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临港产业与港城一体化讲座原创PPT
临港产业与港城一体化——以厦门为例2017年5月‹#›目录CONTENTS国内外发展经验与启示港口与产业、城市一体化的关系航运中心临港产业与港城互动发展路径思考厦门港产城一体化实践新加坡鹿特丹上海关系演变内在关联性港口分类航运中心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模式中国航运中心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健全港城整合机制规划衔接临港产业发展物流化营运短板梳理与项目带动港口特点产业特点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分析港产城一体化的主要问题港口产业城市协同发展的SWOT分析‹#›港口分类航运中心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模式中国航运中心航运中心‹#›1.1港口分类1.地理位置2.性质用途3.规模大小4.货物品种5.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的作用海港、河港、湖港商业港、工业港、军港、渔港世界性大港、国际区域大港、地区性大港综合性港口、专业性港口干线港、支线港、地区性港4‹#›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港口发展历程的界定19世纪-20世纪60年代:散件杂货装卸、运输。60-80年代:港口地区形成独立的工业区,散货比重增加。80-90年代: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中心,集装箱运输成为重点。21世纪后:拓展综合物流服务功能。‹#›1.2航运中心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航运中心是指具有稠密航线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物流、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国际航运中心的运作,不仅在于航运业本身的发展,而在于航运业带动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乘数效应。(1)拥有发达的航运市场。(2)强大的腹地经济。(3)巨大的集装箱物流。(4)国家或区域性进出口贸易的航运枢纽。(5)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一流设施的港口群。(6)完善的集疏运系统。(7)积极的扶植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概念及特征‹#›作为老牌航运中心,伦敦拥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条件,如悠久的贸易和航海的传统和文化、众多优秀的海事人才等。在今天看,伦敦已无全球级的功能和条件,但仍以其交易市场、保险服务、航运信息服务、海事服务、海事研究与交流、海事监管等功能,保持着全球级国际航运中心。占有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全球有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其中,仅航运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就达20亿英镑。模式1——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代表港口:伦敦‹#›香港和新加坡自身经济腹地小,直接外贸运输并不太多,而是以海外腹地作为其主要的经济腹地,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作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两港都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员的高素质是其自由港的特点,加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突出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三甲。模式2——以中转为主,代表港口:香港和新加坡‹#›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所在国家的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大,进出本国的外贸直接运输量很大,并在所在国际区域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荷兰的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两大河流入海汇合处所形成的三角洲,背靠莱茵河流域的荷兰、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的34%都经过鹿特丹中转。纽约也属于这种层次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位于哈德逊河口,是美国主要海港,一度承担了美国外贸运输量的40%。模式3——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代表港口:鹿特丹和纽约‹#›航运中转型为适应国际贸易飞速增长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转运、储存、发货是其主要使命。将集约开发“国际航运生产力”放在诸多功能的首位,是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最本质的标志。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能动地开发港口产业,努力实现在途与存储货物的加工增值,配之以集装箱化运输程度的提高及自由港税收的优惠等。是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一种崭新模式。“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立足和依托所在城市及其核心地域载体,但同时代表所在国家与经济体参与全球“制海权”与海空经济竞争。谁建成并拥有能级可观、影响巨大、功能创新的“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谁就能在21世纪全球海洋与航空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握有更强的主动权。010302041.4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模式(主导功能由低级向高级推进)加工增值型资源配置型低碳智网型‹#›1.5中国航运中心(国发〔2009〕19号)《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3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二十八):加快推动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函〔2011〕51号)《国务院关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157号)《国务院关于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三、(五):支持厦门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航运物流服务,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租赁、信息咨询、口岸通关、航运代理、海运结算、航运人才培养与后勤补给、海事支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航运物流服务体系;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支持广州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包括出台《2015—2017年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航运物流集聚区规划建设、建设南沙邮轮母港、南沙港铁路、试点“启运港”退税、推动成立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化地方法人航运保险机构、设立南沙航运产业基金及船舶产业基金。