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荷兰后印象派——梵高(1953—1990)梵高出生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在荷兰布拉般特省准德尔特。父亲是一名新教牧师。母亲颇具绘画天赋,父母的影响对梵高未来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862牛奶壶科林斯式柱头放山羊的男人拄着铲子的男人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他诚实可靠,聪颖勤奋,不久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分店。在伦敦,他爱上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招呼顾客也无精打采。叔叔见状将他解雇。此后他以当牧师为目标,进入布鲁赛尔的牧师养成所。参加工作、第一次感情受挫梵高在伦敦布里克斯顿海克福德路的宿舍1873梵高19岁的作品梵高20岁的作品决心继承父业,做一名传教士“人来到世上,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快乐,甚至也不能仅仅停留于诚实。人来到世上应该为人类做些大事,应当争取崇高,克服粗俗,这种粗俗几乎围绕着每个人的生存”。“整部圣经只有一个原则、一个真理——光明要照耀黑暗,从而使黑暗转变为光明。现在谁最需要光明呢?由经验得知,在黑暗的地层底下采煤的人听到福音都会感动而欢喜。”埃顿的教堂1876埃顿的教堂和牧师住宅1876在贫困的矿区,梵高为了要受到矿工及家属们的认同,将自己涂黑抹脏,并跟着工头到不见天日又缺乏新鲜空气的矿坑巡查,甚至将自已仅有的一点钱、食物及衣物分送给村民,帮助他们渡过寒冷的冬天,自已反而染上一身的病。在矿区的八个月,他画了大量的素描,而且正是在这里,使他立志献身艺术,画技有了惊人的进步。他废寝忘食地工作,画了近两百件的习作。梵高传福音黎明在雪地里的矿工背煤的矿妇播种者梵高29岁的作品对宗教产生怀疑,决定投身艺术尽其所有接济那里穷苦的人们,帮助矿难中的伤者和病人,却被教会解聘。使梵高对宗教产生了怀疑——宗教到底属于谁?上帝真的存在吗?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后,梵高决定投生艺术,这一年他27岁。卷心菜和木鞋StillLifewithCabbageandClogs纸面嵌板油画34.0x55.0cm埃顿:1881年12月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F1,JH81在现存的凡•高油画中,这幅是最早期(埃顿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163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啤酒杯与水果StillLifewithBeerMugandFruit1881年12月埃顿Etten画布油画Oiloncanvas44.5x57.5cm编织的老妇1881年梵高28岁的水彩画,把握荷兰的传统画法,用画笔直接传达颜料效果。这幅以黄昏为背景的作品,可以看出他遭表姊拒绝后沮丧和低沉的心情。两辆马车前的少女1882年8月海牙这几张凡高最早的油画.凡高画时已是快30岁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此前,凡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绝望了,却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其实凡高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凡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1883年田地1883年底,凡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凡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黑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凡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我试图清楚的表现这些在油灯下吃土豆的人是如何用他们伸进盘子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使画面表现出体力劳动以及他们如何诚实的谋生。我想使人们对完全不同于我们文明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有一个印象。所以,我根本不企求得到每个人的喜欢或赞赏。”创作道路初期吃土豆的人前期速写吃土豆的人素描《吃土豆的人》1883年梵高30岁,认识一个妓女克丽丝丁,并生了个孩子。此时梵高很穷自己都吃不饱,还要多养三个人(克丽丝丁、老母、孩子),还得分担克丽丝丁的医药费。克丽丝丁与弟弟同住,一改往日抑郁的作画色调1886年3月,梵高来到巴黎与弟弟同住。巴黎的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的艳丽色彩和轻松的笔触使梵高一改往日阴郁的色彩。《唐古伊老爹肖像》是体现梵高这一时期特点的代表作。运用了印象派和点彩派的笔法,以浮世绘版画为背景,将唐古伊老爹布置在前景的正中,画面色彩绚丽和谐,造型坚实有力。有人评论说,“唐古伊被描绘成具有东方特征的‘菩萨’。梵高《日本情趣:花魁》巴黎画报浮世绘《花魁》《唐古伊老爹》《红色罂粟》来到阿尔激情创作梵高离开巴黎,前往阿尔。梵高在这里找到了浮世绘的日本风光,不顾一切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吊桥和马车》、《落日下的播种者》等大量作品都创作于这个时期。《吊桥和马车》《落日下的播种者》收获景象邀高更同住梵高在巴黎时认识高更,他十分钦佩对方的画风,特别是当他向高更展示自己的画作时,高更还特别称赞了其中的一幅《向日葵》,梵高因此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梵高邀请高更到阿尔来一同生活,高更接受了邀请。著名的《向日葵》就创作与这个时期。向日葵在梵高眼里是光的象征,曾把向日葵称为“属于自己的花”,它的每一种形态都蕴含着生命的寓意。割耳事件的发生相见的兴奋没过多久,梵高和高更两人就开始争吵。终于在两个月后的一次争吵,导致众所周知的梵高割耳事件。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梵高几乎都是在阿尔医院和圣雷米精神病医院中度过的。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以《星月夜》最为著名。扭动升腾的丝柏,呈漩涡状翻滚的天空,海浪般起伏的山峦,狂躁运动着的大自然几乎要将那一小片宁静的村社吞噬,使人顿生出一种无以言状的恐怖。梵高幻想中的大自然,映射出了他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梵高邀请高更来与他同住,梵谷为高更准备画具,布置画室,在梵高心中高更是他的好朋友及绘画上的好老师,但是他们两人的性格差异很大,整天在一起不愉快的磨擦事件就产生了。这两把椅子就是当时梵高用来描写与高更之间两人的世界。