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化工安全选址、布局与安全设计原则目录1、化工企业选址2、工厂布局的安全问题3、装置内各单元布局的安全问题4、室内设备配置的安全问题5、工艺设计安全校核6、公用工程设施安全7、化工装置维护一、化工企业选址化工企业对相临企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周边设施对化工企业安全运行的影响。相互影响厂址应符合国家工业布局,并和当地城市及工业区总体规划相协调。厂址选择时应同时选择确定居住区、交通运输设施、公用工程设施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的建设地点。厂址宜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供应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及协作条件好的地区。厂址应具有方便、畅通和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临江、河、湖、海的厂址,当通航条件能满足工厂运输要求时,应充分利用水路运输,且厂址宜靠近适于建设码头的地段。厂址应有充足、可靠、符合生产和生活要求的水源和电源,且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1、总体原则(GB_50489-2009)将化工企业集中在一起会受到更密集的关注,便于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废物集中处置、资源共享;各类化工企业通过生产工艺链的联系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减少道路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降低道路运输风险;利于和重点公共设施隔开,降低化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规划—化工园区等化工企业选址应避开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的地区;主导风向:化工企业选址应位于人员密集区或主要道路的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最大风频率的下风向);化工企业应避免建在低洼地,否则会形成毒性或易燃蒸气或液体的积聚;应建在主要河流的下游区。2、地形、地貌对选址的影响工厂应避免定位在下列地区:⑴震断层地区和基本烈度9度以上的地震区;⑵厚度较大的III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⑶易遭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危害的山区;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地区;⑸对机场、电台等使用有影响的地区;⑹国家规定的历史文物、生物保护和风景游览地区;⑺城镇等人口密集的地区;⑻供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化工企业与周边企业、居民区、道路、电力等设施间的防护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安全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3、隔开---防护距离GB50183表4.0.4石油天然气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m)表2.0.1石油化工装置(设施)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m)某氯碱企业选址分析(与周边设施安全距离表)序号相对方位周边设施名称实际距离(m)规范要求(m)依据规范条款是否符合要求1东XXXX村7701000600《山东省氯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第十二条《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不符合注2东南YYYY村1240符合3东北ZZZZZ村1400符合4东北东铁路专用线(规划)—35GB50160-2008第4.1.9条—7南液体化工码头8000120符合8西北XX国道200080符合9西北YY高速500080符合10北规划XXX集团石化深加工项目二期用地————厂址应符合国家工业布局,并和当地城市及工业区总体规划相协调;将危险设施统一规划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集中监控、资源共享。可以减少道路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降低道路运输风险;利于和重点公共设施隔开,降低化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选址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应避开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的地区;应位于人员密集区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区域;化工企业与周边企业、居民区、道路、电力等设施间的防护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总结二、工厂布局的安全问题工厂内部布局是内部设施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问题,其基本任务是结合厂区的内外条件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区域、设备空间位置.获得最合理的物料和人员的流动路线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化工企业一般可划分为六个区块:工艺装置区;罐区;运输装卸区;公用设施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布置原则与功能区概念发生事故风险最大(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毒性或易燃性的物质);应位于人员集中点、火花散发点的最小风频率的上风向;生产装置应露天化、联合集中布置。1、工艺装置区储存危险化学品量最大,发生事故时能级大,不易控制;同样应位于人员集中点、火花散发点的最小风频率的上风向;应设在地势比工艺装置区略低区域,决不能设在高坡上(为什么?)。2、罐区包括公路、铁路装卸设施,其人员、车辆进出频繁,事故几率较大;应设置在工厂边缘地区(下风区域),最好独立成区(独立进出口,避免干扰生产区)。3、运输装卸区公用设施区应该远离工艺装置区、罐区和其他危险区,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仍能保证水、电、汽等的正常供应。由厂外进入厂区的公用工程干管,也不应该通过危险区,如果难以避免,则应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锅炉设备和配电设备应该设置在易燃液体设备的上风区域。锅炉房和泵站应该设置在工厂中其他设施的火灾或爆炸不会危及的地区。4、公用设施区5、辅助生产区维修车间和研究室要远离工艺装置区和罐区。维修车间是重要的火源,同时人员密集,应该置于工厂的上风区域。研究室与其他管理机构,直接连接是不恰当的。废水处理装置是工厂各处流出的毒性或易燃物汇集的终点,应该置于工厂的下风远程区域。高温煅烧炉的安全考虑呈现出矛盾。作为火源,应将其置于工厂的上风区,但是严重的操作失误会使煅烧炉喷射出相当量的易燃物,对此则应将其置于工厂的下风区。作为折中方案,可以把锻烧炉置于工厂的侧面风区域。与其他设施隔开一定的距离也是可行的方案。6、管理区主要办事机构(企业人员密集点)应该设置在工厂的边缘区域,并尽可能与工厂的危险区隔离。