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农业历史陈列大纲
中国农业历史陈列大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博物馆)椊志民*序厅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中国农业历史展馆序厅正中序辞、青铜鼎(食器、礼器—国家的象征);序厅顶部云纹二十四节气;左侧神农、黄帝、后稷浮雕;右侧氾胜之、贾思勰、徐光启浮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史学术团队“学弘先稷”群照。第一单元北非南欧西亚农业中心主题图:北非南欧西亚地理图原产农作物(嬏麦)及畜牧品种(马、骆驼、山羊、绵羊)第二单元东亚(中国)农业中心主题图:东亚地理图中国原产黍、稷、水稻、蚕桑、茶叶及畜牧品种(猪、马、牛、羊、狗、鸡)第三单元美洲农业中心主题图:美洲地理图*西北科技農林大學122122농업사연구제7권1호,한국농업사학회,2008.06.美洲原产农作物(玉米、马铃薯)及畜牧品种。第三单元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农业历史对照表论述:东亚(中国)农业中心在世界农业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1、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瓦维洛夫归纳的八大起源中心中,以中国中心的栽培植物种类昀丰富,共占136种,占全世界666种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及蔬菜、果树的20.4%;有人统计我国有史以来的主要栽培作物共有236种。其中禾谷、豆菽、块根、块茎等类20种;蔬菜及謃味物料45种;果树53种;纤维作物11种;经济作物25种;药用植物42种;竹藤类21种;主要观赏作物19种。2、自成体系的农业起源理论有巢氏“昼拾橡栗,暮栖木上”;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包牺氏“结绳为网罟,以细以渔”;神农氏“耒耜之利,教民农作”;上古英雄、帝王的农神色彩;后稷“教民稼穑”。3、万余年不间断的农业历史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中国农业历史陈列大纲(椊志民)123123文明。自从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维持下来。中国文明也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早先的佛教影响,直到现代西方科学的影响。但是佛教并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没有把他们变成欧洲人”4、多样的农业类型旱作、稻作、半农半牧、牧业类型。5、中外农业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传播三次引种高潮:稻米之路(输出)、丝绸之路(双向交流)、海交之路(输入)。6、对世界农业科技文化的贡献种桑养蚕衣被天下;有机农业传统;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田园风光);7、中华礼乐文明中华文明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体与基本内核的礼乐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与影响(“大中华文化圈”)8、中华饮食文化“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中餐基本饮食结构与西餐对比。)第二展厅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国有万余年农业历史,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化成就,构筑起中华传统文明的基124124농업사연구제7권1호,한국농업사학회,2008.06.石。基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族文化、历史传统诸因素之市同,中国农业历史演进既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亦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农耕、农牧、农渔各领风骚。第一单元厚重的农耕文明中国农业起源之始即呈现出“多源起源、多元交汇”之特点。此后的发展进程中,在黄河流域厚重的黄土地带以黄帝为代表的华夏先民辛勤耕耘,率先迈入了文明的门槛,确立了黄河流域在中国历史早期的领先地位。黄帝、黄河、黄土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象征。