尼斯画派中对欧洲绘画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擅作天顶画、架上绘画和版画。在18世纪40年代至18世纪50年代,除完成了众多壁画外,他还创作了一些精美的架上画,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祭坛画《背负十字架》、《梅采纳特把自由的艺术献给奥古斯都大帝》等。梅采纳特把自由的艺术献给奥古斯都大帝提埃波罗1743〜175罗·卡尔耶拉(R.Carriera,1675〜1757)是一位很出色的威尼斯女画家。她是蜚声欧洲宫廷的色粉肖像画家,艺术风格抒情细腻,轻柔婉约,具有罗可可艺术的特色。代表作品有《狄安娜》、《舞蹈家巴尔巴里娜·卡巴妮肖像》、《自画像》(约1730)等。狄安娜卡尔耶拉年代不详在风景画的画家行列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安·卡纳列(A.Canale,1697〜1768),但人们常叫他的绰号卡纳列达(Canaletto)。他的代表作有《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在威尼斯圣·乔凡尼·埃·巴勒教堂前的广场》、《石匠的料场》(约1730)、《远眺圣米歇尔岛的风景》等。他还常常把他的作品制成铜版画。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安·卡纳列约1742第二节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一、鲁本斯大约从1615年至1620年间,鲁本斯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代表作。这时期画家的重要作品有《最后的审判》、《打入地狱》、《土地与水的结合》、《亚马孙之战》、《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希林纳斯醉酒》等。亚马孙之战鲁本斯约1618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鲁本斯约1618二、凡·代克、约丹斯及佛兰德斯画派其他画家凡·代克作为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画过多幅查理一世、王后及他们子女的肖像,都是著名的代表作。《查理一世行猎像》描绘这位国王狩猎中间下马休息的情景,他半侧着身体、手插腰间;《查理一世骑马像》则表现他身穿铠甲骑在马上,也是半侧着身躯。以上两幅肖像中的人物都极力做出矜持、庄重的姿态,以表达君王的威严。但是画中人物那单薄的体态,仍然显示出凡·代克肖像画惯有的那种优雅文弱的人物气质。《查理一世的三个子女》约作于1635年,描绘了国王三个幼小的孩子。画中孩子们的姿态比较随意,有较多的生活气息。查理一世行猎像凡·代克约1635查理一世的三个子女凡·代克约1635约丹斯特别善于使用红色烘托热闹欢腾的气氛。《豆王节欢宴》、《萨提尔在农家做客》、《丰收》、《牧神潘与绪任克斯》等都是他的优秀代表作。豆王节欢宴约丹斯1656前不久萨提尔在农家做客约丹斯约1620老扬·勃鲁盖尔的代表作有《一个花盆里的大束花卉》、《大路旁的乡村酒店》、《活跃的大路》等。一个花盆里的大束花卉老扬·勃鲁盖尔年代不详小达维特·泰尼尔(DavidTeniersd.J.,1610〜1690)的父亲也是画家,小泰尼尔早年曾随父亲学习,1633年入安特卫普圣路加公会。威廉大公十分爱好艺术品收藏,委托小泰尼尔将画廊中主要藏品画了数幅画,取名《莱奥波德·威廉大公的画廊》,这些画的构图略有不同,大公将它们赠予与他有亲戚关系的王侯宫廷,以使自己的收藏声名远扬。莱奥波德·威廉大公的画廊小达维特·泰尼尔1651第三节17世纪荷兰美术一、哈尔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弗兰斯·哈尔斯(FransHals,约1581〜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从17世纪20年代到17世纪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了荷兰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如军官、市民、音乐师、酒徒、少女、孩子等,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骑士》、《弹曼陀铃的小丑》、《吉卜赛女郎》、《扬克·兰普和他的情人》等。吉卜赛女郎哈尔斯约1628~1630这时期在荷兰盛行团体肖像画,因此,除了单幅肖像外,哈尔斯创作了一系列团体肖像画,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哈尔斯1616二、伦勃朗1632年,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创作了《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迈出了创作历史中重要的一步,显示了非凡的才能,并得到社会的赞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伦勃朗16321642年,伦勃朗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即举世闻名的《夜巡》,关于此画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画家本来画的是白日的活动,因年久烟熏色彩变暗,被后世误认为是夜景;另一种观点认为,伦勃朗本来就是描绘了射击手连队在夜间紧急集合出发的情景,十分出色地处理了明暗关系。夜巡伦勃朗1642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了宗教题材的生活化。他的名作《带天使的圣家族》中圣母善良可亲、朴素端庄,完全是一位荷兰农妇的形象。她坐在摇篮旁读书,陪伴着熟睡的婴儿耶稣,不时地侧过身来,揭开摇篮上的罩布,看一看心爱的儿子。她的目光与姿态都流露出对儿子的无比关切、无限热爱,传达出真切的人间母子亲情,从而深深地感动了观者。带天使的圣家族伦勃朗1645三、荷兰小画派皮特·德·霍赫于1629年生于鹿特丹,1684年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他力求表现生机勃勃的愉快、温暖的气氛,喜欢用亮颜色,画面有偏暖的色调。《餐具室》、《中庭》、《一个荷兰家庭的庭院》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笔下的荷兰妇女十分纯朴端庄。餐具室霍赫约1658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Vermeer,1632〜1675)是一位优秀的风俗画家,又常常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都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倒牛奶的女仆维米尔约1660扬·斯丁大约1625年生于莱顿,1644年曾在莱顿大学短期学习,后来决心一生从事绘画创作,于1648年入画家公会。《圣尼古拉节》、《病妇》是他的传世名作。圣尼古拉节扬·斯丁年代不详四、荷兰风景画与静物画的艺术成就迈因德特·霍贝玛(MeindertHobbema,1638〜1709)于1657年成为雅各布·凡·雷斯达尔的学生,直至1662年在画风与设色方面都深受老师的影响。但是1689年创作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又称《并木林道》)堪称举世闻名的杰作,独具匠心的构图使画面开阔而庄严,洋溢着明朗乐观的情绪,是一首大地的颂歌。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又称《并木林道》)霍贝玛1689亚伯拉罕·凡·贝耶林(AbrahamvanBeyeren,约1620〜1690)是静物画的天才画家,几乎涉足静物画的各个领域。作品构图清晰,以暖色调为主,喜欢描绘鱼虾和厨房器皿,这些物体常常处于光的照射下,本身也闪闪发出微光,更显得色彩绚丽、丰富,具有传神的效果。静物贝耶林年代不详第四节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里贝拉出生于瓦伦西亚,早年随父去意大利,后长期定居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他早期的《圣巴多罗买的殉教》一画中,我们看到,画家热情地歌颂了理想中的英雄,虽然画的是殉教,但很少有宗教气息。画面上的人物好像是那不勒斯的渔民,他们显得十分繁忙,好像正准备扬帆出海。一、17世纪上半期的西班牙绘画圣巴多罗买的殉教里贝拉163017世纪上半期另一个重要的画派是塞维利
本文标题:外国美术简史-第四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5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