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防御性驾驶技术交通事故统计和根本原因分析交通事故的起因分析多少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在600起无损伤事件----30起财产损失事故—10起轻伤—1起重伤人人为错误: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85%机机械缺陷:如刹车失灵10%环境不可抗因素:如桥梁突然坍塌、山体滑坡5%八大人为错误:缺乏自我珍重缺乏行动时间缺乏自我调节缺乏逃生空间缺乏全局观念缺乏足够沟通缺乏随机应变缺乏必要培训三层空间驾驶法就是针对引发交通事故的八大人为错误,系统地设计出避免事故的应对策略和方案防御性驾驶技术人的“生理缺陷”改变习惯从现在开始:试验一:双臂交叉游戏•用何开车?眼睛;大脑:手脚。人的“生理缺陷”人眼为步行而进化:5Km/h车辆行驶速度是步行的10-30倍缺陷一:人的眼睛尚不适应机动车辆行驶速度..边缘视觉180度检测物体的存在。驾驶时用边缘视觉感觉物体或现象的存在,即预警系统•中心视觉3度辨明物体的特征。用来辨别是否有危险,即辨别系统。特点:长时间使用中心视觉观察某一物就会产生“凝视”或“盲视”状态,也就是失去边缘视觉。实验二:“凝视”和“盲视”测试缺陷二:由于不经意的凝视,即会产生盲视,从而丧失“警报”的功能。试验三:眼睛的“错觉”和“幻觉”缺陷三:眼睛在不同的背景下,会对物体产生“错觉”和“幻觉”,根据错误信息必会做出错误判断•决策的种类有意识决策:经过大脑缜密思维做出的决策无意识决策:未经过思维、本能的、下意识的.决策的质量高质量的决策:有意识低质量的决策:无意识•决策的信息有用性相关性决策的效率:取决于信息质量和大脑运转速度•高效率的决策•低效率的决策缺陷四:人的大脑容量、运转速度都是有限度的,大脑的思维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决策需要时间•执行机构•正确动作需要准确信息•信息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信息发生紊乱时--本能反应--事故发生信息发生中断时--缺陷五:手脚的正确动作,受来自大脑的决策所控制,从接受“命令”到完成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三大器官的五大“缺陷”缺陷一:人的眼睛尚不适应机动车辆行驶速度。缺陷二:由于不经意的凝视,即会产生盲视,从而丧失“报警”的功能。缺陷三:眼睛在不同的背景下,会对物体产生“错觉”和“幻觉”,根据错误信息必会做出错误判断。缺陷四:人的大脑容量、运转速度都是有限度的;大脑的思维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决策需要的时间。缺陷五:手脚的正确动作受来自大脑的决策所控制,从接受“命令”到完成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防御驾驶基本概念防御性驾驶基本概念驾驶时测量距离的新方法时间、速度、距离时间=距离/速度(1)或距离=速度*时间(2)或速度=距离/时间(3)实验四:目测距离习惯用距离有何缺点?缺点一:对距离的估计误差很大;缺点二:记忆的数据量大;缺点三:需要计算、分散精力。让我们换一种方式,以时间为计量单位。•数秒方法:一千零几•跟车距离计算注意事项:•频率恒定、不可太快或太慢•参照物固定不动•不可过分集中在数秒上而忽视其他防御性驾驶定义定义: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有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地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1、首先自己在解释时不犯错误,确保自己的车辆不引起主动性交通事故;2、其次在别人犯错误时,不会将自己牵涉其中,即确保不出现被动性交通事故。