‹#›2009-2015年全球二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上海港2500290731743253336235293654新加坡港2587284329943165325833873092深圳港1825225122572294232824042421宁波-舟山港1050131414721617173519452063香港港2104235324372313223522282011釜山港1195141616181704176918451943广州港1119125514251455153116631762青岛港1026120113021450155216701744迪拜港1112116013001330136415251559天津港870100811591230130114061411鹿特丹港974111511901190116612341223巴生港7318878901001103510941170高雄港85891896497899410591026安特卫普港731847864864858896965大连港45852964080610021013945厦门港468582647720801857918丹戎帕拉帕斯港600653750772763852910汉堡港701790902886925973897洛杉矶港675783794808787834816长滩港506626609605677682719单位:万标箱‹#›2016-2020年全球二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排名预测单位:万标箱年份2016排名2017排名2018排名2019排名2020排名上海港3829139941416514344145311新加坡港3375234512352923609236912深圳港2461325023254342585426274宁波-舟山港2281424934272532979332563香港港203561975819178186010180510釜山港2074521935231852450525905广州港1875819967212572263724097青岛港1914720626222262394625796迪拜港1663917599186191968820828天津港1554101655101763101878920009鹿特丹港125211127212129213131214133214巴生港123612131011138911147211156111高雄港107614110215112915115715118516安特卫普港954179751899718102018104318大连港113313123413134512146512159711厦门港102015111614122114133613146213丹戎帕拉帕斯港95318101116107116113516120315汉堡港9741699917102317104817107417洛杉矶港8301983819846198541986219长滩港7332075820784208112083920‹#›关系演变内在关联性港口与产业、城市一体化的关系‹#›港口与产业、城市一体化的关系港口城市即以港口为窗口、以一定的腹地为依托、以比较发达的港口经济为主导、连接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城市。港口城市是城市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对各资源要素产生强大吸引力和集散功能,产生乘数效应,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国际上第一个提出港口产业集群并将这一理论引入港口产业分析的专家,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HaezendonckE教授,并将港口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系列从事与港口服务相关的相互独立的企业,聚集在同一港口区域,并采用几乎相同的竞争战略,易获得相对于集群外部的联合的竞争优势。但这一概念备受争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未涉及行业组织、教育机构等。‹#›港口与产业、城市一体化的关系港口发展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优化临港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城市经济发展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机制第一个将集群理论引入港口产业分析的安特卫普大学的HaezendonckE教授。她将港口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系列从事于港口相关服务的相互独立企业,聚集在同一港口区域,并且采用几乎相同的竞争战略,以获得相对于集群外部的联合的竞争优势。中国有学者对港口产业集群进行定义:是产业集群的一种,是在港口区域内提供一系列港口工业产业链增值及相关港口服务的企业的集合,认为港口产业集群具有港口指向、规模经济、区域依托、阶段发展、国际导向等经济特征。‹#›政策优势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品牌投资货源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经济开放性港口发展城市对港口发展的推动机制政策优势政府支持港口发展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优化临港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品牌投资货源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经济开放性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联机制‹#›港口与产业、城市一体化的关系港城一体化的目标是整合区域要素和资源重组,协调各利益集团关系,提供一个和谐的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空间。港城一体化作为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必须以区域科学理论作为研究立论基础,以指导获得区域最佳的整体效益和个体(地区)效益的劳动地域分工作为基础理论。港城一体化研究肇始于1934年高兹(E.A.Kautz)的海港区位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1960年代,主要为海港区位的研究。第二阶段,1960年代末期-1980年代初期,主要为港口区域工业化的研究。第三阶段,198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为港口和城市的协同发展研究。‹#›2.1.关系演变(1)初始联系(运输中心)港口装卸、仓储和运输三大业务,城市依赖港口。(2)相互关联(运输中心+服务中心)以关联产业作为纽带,港城与临港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城市和临港产业开始一体化的进程,进入港口工业型经济发展阶段。本阶段以临港工业产业的形成作为标志,港城从服务于港口变成了积极地利用,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共同发展。(3)聚集扩散效应(国际物流中心)港口功能和周围产业多样化发展,港口从装卸发展成客运、物流、工业、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并在港口城市进行集聚,临港产业链延伸不断吸引相关产业在城市集聚,形成临港产业群,对周边区域进行辐射和扩
本文标题:临港产业与港城一体化讲座原创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4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