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调研(PPT49页)
报告人:20141396032奚斌20141396029夏堃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调研展示设计研究专题专题目录CONTEXTS04展项分析02展览空间01陈列馆概况03展厅分析PPT模板:素材:背景:图表:下载:教程:资料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论坛:课件:语文课件:数学课件:英语课件:美术课件:科学课件:物理课件:化学课件:生物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分析总结01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陈列馆概况展馆介绍: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2号,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由8栋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建成,原由国民党中将杨普庆于1935年至1937年间建造,名为“普庆新村”,日军侵占南京后,将此处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和“故乡楼慰安所”,是唯一还在世的韩国“慰安妇”朴永心指认的慰安所。建筑规模: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由8幢淡黄色的两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利济巷一带的慰安所旧址包括:利济巷2号的“东云慰安所”,又称“东云旅馆”;利济巷18号的“故乡楼慰安所”;科巷南寿星桥口的“吾妻楼慰安所”。南部的东云“慰安所”关押朝鲜籍妇女,主要接待日本士兵;北部的故乡楼“慰安所”住着日本籍慰安妇,主要接待日本军官。史学界认为,利济巷的慰安所是二战期间日军在亚洲建立的最大规模、并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据南京工业大学相关调查显示,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设立的慰安所多达40余处,现多数已被拆除,其中位于中山东路树德里的“浪花楼慰安所”、位于傅厚岗的“傅厚岗慰安所”、位于文昌巷的“青南楼慰安所”和“菊花楼慰安所”等五六处尚存。建筑规模: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的“慰安妇”主题雕塑,静静地安放在陈列馆入口处。雕塑由三位“慰安妇”组成,其中一位身怀六甲,身形虚弱,一手护住腹中胎儿,一手搭在另一妇女身上,她们的神情,无力,无助,无望。这组雕塑的由来并非臆想,创作原型是二战时期随军记者拍摄的中国战场上怀孕的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雕塑的背后,是一整面墙的眼泪。13颗硕大“泪滴”,参差洒在斑驳陈旧的墙面,凝重而悲怆。在右侧的另一面墙上,密密麻麻拓印着当年“慰安妇”的黑白头像照片,每一张脸上都是屈辱和愤怒,每个人的眼里都含着泪水。这面墙下面,辟出一小块裸露的黑土地,时间的年轮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慰安妇”幸存者的眼泪却从未休止,浸湿了这片记录下日军滔天罪行的土地。历史沿革: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原由国民党中将杨普庆于1935年至1937年间陆续建造,为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物,名为“普庆新村”。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将18号改造为“故乡楼慰安所”,后来两处连在一起。据调查,至少数十名中朝籍“慰安妇”,在此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虐待。其中,利济巷2号楼上第19号房间是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当年被拘禁的地方。历史沿革:1949年之前的民国时期南京有一条从下关通向城南的小铁路“京市铁路”。沿着小铁路的遗迹寻找,可发现利济巷2号建筑群慰安所。当年,利济巷一带也有操场、水塘,但地势地貌已发生很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一位当年曾在南京做过慰安妇的朴永心对慰安所的回忆就是“很大,附近有操场、水塘,不远处还有一条铁路。”历史沿革:2004年下半年,因为慰安所旧址不属于任何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文物保护条例并不适用,拆迁人员进场,居民收到了拆迁通知书。后来拆迁中断,但老房子长期缺乏保护,部分建筑构件坍塌,楼顶有多个破洞,楼内到处是垃圾,污水横流。而后燃放爆竹,慰安所旧址发生火灾。2008年,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将旧址的一栋三层高的房顶、楼板烧塌。历史沿革:2013年11月6日,南京利济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损毁严重,现在该旧址西面的院子已经被街道当作垃圾中转站使用。2014年6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增补“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到20天时间里,文物标志碑就落成了。速度之快,在南京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2014年6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受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历史档案和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利济巷慰安所遗址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促进这项申遗工作的开展。历史沿革:2014年6月17日,在学者的推动和文物部门的努力下,“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日前被正式宣布增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处见证慰安妇血泪历史的民国建筑将会得到妥善保护,向世界讲述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是南京,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大的一处日军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这几栋老楼由于长期缺乏保护,部分建筑构件坍塌,楼外杂草丛生、楼内污水横流破败不堪。2014年6月25日,各界人士代表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揭碑。南京利济巷2号和利济巷18号文物标志碑文刻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六月七日公布南京市人民政府立”。