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5-E”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当代,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范式,并且构建了多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如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5-E”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5-E”教学模式小学科学教学“5-E”教学模式是由生物科学课程研究(BSCS)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贝比(R.Bybee)发展起来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调查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5-E”教学模式分为5个学习阶段: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详细说明(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因为5个学习阶段分别以“E”开头,所以又被称为“5-E”教学模式。一、“5-E”教学模式的具体阶段1、参与(Engagement)这是该模式的起始环节。这个阶段通过参与活动确定学习任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活动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找出误解的概念。学生不是一块白板,在生活中已有很多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如铁块下沉式因为它重。教师利用这个阶段的活动找出学生误解的概念,以便在教学中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纠正这些误解的概念。第二,做好诊断性评估,即检查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与现在对将要做的活动联系起来。2、探究(Exploration)这一阶段是该模式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本阶段完成。在本阶段要给学生提供直接参与调查研究的条件和机会,通过一些有趣、而且结果往往意想不到、与一般常识相违背的差异性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概括和解释。在探索活动中,儿童观察物质的属性、形成简单的关系、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提出与探索有关的有意义的问题。本阶段的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发挥作用,用具体的物质和可观察的事件为儿童提供共同的经验,并从探索活动中提取出正式的概念性观点,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观点。3、解释(Explanation)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活动开始对所提供的经验建构对概念的理解,解释概念或理论,使其成为一种可以交流的形式。首先,教师让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东西,并解释为什么会这样;第二,教师通过正规的和直接的指导,向学生解释如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解释。教师在提供科学解释时,注意要清楚地将这些科学解释与学生从参与的探索活动中获得的证据联系起来,并且还要与学生已经形成的解释联系起来。这样,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科学术语,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术语,但在解释自己的原因时可能用到这些术语。这一阶段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一些不完全的结果,进行讲解、补充和矫正;也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即用学生思维和嘴说出教师要教的内容。4、详细说明(Elaboration)在这一阶段,学生扩展自己的概念,并运用前一阶段刚刚获得的科学概念,在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实践、验证、应用和巩固。如利用“蒸发带走热量”这一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相同量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容器里,它们蒸发的速度会一样吗”等新的问题。5、评价(Evaluation)评价是学习环中的重要环节,但不是一个特定的阶段,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5-E”模式中,评价是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它不但要求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求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因此,评价分为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和自我评估三个形式。正式评价如纸笔测试,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信息;非正式评价如结构性观察、学生访谈等,目的是为了确定学生发展的方向,或鼓励他们检验自己的观点并再次审视自己的活动过程。自我评估是“5-E”教学模式中评估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有个合理的认识。为了更有效的练习自我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策略。教师和学生在“5-E”教学模式中的具体行为如下表所示5个阶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参与·引起兴趣;·产生好奇心;·提出问题;·引起反应,以便了解学生对于主题知道和思考了些什么。·问问题,如“为什么这样?”、“对于这个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这个我能发现什么?”;·对于主题表现出兴趣。探究·鼓励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共同工作;·当学生相互交流时注意观察和倾听;·在必要的时候提问探索性的问题间接指导学生的调查;·为学生提出质疑的时间;·给学生充当顾问。·在活动范围内自由思考;·测验预言和假设;·形成新的预言和假设;·尝试各种选择,并与其他人进行讨论;·记录观察结果和观点;·对判断提出质疑。解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和定义;·要求学生给出理由(证据);·提供正规的定义、解释和新的短语;·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释概念。·解释可能的解决方案或其他人的答案;·批判性的蜻蜓他人的解释;·对他人的解释提出质疑;·倾听和尽量理解教师提供的解释;·参考以前的活动;·在解释中运用记录的观察结果。详细说明·期望学生运用正规的短语、定义以及以前提供的解释;·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或扩展概念和技能;·提醒学生注意模糊的概念;·向学生提及现存的数据和数据,并问“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想”。·在新的近似的情境下运用新的短语、定义、解释和技能;·运用原有的信息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做出决定、设计实验;·从证据中总结出合理的结论;·记录观察结果和解释;·在同伴中检查理解。评价·当学生运用新的概念和技能时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已经改变了的思维和行为的证据;·允许学生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过程性技能;·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证据”、“对于这个你知道些什么”、“你如何解释”等。·运用观察的结果、证据和以前接受的解释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展示对概念或技能的理解或知识;·评估自己的进步和知识;·提出鼓励进一步探究的相关问题。二、“5-E”教学模式的应用“5-E”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现以伯努利定律的教学设计为例,这一节课按“5-E”教学模式设计如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参与探究-解释创设情境:呈示一副学生把一张白纸放在嘴唇边的图片。设问:如果象图上这个学生一样用力向前吹气,你觉得纸会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一),观察看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作出假设:纸会变平;纸会不断的抖动。学生做活动发现实际结果与自己的假设不同:纸向上飘了起来。探究-解释向学生介绍实验二:拿两张纸放在嘴巴两侧,相隔约5公分,用力向前吹气!要求学生观察现象,鼓励他们思考这个实验与实验(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用一句话说明你的结论。解释进一步总结解释:两个试验中纸都是向着气流柱的方向贴近。这就是所谓的伯努利原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两个实验,相互讨论,发现了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纸向有气流的地方飘。探究-解释用纸圆柱进行模拟小实验。教师用一个纸圆柱模拟吹出的气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前面所得出的结论。学生通过这个模拟小实验,进一步体会伯努利定律。详细解释让学生利用前面的发现,解决系列问题:1、将杯内的乒乓球球不用手而将其从杯内移出。2、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乒乓球从一个杯子跳到另一个杯子里呢?3、发给学生每人一个装水的小纸杯及一根吸管,将吸管切二小支。要求学生做喷雾器,吹吹看,发现什么?为什么?4、刮大风时没有关好的窗户常会吹开,你能说明窗开的原理吗?5、你能说说看为何人要离月台旁远一点吗?6、你能否再举些生活中会用到的伯努利定律的例子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进行总结,解决问题。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开展自评、互评;教师对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自评基础上进行同学间的互评,明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标题:5E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7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