防御性驾驶三个步骤观察---决策---决策眼睛大脑手脚防御性驾驶的三大要素:宽阔的视野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时间视野+空间=时间实际驾驶时如何获得“视野、空间、时间小结:•驾驶技术与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区别•目测距离的缺点•数秒方法及优点•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定义•防御性驾驶的两大目标•三大步骤•三大要素防御性驾驶技术三层空间驾驶法驾驶员类型::攻击型、防御形(安全型)、平庸型(新手)•刹车频率衡量:刹车次数/100km(城市、高速)•急加速、急刹车频率衡量外层空间视觉引导时间定义: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能看到的前方最远距离与当前的驾驶速度之比,即车辆自当前的位置以当前速度到达最远能看到的物体所需要的时间。•实验表明:中等水平驾驶员的视觉引导时间为3—6秒•三层空间驾驶法要求:15秒实验五:5秒钟记住下列数据的正确率15秒钟记住下列数据的正确率获得15秒视觉引导时间的技巧技巧一:眼向高处看,“坐得高”不等于“看得远”,看得高才能看得远。实验六:看得高才能看得远技巧二:应用雷达的工作原理;技巧三:对左右两侧的外层空间,应该使用边缘视觉。切记:绝不可对任何物体凝神超过2秒,即2秒钟转动一次眼睛。2秒转动一次眼睛的好处:避免“凝视”和“盲视”:更多的搜集重要信息;刺激大脑兴奋,消除疲劳。技巧四:学会忽略较为次要或不重要的一侧;技巧五:后方的外层空间通过后视镜来观察作用:观察空间观察并区别出前方道路上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注意前方信号灯的变化情况(三个信号灯);(观察信号灯避免刹车可以减油15%)观察并找出前方阻力最小车道。外层空间前方的悬挂物体,交通标示牌、隧道高度、桥梁承重等信息注意观察。夜间行驶时,目光应尽量观察车灯光覆盖以外的地方。疑问:在某些条件下如:上坡、弯道、山间公路、城市街道或是下雨、浓雾等不良路况和气候下,是没法达到15秒视觉引导时间的怎么办?答案:降低你的车速,直至能达到15秒若仍不能,那就只能耗费数倍的精力,小心翼翼地前行,并重点关注中层空间。视觉引导时间太短是引起驾驶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结:视觉引导时间15秒;调整车速,避免停车;注意到前方任何危险源;选择阻力最小车道;观察大灯以外区域;预警空间-雷达。中层空间决策的时间和频率每行驶一公里的路程,驾驶员的大脑要做80个决定车速为60公里/小时:80/60秒每公里=1.3个决定/秒或允许大脑做一个决定的时间为0.75秒若车速90公里/小时,则:2个决定/秒或允许大脑做一个决定的时间为0.5秒车速>90公里/小时,决策时间<0.5秒。怎么办?两种选择(1)更早地预见并作出决策(2)加速分析:大脑被强迫加速运转,仓促收集信息,草率作出决策,其结果是:1)大脑高负荷运转,极易疲劳2)仓促间会遗漏关键信息,从而作出低质量的甚至是错误的决策—此时事故就发生了。选择哪个?更早地预见并作出决策通常所说的“车速太快”,不仅仅是指车辆的速度相对于道路条件、交通状况而言,而且也是相对于大脑的反应能力和视觉的感受能力而言。•每秒钟做一个决定的频率会使人感觉轻松自如,不会产生紧张和疲劳的感觉;•决策作出以后需要一个时间间隔去确认其他部位(如左、右、后),均无危险后才可能采取行动,故需有1~2秒的间隔较适宜;•4~8秒之间,是可供驾驶员决策的最佳时段,既不会过分紧张,手忙脚乱,又不会判断错误;•即便有某个错误的决策,驾驶员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纠正它而不至于造成危险。三层空间驾驶法要求:驾驶员必须5~8秒看一次后视镜为什么?360度的信息源车后和两侧变化频率5~10秒(正常情况下)大脑需要连续的图象(电影原理)中层空间沟通问:有多少种沟通工具?声(喇叭);光(各种灯光);手势;“眼神接触”。沟通的目的:让对方表明自己“知道你的存在”“知道对方的存在”“领会你的意图”“愿意领会对方的意图”但不一定按你意图行动达成一致后才行动沟通的对象:进入你的前方的人或车、进入你的左右或后方的人、不要行驶在别人的盲区内中层空间观察技巧技巧一:前方:利用中心视觉进行外层空间观察时的余光(边缘视觉),初步预测中层空间内状况;用中心视觉仔细观察中层空间,并及时与对方沟通,以作出决策。技巧二:左右及后方5~8秒扫视重要一侧的后视镜,或二侧及内视镜(若有必要并可能时)。技巧三:在通过前方路口时,要左右左观察后才能通过。因为通常情况下,危险来自左侧。为什么?在通过路口时,至少4个危险源来自左侧。技巧四:眼神接触,若有可能应主动地与对方进行眼神接触并领会对方意图。注意:不可凝视超过2秒!