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201720202025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创新生态示范应用总目标主要方向产业支撑技术系统集成核心部件前沿技术主要举措建设机器人创新载体推动机器人标准创制加快机器人推广应用优化机器人产业布局完善机器人产业生态营造产业合作良好环境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高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消费无人机军用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机器人研发创新基地、产业创新基地建成,培育形成1—2家国内龙头企业、10家行业领军企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150亿元。机器人与前沿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发展,形成包括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智能机器人产品创新模式大幅拓展。引进10家国内外智能机器人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建成3—5家技术、产业促进服务平台。全市智能机器人披露创业投资额占全国比重达到20%左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及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性创新成果更多涌现,技术、产品创新模式大幅拓展,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特种、服务机器人应用取得新进展,医疗康复、安防救援、教育文化等领域集成应用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打造5—10家医疗康复机器人临床示范中心。京津启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推广项目。建设若干个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智能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左右。新工艺应用领域超前研发并推进实施,研究推广新工艺,创造新市场。满足汽车、电子等细分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在国内外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仿真开发软件,满足工艺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发高端化要求的自主化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基于运动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基于总线的高性能控制器、核心芯片等,核心控制系统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等高性能传感器以及电子皮肤、模块化传感器等,产品实现集成创新和集成应用。高速、精密、轻量化的柔性机器人技术及系统。满足远程智能控制、触觉感知及识别等技术要求的网络机器人技术及系统。适应复杂任务和动态环境、具有感知和自主协同能力的共融机器人技术及系统。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融合创新,满足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需求的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感知识别、触觉感知识别等核心技术及执行部件,数据采集及利用、知识引擎、物物互联等技术。高磁性材料优化、一体化优化设计,具备高精度、高功率密度、高力矩特点的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适合机器人应用的高效率系列化减速器,开发抓取与操作功能的多指灵巧手和具有快换功能的夹持器等末端执行器等。机器人任务重构、偏差自适应调整,能够在人机共存环境中完成复杂任务。支持成立一批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协同创新机构,支持机器人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牵头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在机器人软件、硬件标准方面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合作。完善机器人检测评定服务平台。实施“智造100”工程项目。支持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系统解决方案。加大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力度,建成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以中关村为核心加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依托亦庄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依托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京津冀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设机器人双创基地,构建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融合生态圈。举办国际性产业论坛、行业展会、机器人大赛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研发与产业服务平台。适用于柔性、灵活度和精准度要求较高的行业,满足工业生产人机协作需求的人机协作机器人。具备手术定位导航系统、光学跟踪系统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用于军事领域的具有某种仿人功能的自动机器人,包括地面军用机器人、战术侦察机器人、战斗搬运机器人、外骨骼类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具备人员搜索、灾情探测定位等功能,公共环境下安保巡逻与处置服务机器人、用于侦查、救援的特种机器人以及无人机、水面及水下机器人等。航天在轨、空间探索环境中可实现空间站/人造卫星在轨维护、空间作业等功能的空间机器人。具备自我感知并能自适应环境、人机交互等功能的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多功能手臂与智能轮椅、护理床结合,并可实现生理信号检测、初步自然语言理解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应用。教育娱乐、信息服务、智能家居功能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规模化量产。轻便化、易携带、具备实时高清视频传输功能消费级无人机。引进和培养一批机器人领域全球顶尖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加快建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加强人才培养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竞争实力。具备真空环境下传动润滑、直驱控制等功能的真空洁净机器人,物流搬运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等。视觉识别模块、人体识别模块、边界检测模块以及视觉辅助等模块显著增强。实现多模态融合引导下的精准诊疗,智能模块显著增强并实现广泛应用。残疾辅助外骨骼机器人、可穿戴智能假肢实用化。在商场、银行、博物馆、酒店等场景实现大规模应用。具备灵活安全作业、自主学习、初步自然语言理解感知与人机交互等技术功能,带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壮大。军民结合,实现量产与广泛应用。在专用和民用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智能功能进一步提升,实现更多细分领域的深度应用。
本文标题: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8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