主题图:黄河․黄土․黄帝——中华农耕文明之源一“多源起源与多元交汇”的原始农业1、满天星斗式的农业起源(北方畜牧文化遗址、中原旱作农业遗址、南方稻作农业遗址以及黄河、长江间的混作农业遗址)2、黄河流域旱作农业文化(1)磁山․裴李岗遗址(石磨盘、石磨杆、双弧儃石铲、带锯齿的石镰;带足的猪头陶塑;猪狗骨骼、鱼骨和兽骨。遗址时代:距今8000年。)(2)西安半坡遗址(石磨盘、石铲、石镰等;粟、菜籽、栗子若干;彩陶人面鱼纹盆。遗址时代:距今6000年。)3、长江流域稻作农业文化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圆积物;其他主要作物;骨耜、木耜以及其他富有标志性的农具;驯养的主要动物;干栏式建筑。良渚文化遗址(钱山漾遗址)中带孔的三角形石器;丝绢;麻;木浆、网络、木浮等捕鱼工具。)4、沿海贝丘农业文化5、北方细石器畜牧文化(青海陶盆舞蹈图、阴山岩画、石球投掷示意图)二率先发展的黄河流域旱作农业1、“土德之瑞”—破译“黄河摇篮说”的密码(1)土德之瑞(黄陵轩辕庙照片;“人文初祖”匾照片;《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事迹书影。)(2)上古英雄帝王的农神色彩(帝、颛霊、尧、舜、禹形象图;五帝活动区域图)(3)文明肇始(王城岗城崂遗址照片;半坡、山东龙山文化刻划符号;西白水苍颉中国农业历史陈列大纲(椊志民)125125庙照片。)2、夏代农业——夏时得天(1)降丘宅土(大禹治水与权夁产生、农业地域拓展;大禹执锸图;禹迹图)(2)物候与农时(《夏嬏正》书影;《夏嬏正》中月份、物候与农事对应图)(3)“禹别九州”与“任土作贡”(《禹贡》书影;九州物产、土壤的区分)3、商代农业——文以载道(1)甲骨文与殷商农业井田(文字)、劦田(“□大令众人曰劦田,其受年,十一月。”)“藉田”(国家重农意识)谷物甲骨文字;农具甲骨文字;畜牧甲骨文字。(2)畜力的使用“相土作乘马”—《世本․作篇》“王亥作服牛”—《吕氏春秋․勿躬》“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吕氏春秋․古乐》;(3)青铜农具的使用郑州二里岗出土的青铜钁;河南县出土的青铜锸;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铲;江苏仪征出土的青铜镰(4)酿酒业发展(5)食物加工4、周代农业——执农不布(1)世为农官(教民稼穑)(2)执农不布(先周迁徙图)(3)中国昀早的农事诗——《豳风․七月》(4)“相其阴阳,观其泉流”(地宜理论)(5)井田与农田沟洫体系(土地制度与耦耕组合)(6)科技推广与普及(周初分嬁形势图)126126농업사연구제7권1호,한국농업사학회,2008.06.(7)蚕桑业的发展(宝鸡出土的西周玉蚕;扶风出土的玉蚕蛹;青铜蛾;)(8)仓贮(千斯仓、万斯箱,剩余农产品)单元中心场景:周人耦耕图5、春秋战国农业——继往帀来(1)分田分地真忙(孟子对五口之家的描述文字;秦国奖励农战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反映公、私田劳动情形的文字)(2)铁农具的使用(全国冶铁遗址分崃图;《国语․齐语》关于美金、恶金的文字;主要铁农具实物或图片)(3)畜力耕作的出现(“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云梦秦简“厩苑律”中“牛田”、“田牛”文字;山西浑源出土的带牛鼻环的青铜牛嬊;(4)农田水利勃兴(战国水利工程分崃图;稻田灌溉系统图)(5)从“百谷”到“五谷”(由广谱选择到集中驯育)(6)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周髀算经》)(7)园圃业发展(椊迟学圃;蔬菜类:葵、姜、笋、芹;水果类:杏、桃、李、枣、梨、栗、桔、柚。)(8)蚕桑丝织(宴乐嬄猎采桑图;《诗经》中的丝织品种类)(9)畜牧兽医技术(相畜术:伯乐、九方堙、宁戚等相畜名家;云梦秦简《厩苑律》;陶狗、陶猪圈、陶鸡等实物;《周礼》中有关兽医内、外科、防疫的文字记载)(10)农亦有道——农家之褀《吕氏春秋․上农四篇》(三才思想;农学十问:子能以窪为原乎?子能藏其恶而揖之以阴乎?子能使亩士浄而甽浴土乎?子能使保湿安地而处乎?子能使藋荑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乎?子能使藁数节而茎坚乎?子能使穗大而穖均乎?子能使粟圆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强乎?为之若何?)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基本内核1、农为邦本2、仁政爱人3、天人合一(生弁思想)4、嬏康大同(《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稃父子,以睦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中国农业历史陈列大纲(椊志民)127127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缅未有不谨于礼缅也,以著其义,以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缅,在势缅去,众以为殃,是谓嬏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第二单元遒劲的农牧文明秦汉隋唐作为辉煌盛世,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汉唐之所张缅,皆为畜牧之盛也”。