技巧五:转弯/变道/刹车前,先看后视镜,并提前让你的灯光开启,转弯、变道前30米开灯。刹车是先轻踏刹车以使刹车灯亮,警告后面的车你在减速,但又不至于让后车急刹车。(打开转向灯响五声再变道或转弯)作用:决策空间提前对所有处于中层空间的危险源制定对策,以防措手不及。主动沟通,让对方尽早知道你的存在并领会你的下一个动作。准确及时地作出正确决策,避免增加大脑的负担,消耗精力,造成疲劳。小结:•360度信息:5~8秒看反光镜•避免凝视:不超过2秒;•主动沟通:眼神接触;•看后视镜→确认无危险→提前开灯→动作(变道、刹车、转弯);•通过路口时“左右左”观察;•尽早作出正确决策,避免增加大脑的负担,消耗精力造成疲劳;•是决策空间。内层空间“4秒规则”的理论基础人的反应速度为:看到危险至信息传递到大脑需0.5秒大脑综合各类信息作出正确决策需1秒决策传递至四肢指挥动作需0.5秒以上共需2秒由于车辆行驶的惯性和刹车性能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一般需1~1.5秒才能成功避免危险。2秒+1.5秒=3.5秒时间留下0.5秒的空间作为你的逃生空间以备不侧;这就是4秒规则的理论基础内层空间问题:跟车距离太近的危害有哪些?遇到前方车辆紧急刹车时,由于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反应时间,常常造成追尾事故,这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由于跟车太近而担心前方车辆的急刹车,故而驾驶员会不由自主地更多关注前方车辆的刹车灯,易形成凝视,从而忽略了左、右和后方的信息。紧跟在一个大型车辆的后面,驾驶员的视线被挡,无法获取15秒的视觉引导时间,因此会丧失自己的“预警空间”,容易出现受惊吓甚至事故的情况。紧跟在一车辆的后面,大脑必须加速运转,以获得足够的决策时间,因此极易出现疲劳。内层空间营造技巧技巧一:最易控制的是前方空间,坚持做到15秒视觉引导时间;4秒或更长跟车距离;有人夹塞时不气恼、不愤怒‘继续按你的意图营造空间。技巧二:利用你在观察外层空间是寻找到的“阻力最小车道”,适当的时候变道进入。技巧三:尽量远离最危险区域,如一般公路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群;尽量保持一侧的内层空间不被占用。技巧四:鼓励后面的车超过去。技巧五:避免“齐驾并驱”,超车时或被超车时避免“三车一线”。“齐驾并驱”?指两车以上同向并排行驶超过30秒;危害:损人不利己(1)自己没有一侧的内层空间;(2)慢速时阻塞交通;(3)易引发其他驾驶员的愤怒。正确方式:为自己留下空间,为别人留“三车一线”指超车或被超车时,有三辆或以上车辆在同一直线上。危害:因超车是速度快,又没有两侧的内层空间,极易发生危险。技巧六:十字路口临时停车时,若停在第一位,离停车线2-3米左右的距离为宜;若停在其他车辆的后面,以驾驶员能看到前车的后轮为宜;此时起动时应比前车慢一拍启动(1~2秒),会更有效到营造前方空间。技巧七:除非万不得已,永远不要行驶在车阵中;车阵的形成:交通信号灯(城市);道路瓶颈;齐驾并驱(高速)。对策:或快速谨慎地通过;或匀速放松地远随。技巧八:永远在你的车道中间行驶,不可靠一侧车道太近,更不可开飞机—骑线驾驶。作用:逃生空间避免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提供充足的时间以便采取行动,即使采取行动失败了伤留一条逃生路线;主动与内层空间的行人和其他驾驶员相互沟通,避免误解。小结:4秒规则;跟车近的危害;面对夹塞的心态和对策;营造空间的技巧;留下逃生路线。总结外层观察空间作为“预警空间”要求:15秒的视觉引导时间用边缘视觉预知左右的外层空间频繁地使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空间中层决策空间要求:4~8秒的前方决策空间5~8秒看一次后视镜禁止凝视物体超过2秒内层行动空间是逃生空间要求:跟车距离:正常路况、车况下4秒;不良路况、车况下8~10秒后车距离:至少2秒连年感侧至少一侧车道有空间总结三层空间驾驶法外层空间象雷达,远看十五中看八,提前预测全靠它。前车四秒后车二,中层空间危险多,凝视二秒危险到,尽早决策无惊吓。五至八秒后视镜。内层空间是禁区,逃生路线要留下
本文标题:防御性驾驶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2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