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用于对智能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达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目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为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等各子系统。一、施工准备技术准备详见基本规定有关内容。材料进场质量控制详见基本规定有关内容二、作业条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前,应具备的条件: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机房施工完毕,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安装已完成,具备安装条件。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动力设备、照明控制箱、电梯等设备安装就位,并应预留好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制信号接入点。各系统的供电及二次线路的设计必须满足BAS系统监测、控制和要求,并应有双方书面协议。三、施工工艺1.空调与通风系统施工过程:现场设备定位→管线安装→现场设备安装→DDC控制器安装→校接线→系统连接、调试。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现场设备定位与安装末端设备的定位与安装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应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室外型传感器应有防风雨的防护罩。并列安装的同类传感器,距离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l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2)温、湿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地方;应安装在风管直管段的下游,还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安装底座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安装处应用柔性材料及密封剂可靠密封,防止漏风。管道式温度传感器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l/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安装位置应在流体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部件附近和介质流动呈死角处和振动较大的位置;温度取源部件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时,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重合;与管道呈倾斜角度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交。3)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的定位与安装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下游,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管道型、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安装: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上开孔及焊接;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在水平和倾斜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测量液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测量蒸汽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或蒸汽流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焊缝处或在焊缝边缘上开孔安装;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差压传感器应配齐截止阀和平衡三阀组。4)流量传感器类的定位与安装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电磁流量计、被测介质及管道连接法兰三者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下游均应有一定的直管段,当设计文件和设备说明书无规定时,一般上游侧应有长度为10d(d为管径)、下游段应有4~5d的直管段。在垂直的管道上安装时,其流体介质应自下向上流动,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流体或不致产生气泡;在水平的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应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流量传感器侧单点接地。5)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被探测气体密度比空气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被探测气体密度比空气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6)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应避开风管内的通风死角,直管段长度应满足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7)风机盘管温控器、风机盘管电动阀的定位与安装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高度差不应大于lmm;在同一室内,其高度差不应大于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享线应为零线。8)电磁阀、电动调节阀的定位与安装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安装前,宜进行仿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磁阀还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及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电磁阀、电动调节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电磁阀、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2个等级。空调器的电磁阀、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电磁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动阀、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电动阀门及执行器安装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9)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定位与安装安装前应作如下检查: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且宜进行仿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后,其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有足够的调整范围。(2)管线安装参照《电气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相关内容执行。(3)DDC控制器安装安装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控制器箱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标志正确。控制器箱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底边距地面一般为1.4m,同一建筑物内安装高度应一致。控制器柜安装应符合电气柜安装要求。检查每台控制器的接口数量,应与被控设备要求相符,并留有10%以上的裕量。(4)校接线接线前应校线,检查其导通性和绝缘电阻,合格后方可接线,线端应有标号。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多股线芯端头宜采用接线片,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剥去外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屏蔽线,应加绝缘护套。线路两端均应按设计图纸标号,回路标志齐全正确,标号应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5)系统连接、调试系统调试必须专业人员负责调试,组成调试班子,其中包括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质量人员。要制定调试计划(大纲),包括各方面的配合,经业主、监理审查通过后进行。调试步骤及内容:1)检查新风机、空气处理机、送排风机、VAV末端装置及风机盘管的电气控制柜,按设计要求与DDC之间的接线正确,严防强电串入DDC。2)按监控点表的要求检查装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正确,其安装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4)确认DDC允许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应正常。5)按产品设备说明书和工程设计要求进行DDC功能测试,一般应进行运行可靠性测试和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6)确认各类受控空调设备在手动控制状态下,运行正常。7)在DDC侧或主机侧,检测各AI、AO、DI、DO点,确认其满足设计、监控点和联动联锁的各项要求。各个阶段、步骤应有记录和报告,最后归成文档。另外,由于变频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在此类通风空调系统的单体设备的检测调试中还应按以下内容进行:1)若新风机是变频调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时,应模拟变化风压测量值或其他工艺要求,确认风机转速能相应改变或切换到测量值或稳定在设计值,风机转速这时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2)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的风量、风压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计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变频、调速);还应在分档变速时测量其相应的风压与风量。3)VRV空调系统。对VRV空调系统纳入BAS系统的控制一般是在其配电回路中设置监控节点,起到按时间程序设定开启系统的功能,以控制不必要的能源浪费。目前,相当多的VRV产品制造商都已相继开发出了基于BACnet协议专用网关的接口设备,可以将VRV空调系统纳入BAS系统中,VRV末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是通过BACnet网关接口上传信号至BAS系统,监控中心经该网关接口下传信号(如初始值设定、控制参数设定等)至末端设备,并对整个VRV空调系统实行系统管理。经对这二个系统的集成,在中央控制中心可以对VRV空调系统实现以下功能:室温监视;温控器状态监视;压缩机运转状态监视;室内风扇运转状态;空调机异常信息;0N/OFF控制和监视;温度设定和监视;空调机模式设定和监视(制冷/制热/风扇/自动);遥控器模式设定和监视;滤网信号监视和复位;风向设定和监视;额定风量设定和监视;强迫温控器关机设定和监视;能效设定和设定状态监视;集中/机上控制器操作拒绝和监视;系统强迫关闭设定和监视。在BAS系统管理平台上,可以将空调系统与其他弱电系统实现联动控制功能,如利用电子考勤及电子门锁系统实施VRV空调系统的启、停联动,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利用火灾报警信号,实施VRV空调系统的相应联动功能,满足消防要求。基于BACnet协议专用网关的VRV空调系统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可按设备说明书进行,与网络系统网关设备调试方法一致。4)变频调速排风机。变频调速排风机启动后,室内风压测量值应跟随风压设定值的改变而变化。当风压设定值固定时,经过一定时间后测量值应能稳定在风压设定值的附近。如果测量值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如果送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稳定为止。PID参数设置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其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设置不宜过分,应避免系统振荡,并有一定余量。当系统经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
本文标题: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7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