这样做有以下理由:首先,销售和供应人员以及必须到工厂办理业务的其他人员,没有必要进入厂区。因为这些人员不熟悉工厂危险的性质和区域,而他们的普通习惯如在危险区无意中吸烟,就有可能危及工厂的安全。其次,办公室人员的密度在全厂可能是最大的,把这些人员和危险分开会改善工厂的安全状况。化工企业内部各设施间的防护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7、隔开---防护距离化工厂总体布置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政策、自然条件、现状特点和化工区近期建设项目及远期发展规划等进行编辑。在满足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条件时,应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厂区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布置,可分为生产装置区、仓储区、辅助生产区、公用工程设施区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辅助生产和公用工程设施也可布置在生产装置区内。功能分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功能区内部应布置紧凑、合理并与相邻功能区相协调。2.各功能区之间物流输送、动力供应便捷合理。3.生产装置区宜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区宜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和公用工程设施区宜布置在生产装置区与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区之间。总结三、装置内各单元布局的安全问题化工单元区域布置是定出各单元边界内不同设备的相对物理位置。一般来说,单元排列越紧密,配管、泵送和地皮不动产的费用越低。但是出于安全考虑,需要把危险隔开,单元排列应该比较分散,同时也为救火或其他紧急操作留有充分的空间。综合考虑表明,留有自由活动空间的开放的区域规划更合理一些。过分拥挤严重影响施工和维修效率,会增加初始的和继续的投资费用。装置内部布置装置布局装置布局首选I,L以及H式样。如果可能,高价装置远离高危装置。重要存货源一定要分开放置。设定好出口,检修和火灾通道。根据功能排列装置。依据服务类别安装管道。装置内部布置装置的构造首选的不合需要的1、设备配置的直线排列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主要管线成直线狭长排列。这种设备排列方法的主要特征是;(1)主要设备配置直线的两边都与厂区道路连接,利于消防处置及其他紧急情况时,设备配置的两边都有方便的通路。(2)方便检维修。2、非直线排列设施的配置直线排列的设备构成了单元区域的骨架;单元的其他组件,如控制室、压缩机、反应器、溢流槽、加热炉等,可以设置在直线排列的两边。应用这种方法一般可以达到近乎方形的最大面积规划。加热炉布置有两个基本问题,作为明显的火源,加热炉应该设置在单元其余部分的上风区域;但是这会引起烟道气飘过塔器的高架平台或其他建筑物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取折中方案,把加热炉设置在侧面风区域。应该尽量保持加热炉与其他危险设备的适度分离。压缩机布置剧烈运转,应该注意与其他危险设备适当隔离。压缩机容易泄漏气体,应该置于单元的下风区域。压缩机或泵一般安装在室外。电力线路须从地下进入加工单元,适当安排入口点,避免在整个单元的电力系统设置人孔。如果单元装配有紧急释放阀或烟气管线,这些设施应靠近控制室,远离火险或其他危险区域。消防火栓或监控器必须与危险点足够近,从而能有效发挥作用,但也不能离的太近,危机时无法靠近。注意可能会阻止水流到达危险点的随碍物,检查有无必要时迅速撤退的通路。非直线排列的其它公用工程设施布置控制室安全问题控制室是单元的神经中枢,是单元中最重要的部位。最好是把控制室设置在单元的周边区域。对于处理毒性物质的单元,控制室应该设置在单元的上风区域。控制室应该和高温或高压容器、盛有相当量的易燃或毒性液体的容器隔离。控制室和反应器相邻?防护间距:15米(我国现行标准要求)面向装置一侧---实体墙;(我国现行标准要求)抗防爆设计;确保和电气等级要求相符合的增压系统;独立的空气系统--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小化工厂的操作室和生产设施在一起?如何考虑技术措施?控制室安全问题-考虑原则除非绝对必要,铁路支线才引入单元区。当铁路支线引人单元区时,应该提供货车可能脱轨的充分的空间。不宜把装卸设备设置在铁路支线终点的延伸方向,以避免货车的过冲、扯脱货车挡与装卸设备碰撞。在完成区域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将来发展扩建添加设备的可能性。四、室内设备配置的安全问题室内设施配置--安全特点对于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或需要操作者经常观察的情形,必须把加工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置于室内,其特点是:主导风向和隔开距离这两个工具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室内易积存设备散发易燃和有毒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危险性大;爆炸事故发生时可能导致整体建筑物结构破坏。室内设施配置--基本原则隔开:若火源和易燃物质两者都必须设在室内,最好把它们分置在建筑物的两个分隔间内;卸爆:存在爆炸风险的隔离间可以有一面或多面设计为强度较弱的墙壁或窗户,以便在避开人员或其它设施的方向卸掉爆炸力;通风:高容量的通风系统,有助于保持空气-蒸气,空气-粉尘混合物在其爆炸下限范围内,或者在最高容许浓度之下;室内设施配置--基本原则监测:有毒、易燃室内场所应设在相应的气体监测装置;排水:应设计可靠的收集、排水系统,防止液体物料四处流淌并及时排除泄漏的液体;灭火:某些特定场合,可考虑配置水喷雾、蒸气覆盖、泡沫或惰性气体系统;撤离:与室外设施相比,需要更加严格地规范从室内装置撤退的通路。(平台通道、出入口)监测仪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和蒸汽密度的关系五、公用工程设施安全公用工程设施是指水、电、汽的供应设施以及其他辅助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的充分设计和配置直接关系化工厂运行和操作的安全。公用工程设施的各个款项不仅对于化工厂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极为重要,而且这些款项的失误常是化工厂事故或伤害的渊源。电是化工过程中热能、机械能和光能的重要供应源,电气设施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化工生产本身所闭有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性以及高温或深冷、高压或真空等苛刻的操作条件,化工厂对电气设施有很高的要求。在所有电气设施的装配中,都应该考虑至少是最低安全限度的防护措施。工厂或实验室的所有电气作业都必须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循限定的规则和程序。电力负荷与保障要求:化工装置及某些关键设备不容许频繁异常停车,对电力保障有很高要求,要求双回路供电,供电负荷应满足各级负荷的实际需求(1、2级负荷)。应急电源也有特殊要求(双电源)。电气设施电气线路、设备和照明设施的配置,必须满足易燃液体或气体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防护要求。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防蒸
本文标题:化工选址与布局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4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