梵高和高更《星月夜》绝望的后期创作1889年梵高自愿住进圣雷米精神病院。一年后转院到巴黎,《加歇特医生》就创作于这一时期。一个月后,弟弟来信告知梵高两个不幸的消息,一是于梵高的侄子生病了,而另一个是弟弟准备辞职。弟弟的决定把梵高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前景越发暗淡了,我根本看不到幸福的未来。”加歇医生素描稿加歇医生像1890年6月奥维尔画布油画私人收藏PortraitofDoctorGachet悲哀的老人素描稿悲哀的老人在梵高生命最后的两个月里,他贫病交加,一步步走向彻底的混乱与绝望。我们从他最后一幅油画《麦田群鸦》,已经看到他的绝境。大地乌云的倾压下,恐惧、压抑、惊栗,预示着灾难的风暴即将来临。三条道路伸往三个方向,道路的尽头全是一片迷茫与阴森。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幅逼真而可怕的写照。也是他留给世人一份刺目的图像的遗书。他给弟弟迪奥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了它,我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在精疲力竭之后,他终于向狂乱的病魔垂下头来,放下了画笔。1890年7月27日他站在麦田中开枪自杀。被枪声惊起的“扑喇喇”的鸦群,就是他几天前画《麦田群鸦》时见过的那些黑黑的乌鸦。随后,他在奥维尔的旅店内流血与疼痛,忍受了整整两天。29日死去。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冰冷而空白的世界。《群鸦乱飞的麦田》展现了的绝望混浊的天空压向大地,麦田狂乱的舞动,漫天的乌鸦预示着灾难的降临,地上的道路却找不到出口,一切被不可避免的冲击所席卷。我们还是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凄凉与痛苦。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可以说,这幅画是凡高当时心灵的写照,它是充满感情的。正因为它的“真实”,让人不敢正视。凡高一生历史年表18533月30日文森特·凡高1857(4岁)凡高弟弟提奥(TheovanGogh)出生1861(8岁)进入小学读书1853(16岁)经由画商叔叔介绍,进入巴黎古比尔画廊海牙分店工作1873(20岁)5月转到古比尔公司伦敦分店工作1874(21岁)7月向房东女儿求婚失败,受到极大打击1875(22岁)5月转到巴黎古比尔总店工作10月父母搬到埃顿1876(23岁)4月被古比尔解雇1878(25岁)7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宗教,但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12月毅然前往比利时矿区博里那日从事牧师工作1879(26岁)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1880(27岁)10月前往布鲁塞尔学画,留有美术学院的入学纪录,详细情况无法考证。1881(28岁)4月返回埃顿,爱上刚刚丧夫的表姐凯,担又被拒绝。来到海牙,在已成为画家的表兄安东·莫夫家学画。1882(29岁)与莫夫绝交,生活陷入困境。与妓女西恩同居,创作第一批油画1883(30岁)9月父母搬到纽南(Nuenen)12月到纽南与双亲同住1885(32岁)3月26日凡高父亲去世4至5月完成《吃土豆的人》11月到安特卫普学习绘画1886(33岁)2月突然前往巴黎,与提奥同住。结识印象派画家毕沙罗、高更、劳特累克、修拉和塞尚等。作品受印象派影响很大。1888(35岁)2月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创作,进入创作高峰。代表作:《向日葵》5月租下著名的“黄屋”(黄房子),建立“画家之家”10月20日高更到阿尔与凡高同住12月23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精神失常,与高更发生冲突,将右耳割下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1889(36岁)4月提奥结婚5月8日凡高自愿前往圣雷米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并继续创作1890(37岁)1月卖出生前第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1月31日提奥之子出生,与凡高同名,都叫文森特5月17日前往巴黎5月21日去小镇奥维尔接受医生加歇的治疗7月27日这天是星期天,在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但没有立即死去,被人抬回7月28日早提奥到奥维尔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7月30日举行凡高的葬礼凡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提奥去世了。后来,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凡·高的性格特征1、凡·高的理想他早期的理想是做个传教士,想把关爱带给每一个贫穷的人,但却被教会解雇,失败后把热情转向绘画,但在生前只卖出一件作品《红色葡萄园》2、凡·高是一个热情的人,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用向日葵欢迎高更的到来,强烈地希望和高更一起成立一个画室之家,在那里能够共同探讨艺术,凡·高十分的敏感,当在艺术观上与高更产生争吵后,他在盛怒中追杀高更,在高更这位他最崇拜的朋友逃走后,凡·高在痛苦中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还把自己悲伤的样子画了下来。热情、执着、敏感、孤独梵高作品艺术特点主要题材:大自然、社会底层人士、生活主要画作系列:自画像、星空、麦田、柏树、向日葵艺术特点:a、内容:注重对生活的感受b、用笔:颜料厚、笔触明显,用笔奔放c、色彩:色彩艳丽,钟爱黄色、蓝色时代背景:在凡·高的那个时代,一些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像印象派那样停留在对物象的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无须与客观真实一致,凡·高就是其中一个。题材生平简介部分提供的信息凡·高喜爱这类题材的原因向日葵做教士的理想,对太阳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凡·高喜爱向日葵,因为它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光明和生命。他用向日葵来装饰自己的房间以迎接的到来,显示了他的热情麦田柏树在那段凡·高去世前与塞奥的对话中,他们提到了童年在荷兰的美好生活,在麦浪中,柏树下玩耍。是凡·高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在
本文标题:梵高美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98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