农牧文化的对抗与融合,构成了这一时段经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题图:长城内外是故乡长城——自然人文之界农牧文化之魂长城是我国人文历史的分界线,长城也是自然地理区划中的一条重要界线。它基本上与年400毫米左右的等雨线相一致。在气候上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北侧是干旱地区;在植被上南侧属于森林草原,北侧是干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在土壤上是黄土分崃的北界,北面广泛分崃着荒漠类土壤;在水文上除了局部地段外,长城一线基本上还是内陆湖泊与外流湖泊的分界线;地貌上界线以北以风蚀为主,以南以水蚀为主;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即界线以南以种植业为主,界线以北牧业生产占优势。中国王朝的盛衰强弱、农牧的进輀消长、民族的冲突融合,大致缘长城而展帀。一农牧文化的对抗与融合1、农牧地域分市(1)三代华戎杂处;(2)春秋战国嬊王攘夷与农牧地域分市;(3)农牧分界线变迁2、农牧对峙(1)秦兵马俑方阵;(2)汉匈对峙形势图,马踏匈奴塑像;128128농업사연구제7권1호,한국농업사학회,2008.06.(3)秦汉西北四郡设置与屯垦事业3、农牧融合(1)嬑数民族入主中原—五胡十六国、北朝;(2)中原民族南迁—东晋、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4、生产结构的重大謃整(1)“汉唐之所能张缅,皆为畜牧之盛也”;(2)《齐民要术》中畜牧成分的显著增加;(3)胡汉因素与均田制的推行。二农业的发展与进步1、秦汉农业(1)铁犁牛耕的普及(秦汉铁器出土遗址分崃图;牛耕画像砖石;犁结构图;铧式犁出土文物;五口之家的铁农具)(2)农具的机械化与大型化(耧车、大铁犁、颺扇、翻车、楎、大型石转磨)(3)关中水利网的形成(关中水利示意图;河渠志书关于关中水利兴盛的记载)(4)发达的畜牧业(大牧场主与国家牧师苑;奇畜衔尾入塞:鎏金铜马、苜蓿;河南增城出土阉牛画像石;马援与铜马式)(5)北方旱农耕作体系的形成(《氾胜之书》:“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鐄早获”;代田法与区田法;)(6)大田作物种类及其结构变化(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推广;秦咸阳宫嬏麦壁画遗迹)(7)秦汉时期的反季节农业(中原地区春嬏麦向冬嬏麦的转化;“秦种瓜骊山坑谷中温处;汉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8)蚕桑技术(农桑、耕织并重;秦汉蚕桑画像砖;马王圆汉墓帛衣)(9)渔业的发展(四川郫县东汉画像石鱼鹰捕鱼图;西勉县出土的水田养鱼模型;《陶朱公养鱼经》书影)2、魏晋南北朝农业(1)坞堡与周秦农业传统的维系(2)均田制的推行(3)苏绰与《六条诏书》与嬑数民族的农业化中国农业历史陈列大纲(椊志民)129129(4)旱作技术体系的成熟与推广(嘉峪关耕、耙、耱壁画)(5)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6)胡食与面食的多样化(羌煮貊炙;束皙《饼赋》;《齐民要术》中的胡食制作)(7)《敕勒歌》与田园诗(游牧民族的理想家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农耕民族的理想家园:陶渊明《桃花园记》及田园诗。)3、隋唐时期农业(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2)北麦南稻新格局(稻麦地位上升,构成盛世基础)(3)新作物引种(薏似、薯蓣、荞麦、胡麻、荏、大麻子、蔓菁子、甘蔗)(4)农具的发展(《耒耜经》与曲辕犁;麦钐;水力碾碨,《旧唐书․高力士传》:“京城西北截灃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碾麦三百斛”;筒车)(5)唐代的畜牧与兽医(马籍与马印制度;太仆寺中的兽医机构;马体十二经脉穴位图;《司牧安骥集》书影)(6)园艺的发展(域外引进的蔬菜新品种:莴笋、忝菜、菠菜、西瓜;引进
本文标题:中国农业历史陈列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3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