2014年6月26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在利济巷举行仪式,亚洲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碑”正式落成。历史沿革: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利济巷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陈列展览:陈列馆共展出了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块图板、680多幅照片,其中两件国家一级文物尤为珍贵。一件是已故“慰安妇”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赠的消毒剂高锰酸钾,这些大型颗粒的高锰酸钾是南京汤山原日军高台坡慰安所发给“慰安妇”用作卫生措施的,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重要罪证。另一件为松下富贵楼慰安所为“慰安妇”检查身体时使用的内窥器。此外,还有从日本友人大东仁处征集的“突击一番”安全套和星秘膏。安全套上不仅印有日军的标志,还有4个汉字:突击一番,意为“进攻最厉害”。星秘膏则是让日军和安全套配套使用的。在陈列馆二楼,有一处名为“流不尽的泪”的陈列,一名半身浮雕的年迈“慰安妇”眼眶里,泪水汩汩而下,浮雕下方写着一行字——“请您为她擦去眼泪吧!”02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展览空间展馆区位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由8栋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建成,原由国民党中将杨普庆于1935年至1937年间建造,名为“普庆新村”,日军侵占南京后,将此处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和“故乡楼慰安所“。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2号,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周围环境纪念馆地处闹市,旁边有科巷菜场、小吃店、速食快餐店、服装店等在营业,另外还有一些餐馆、咖啡厅等,很有生活气氛。纪念馆周围有很多高楼和居民住宅楼,很难想象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还有这么一块“很民国”的地方。在纪念馆的雕塑广场正对门还有一个棋牌馆,可以看到在里面休闲娱乐的人很多。周围环境展馆布局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纪念馆的北面靠近大行宫,南京图书馆,总统府等地点,周围行人很多。在外面可以看到淡黄色的民国建筑和入口的雕像。纪念馆外面使用铁栅栏围起来,没有砖石围墙。里面“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字样清晰可见。人行流线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整体流线很清晰。参观入场的时候是从十字路口的小口进入,沿着栏杆到达安检处(过街楼),进门需要登记身份证和安全检查。之后进入雕塑广场。参观路线为单向,基本不走回头路,流线很清晰。但是遗憾的是展馆内部不允许拍照。A、B栋楼的构造有点像老式的宿舍楼,所以参观路线比较普通。就是沿着走廊走一遍。C栋的四座小楼整体格局是居家别墅的布局,所以比较复杂,需要参观者在内部上下楼,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所以在完成参观以后就感觉晕头转向。过程中沿着指定路线走的话不会有重复路线。人行流线在纪念馆的旁边是同时期拆迁留下的一个空地,现在作为停车场在用。展馆出口的通道即是停车场的车道。也是旁边一些建筑的入口通道。参观出来后即回到入口的街道上,对于参观者来说比较方便。纪念馆的观众主要为来外地来南京游人,来馆内进行资料搜集的相关研究者,本地学生,以及比较悠闲来打发时间的老年人等。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虽然周围比较热闹,但到馆内参观的人数并不多。其中老年人的比重比较高,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里交通比较方便,适合几个老友来参观;还有就是因为旁边商业因素比较多(比如科巷菜市场),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03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展厅分析展厅平面我们主要记录了整个纪念馆的A栋展馆。它是原来日军的东云慰安所。2008年发生过火灾,其顶部溃塌。后来经修缮恢复原貌。整个A栋呈L型,安检处在L的拐角处,是一处过街门楼的门洞。原来在此处有售票处,日军买票进慰安所。展厅平面展厅流线展厅分析入口展厅: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展厅为二层贯通的结构,顶上缠了很多铁丝网,像牢笼一般。二层窗户很高,给人一种插翅难飞的感觉。中间装置悬挂了无数遭受迫害的人的照片,下方是象征泪滴的玻璃瓶。地面上锈铁质的“书卷”上是展览前言,下方有日、英、韩语的相应译文。“书卷”后面写满了各个慰安所的名字,即“无言的泪”。周围墙壁上面是各地慰安所的照片。入口部分比较高,具有震撼力,是A栋建筑的转角部分。在这一部分观众的情绪应该是比较低沉,因为谈到“慰安妇”这个话题,对大多数人比较比较忌讳去谈论这些特殊的人群和历史。而且这段历史对于观众来说应该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开始就有很多各地的慰安所旧照片陈列,对于来自各地的观众来说又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所以观众也会对下面的展览抱有好奇心。入口展厅展厅分析入口展厅展厅分析第二展厅:“慰安妇”制度起源明治维新后,日军走上军国主义道路,1918-1920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过程中,蔓延的性病影响了日军的战斗力,此后,日军开始考虑征募妇女慰军。1933年,日军在上海虹口制定了包括“大一沙龙”在内的4家风俗店作为慰安所。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从关西征募妇女组成“慰安妇团”在前线建起慰安所。除了展览主要内容外,辅助展览内容大多是慰安所存在的佐证,比如当时的手工业者的口述事实、相关资料数据等。展出的实物遗存有当时的妇科检查器械,卫生用品等,和慰问袋,慰安所内“预防性病”的宣传单等文物,以佐证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个馆内,观众基本了解慰安妇的起源,开始看到了一部分展品,但这里并没有完全介绍清楚慰安妇制度,所以应该会继续下一个馆出发。1、上海日本驻军与上海慰安所上海为当时日本海军在海外驻兵的最大基地,为了给广大海军陆战队官兵提供“卫生”的性服务,1932年,海军在虹口选择了4家风俗店为海军指定慰安所1932年,至少有十家慰安所在上海。这一时期使用的基本为朝鲜
本文标题: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调研(PPT4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04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