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笔画场景组合郴州师范学校王晓芳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有意识的去分析理解画面近中远景的安排。2、在根据主题作画时,能够熟练的安排景物,做到合理布局。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合理安排主体物的比例和位置。教学难点:充分了解近景、中景、远景的布局并且能够自如安排。教学准备:课件(图文)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请学生讲述故事《小马过河》,节选其中一段,小马最后在河边询问老马的情境,展开分析。二、基本部分(一)主体比例和位置1、教师抛出问题:故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景物?学生反馈,师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云、太阳、树、树丛、花草、老马、小马、石头、河(岸)2、学生思考,并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根据自己的想象安排布局,其他同学在下面画,教师巡视,给予学生一定画画时间。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台上同学的作品,师生共同分析两位同学画面中的优秀和不足之处,引出主体比例和位置。【板书】主体应占画面的。1/2或2/3多4、抛出问题:这个主体的要放在什么位置?(1)【多媒体出示】黄金分割面的形成原理以及主体摆放时可遵循黄金分割面的原则。教师简单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2)【多媒体出示】两幅例图展示,并思考是否符合这个原则。师生共同分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3)【多媒体出示】例图《小马过河》两幅图,教师抛出问题:“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再次抛出问题:“哪幅更加符合《小马过河》这个主题?为什么?”(4)师生共同总结主体所占比例和摆放位置。(二)近景、中景、远景1、【多媒体出示】两张内容相同的《小马过河》,除了主体和部分景物比例有区别之外,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有近景、中景、远景。教师引导:“石头感觉上离我们近,大树感觉上离我们远。”2、请学生分析两幅图的优劣。结合学生的回答,理顺概念。(1)优: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位置摆放合理,分布面积合理,主体分布1/2或2/3多,由于透视关系,远景在画面上部,近景在画面下部。(2)劣:虽然有近景、中景、远景,但层次不分明,上下都有近景,面积过大,留给主体的位置过小,并且把主体放在了近景位置。(3)总结:近景、中景、远景的作用及位置【多媒体出示】远景表现景深,交待主体所处环境,一般位于画面上部;中景主体形象位置,无论主体是动、植、静物,基本集中在此;近景表现主体形象与观众的距离,由于透视距离近,要小于中景、大于远景。【板书】远景——距离——面积~1/4中景——主体——面积~1/2或2/3多近景——距离——面积~1/4(三)遵循的原则1、出示例图。请学生观察画面的近中景和远景有什么区别。【多媒体出示】一幅体现近大远小一幅体现近实远虚一幅体现近详远略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得出三大原则。【板书】三大原则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详远略3、【多媒体出示】两幅例图,让学生分析是否符合近景、中景、远景以及三大原则。学生小结,教师简单点评。三、作画步骤【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回顾上课内容,总结出作画的四大步骤1、选择合适景物;2、确定主体比例位置;3、布局近景、中景、远景;4、遵循三大原则,调整完成。四、作业:临摹一张有故事情节的近景、中景、远景分布合理的图。要求:八开、黑笔勾边。
本文标题:简笔画场景组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18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