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谢地《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件2016年修订: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课件
经济运行篇人类社会经济不是静止的,从来都是在经济运行中不断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定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实行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也可以选择同样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不仅表现人与物的关系,也体现人与物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经济运行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本篇各章,主要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以利于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规律性。8.1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本章主要内容8.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8.1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8.1.1资源配置方式资源及其稀缺性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背景资料—有关稀缺性)稀缺性瓦尔拉斯(Walras)认为:社会财富是稀缺的。因为一方面,它对人们有用,另一方面它可以供给人们的数量却是有限的。稀缺性所以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1)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可以被占有的;(2)数量有限之物是具有价值和可以交换的;(3)数量有限之物是可以生产制造出来和成倍增加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经济学角度阐明稀缺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认为稀缺在经济生活中存在4种情况。第一类是有用、稀缺并且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这类产品是商品,其交换价值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第二类是有用,但不稀缺,也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交换价值是零,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第三类是劳动生产出来但没有社会使用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不能视为稀缺,因为没有社会需求;第四类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它所耗费的劳动也无效,因而不创造价值。资源配置的必要性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对资源的不同用途和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就是资源配置。如何把这些稀缺的资源利用好,配置适当,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稀缺资源配置与经济机制调节经济机制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个构成要素、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方式及其组织或系统运作的机理。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的规律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然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一个客观规律,是自发地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还是自觉地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不过是这一客观规律借以实现的不同形式。资源配置的两种实现形式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总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两种形式:计划和市场。1计划—计划机制(计划调节)2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计划机制与计划调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计划机制。计划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计划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即计划调节。计划机制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恩格斯:《马克思和洛贝尔图(哲学的贫困)德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15页。)8.1.2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和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两者有联系,又存在区别。联系表现在:1二者互相依存。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经济无法运行。2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市场经济萌芽。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化。不仅产品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第二,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不仅有商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存在要素市场,通过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第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不同层面的经济范畴。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的,涉及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交往方式,不属于体制范畴。市场经济则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涉及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属于体制范畴市场配置资源方式适应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实现其经济运行的。市场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的枢纽。市场配置资源的特征(1)在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分工体系中,各个商品生产者要适应市场需求组织生产;(2)生产要素资源市场化,按市场行情配置资源,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个量资源配置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比例,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要通过市场竞争,经受市场检验;(4)各个商品生产者分散经营,独立决策,自负盈亏,自担市场风险。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它通过一系列市场规则、制度规章,为各市场行为主体构建了制度框架或行为空间,其具体运行过程表现为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以分散的产权为基础,以平等的契约关系为规则,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承认市场主体的自利性。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机制形成的公开信息及各市场行为主体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保证了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二是产权关系明晰。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除了形成一整套市场交易规则外,它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产权关系清晰。分散的产权不仅是经济行为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还是进行商品交换、要素资源配置的必要前提。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在于,通过商品、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决定其价格,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进而由于价格的变动引导着资源在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流出流入,达到资源利用的节约及其在各部门的配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市场能够进行资源配置的原因第一、各个市场活动主体受到利益的激励和约束。他们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关切是市场发挥这种功能的内在动因。在经济利益的激励和约束下,他们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一方面,他们必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将生产要素由亏损的或获利少的部门转入获利的或获利多的部门。这样就促使资源利用的节约和供求结构的适应,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第二、市场主体的外部竞争压力。竞争以其强大的杠杆作用推动着企业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优化。竞争越充分,市场调节的功效越大。由竞争形成市场价格的情况下,那些商品或劳务成本低的市场主体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那些商品或劳务成本高的市场主体则获利少甚至亏损,从而难以发展乃至破产。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调节的对象是市场主体,市场调节对搞活经济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合乎规律发生的现象。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第二、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第三、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第一,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第二,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第三,市场调节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第四,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第五,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外部不经济外部性是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中一个包括外在成本和外在收益的模糊性概念,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外部性又分为负外部效应和正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指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将导致资源存量的浪费;或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将致使经济活动激励的失灵。因此,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格局的调整,意义在于将这些与外部效应相关的成本纳入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之中,使之与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接近或相等,从而改变当事者的决策行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经济增长是在一定环境中实现的。环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空间和物质基础,环境也是重要的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环境是一种特殊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由公共部门生产的,或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包括国际安全、警务、消防、道路、气象服务等。接上页在西方经济学中,公共物品被定义为政府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和不可分性。排他性是指不管人们是否付费,都不能排除他们对该物品的消费;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可分性是指只能作为整体被使用,不能再分成细小部分。),使用它不用付出代价。正因如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极易产生“免费搭便车”(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其实,从全社会长期来看,使用环境资源不是没有代价的,如果无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仅会导致资源枯竭,还会危及人类健康,经济无从发展。经济增长不仅能改造环境,还能破坏环境,这就是经济增长的外部性。8.1.3有国家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最初的市场经济萌芽,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要经过发育、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经历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先后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是经济运行的唯一的调节手段。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只是充当所谓的“守夜人”的角色,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为轴心,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展开的。但是,事实证明市场机制也有其弱点和不足,即市场失灵、市场缺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局限性日益突出,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至于不得不在国家的干预下通过自我扬弃的方式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政府的适度干预和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机制的缺陷,使市场更稳定、更有效率的运行。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更不管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市场经济是在无政府状态下运行的。而在现代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及其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作为市场的组织者参与构造、干预和调节市场,参与市场的发育、整合和市场机制创新;第二,政府作为国家垄断代表介入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阶段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资源配置,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三,政府作为经济运行的协调者,制定经济计划,实施经
本文标题:谢地《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件2016年修订: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8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