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XX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1-XXX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根据县领导的指示,我们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召开了部分职业学校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向职业学校发放了调查表,就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沭阳经济的战略措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职业教育层次多,类型丰富,办学形式多样近几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高职与中职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一是完善了层次结构。全县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16所,其中高职学院1所,中职学校15所。特别是XXX高职的发展填补了我县培养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空白。二是形成了多元办学格局。从办学主体来看,有政府主办的职业学校,有部门主办的职业学校,也有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学校。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为我县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民办职业学校数量占全县职业学校总数的82.4%,民办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占全县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3.9%。三是办学形式多样化。为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各职业学校在举办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下岗职工和城市再就业人员,面向“三-2-农”,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开展了函授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去年,我县职业学校参与“阳光工程”、扶贫攻坚等各类培训达1.3万人次。与此同时,各职业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基础课、在企业一线学习操作技能,学习期间学生还可获得企业报酬,免费入学,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学习负担,目前该模式被我县职业学校广泛采用,极大地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二)职业教育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一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连年攀升。2006年全县完成中职招生任务1.3万人,2007年完成中职招生任务1.6万人,2008年完成职教招生任务1.94万人。目前,全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1762.5亩,建筑面积33.74万平方米,总资产4.36亿元,在校生31401人。在校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学校有4所。二是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品牌专业。作为我县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县职教中心三年上了三个台阶:2003年创建成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创建成为省级合格职教中心,2005年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今年又通过了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的验收。目前,学校拥有3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课程改革试验点,学校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其他职业学校围绕市场需求建设成了一批涵盖机械、机电、信息技术、商贸等领域的骨干特色专业。三是办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各学校为提高学生就业方面的竞争力,狠抓教学质量。在06年全国数控大赛上,我县巴林浩同学取得江苏赛区数铣工第9名的好成绩,是苏北地区最好成绩。在2007年5月份举行的江苏数控大赛上,县职教中心4名选手参赛,3人获奖,取得全市最好成绩。XXX学校的吴晓阳、XXX学校的王洪洲在2007年全市技能大赛上,分获计算机组第一、二名。-3-县职教中心更是成为全市唯一一所被推荐参加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学校。(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挥写了浓重的一笔,全县各级各类企业中活跃的一批骨干技术人员大部分来自我县职业学校。近几年,各职业学校坚持“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深化改革,克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近三年,每年都有近万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管理一线。据统计,目前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一些紧缺技能型人才如机械加工类专业供不应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可拿到1000元以上的实习工资。特别是目前我县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培训新农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少毕业生回乡后自主创业,成了当地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民营经济的带头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很多毕业生到苏南等发达地区就业,不仅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的几年后带回了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正成为我县“不冒烟的工厂”,在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当前制约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但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县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县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不解决,不仅影响到职业教育优势的进一步发挥,而且影响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今后形成人才智力优势和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造成潜在危机。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六个不适应”。(一)认识不适应形势。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各个层面的认识滞后、观念陈旧。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4-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就业压力以及片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然存有偏见。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从政府层面看,有的部门没有认清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没有看到技能人才不足的矛盾,没有看到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有的认为职业教育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不愿在这方面费力气。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农门”、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加之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从企业来看,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致使“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和学校缺乏沟通、没有配合。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二)规模不适应需求。与我县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明显偏小,上规模的职业学校仅有县职教中心等5所,有9所职业学校在校生不足500人。2007年,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仅有0.98万人。随着“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成果的不断扩大,我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大幅度增长,目前的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不符合国家、省、市的要求。(三)条件不适应办学。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作支撑。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骨干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县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不高,现有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一是财政未完全拨付编制内教师工资。职业学校运转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由于教职工工资没有按编制、按标准拨足,县职教中心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即使在职教中心工作了10多年、已经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人员,平均工资也仅有1400多元;-5-仅2008年,县职教中心就有多名优秀专业教师流失,有的放弃编制到民办职业学校工作,有的通过各种关系到外地或县内其他公办学校任教,还有的干脆到苏南等地打工。低工资、低待遇加上社会保险没有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职教教师队伍的稳定,制约了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民办职业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单一,只有靠收取学生培养费来维持学校运行,如果招不到学生就意味着学校倒闭,华洋职业学校就因为今年招生太少而不得不停止办学。民办职业学校为了维持运转,往往采取“增收节支”的办法。所谓“增收”,就是收取高额培养费,XXXX学校个别专业的培养费达到了1.5万元,高额的培养费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部分贫困学生无法接受职业教育。还有极少数职业学校为了“增收”,打起了国家助学资金和扶贫培训资金的主意,想方设法弄虚作假套取国家资金。所谓的“节支”,就是不少民办职业学校不按照规定开设课程,大大压缩学生实践操作课时,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些学校的学生根本达不到国家提出的至少在校学习两年的要求,长则一年、短则数月就将学生输出。为了节约开支,民办职业学校往往少聘教师或聘用不合格教师,极少数学校甚至存在着学生毕业后就当起老师的现象,更谈不上长远的师资培养计划。如此“增收节支”,导致教育质量低下,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低,而学生就业率低又导致学校招生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二是经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落实。为鼓励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市、县政府都制定了“以奖代投”政策,但这一优惠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由于投入不足,我县许多职校办学条件简陋,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的规模发展。一是绝大多数学校硬件不“硬”。从学校办学设施看,全县16所职业学校中,只有县职教中心等5所学校有属于自己独立的-6-办学场地,其他11所学校都是租赁场地办学。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校均占地面积不足60亩,校均建筑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均大大低于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占地不少于8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3万平方米的标准。从实习实训条件看,许多学校电教器材、图书等严重匮乏,缺乏专业实习实训室和设备,1/3的职业学校没有专业实习实训场所。根据省三星级职业学校标准,生均仪器设备总值最低应为2500元,而目前我县中等职业学校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仅有县职教中心。二是许多学校的软件太“软”。从师资力量看,在我县的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专任老师数量缺口较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县职教中心的编制是几年前核定的,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大和在校生的增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偏少。许多民办职业学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不按规定配齐、配足教师,不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许多教师边学专业边教学生,自身专业动手能力较差,很难保证教学、实训质量。为了弥补专任教师数量上的不足,不少学校聘请校外兼职教师,这不仅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学、实训思维也很难保持连贯性。“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大大低于省三星级职业学校60%的标准。我县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距离省三星级学校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创建任务将十分艰巨。(四)专业不适应市场。由于我县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侧重于县外就业,部分专业设置重复,比如计算机、电子电工、机械加工等专业几乎各学校都有,不能形成强势学校或强势专业。为了争抢生源,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有的学校不惜代价,采取高额回扣、请客送礼等不正当手段,甚至进行虚假宣传,相互攻讦,造成职业教育发展“内耗”严重,既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外在形象,也大大削弱了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7-最突出的问题是我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当地的产业发展联系不紧,“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学校不是瞄准市场设置专业,而是依据现有师资确定专业,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如:各类职业学校为第三产业服务的专业,只有商贸类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少数几个专业,年培养能力不足500人。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社区中介服务、餐饮服务等行业的技能型人才,我县根本无力培养。而我县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对这方面的人才有极大的需求。实践证明,不与当地经济挂钩,职业教育不可能发展壮大;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和产业需求,职业教育肯定做不大,走不快、也走不远。(五)政策不适应就业。我县就业准入制度和职
本文标题:XX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8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