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教育与立德树人叶小兵(XX整理)从今年秋季开始,八年级九年级历史开始全面采用部编教材,面对新课程,我们需要全面把握统编教材的逻辑,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目前大的背景下,我们不仅应了解核心素养的18个表现,还包括对历史的批判与反思。作为教师要有超前意识,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挖掘隐蔽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批判的精神。每位教师都应建立自己的有效教学模式,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教的轻松,学的开心”的教学模式。什么是核心素养?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话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例如,有效交往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对象的态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本特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确定历史核心素养的依据: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其实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升级版,作为课程目标,比三维目标更能体现学科的价值追求和特色!我们为什么教这样的教材?教这样的教材有何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质要求。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承担着把现在的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这就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用心研究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培养,但以往的历史教学过度地在知识上发力,教师也常常纠结于历史知识的容易与难度,而忽略了历史学科的本质和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忽略了历史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综合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例如:讲秦始皇统一中国,并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讲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多是在这些具体举措上,并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而很少思考这些知识有什么意义。这部分历史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记忆吗?教材知识不在知识点的多少,教材给予你最典型代表的传递:1.中华历史有五千年的历史2.中华早期文明传递给你的是多元格局。措施是学生应了解的,但透过知识了解自秦后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第一块基石,民族团结是第二块基石。这就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培养学生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意识,具有“上位思考”“大历史格局”。再如:戊戌政变中,谭嗣同拒绝逃亡。为什么要知道这一历史知识,学生对此会有什么历史认识?统一答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段历史真正内测是什么?这就涉及到历史观、时代背景下人物定位,人物的具体材料,如何正确理解人物的言行,以及从中获得的教益。从谭的背景来说,他未经过科考,他研究这个国家,了解了这个国家,行走江湖的过程中,他意识到无力改变,所以慷慨赴死,用鲜血生命警醒世人,期望国家因此获得改烃、因此他是笑着迎接死亡的,这就是舍生取义,这样的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是一脉相承的,“荆苛、文天祥、夏明翰”等等,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的中国脊梁的精神,对教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做人,最起码作了一个感召。故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什么样的历史观念去教,如何让学生汲取历史的智慧与养分,价值怎样,人生追求,要让学生学会洞察史实,感悟人生,历史老师不能只是一个历史的过滤器。而这正说明,历史教师与立德树人有着紧密关系。结论:历史教师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应有上位的思考和深层的认知,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洞察世事,感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其受益终生。历史课程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其意识形态属性非常强,课程的内容体现了国家记忆和国家意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历史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其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等方面,都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直接、有机的联系。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所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八年级上抗日战争用了五节课,包含很多意识。1、抗战14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抗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独立抗战。2、中共是中流砥柱:抗战之所以在中国独立抗战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一方面是中国人一直在坚持,是全民族的抗战。这其中中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3、东方主战场:这就是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对于世界的贡献。这就是国家记忆,也是国家的认知。新教材是经过国家教材委27个部,每个部增多要审查,是国家合力的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体现,体现正能量,就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制度认同等等。教师必须明白使用的是国家教材,传递国家意识。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民族团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认同);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等等。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等等(党的领导)。中国现代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等等(自信心)。这些带有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因素,是历史教学内容所蕴含的,而不是外带的、附加的。就学科性质而言,历史课是人文课,涉及的是人类在历史上的活动,以及各类人的人生追求和生命的意义,学的就是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历史课就是要立德树人的一门基础课程。总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形成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历史教育的重要职责。历史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要有上位思考,要讲政治,对历史教学价值的思考是有长远意义的。受过历史教育的人应具有一定的特质,形成历史的大视野,历史的大格局,是基于历史的基本内容。对他的视野、思维、素养等有发展,这是受用一生的。不要只看到眼前,历史教师是有历史教师的职责的。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背景图片: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教程:教程:教程:资料下载: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字体下载:感谢聆听!
本文标题:历史教育与立德树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1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