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容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实施了30年,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中国的农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就这种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利弊进行了探讨,对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规模化经营改革开放初期所创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大农村仍然普遍沿用。这种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土地经营方式调动了其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发展了农村经济,使得中国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已逐步暴露出不足和不适应性,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必须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历史功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做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最先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村民发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结果是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由于这种形式适应了当时的农业发展形式,使得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5.08亿吨,比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1999年,肉类产量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3]”。中国农业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是与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不开的,其历史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承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式,使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式的变化,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与当今的形式不适应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经营权交给农民,在实施之初,能极大的激发其种粮和发展农业的的积极性。正是这种积极性的调动加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长久以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价格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工业产品如农药,化肥,种子,农业器具等这些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飞涨,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长期的稳定,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以笔者自己家乡为例,家乡属于江南典型的丘陵地带,主要产大米和小麦、油菜,稻谷:95元/担(担:皖南农民对重量的习惯说法,1担=50公斤);小麦:60元/担;油菜籽:170元/担;一般水稻亩产:450公斤/亩;皖南一年两收(皖南种单季稻较多,双季稻种植较少了,我们以单季单种植为例),村民们基本每人平均两亩田左右,如果以一家三口计算,6亩田可产稻谷2700公斤,按照市价95元/担,就可以得出6亩田的收入是5130元,再加上种田国家补贴每亩/25元,6亩150元,累计5280元;种田成本:复合肥:200元/担(1担=50公斤),每亩需用25公斤左右(100元);尿素:120元/担,每亩需用25公斤左右(60元);农药和除草剂约40元/亩;机耕:50元/亩;收割机收割:60元/亩;每亩种田成本至少在310元以上,以6亩田计算共1860元。如果每人一年吃粮平均以350公斤计算,一家三口一年要消耗1050公斤口粮,那么剩余粮食是1650公斤,如果剩余1650公斤稻谷全部卖掉,得3135元,再减去种田成本1860元,加上国家补贴150元,实际所得只有1425元;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种田的收入只相当于普通农民工在外打工一个月的工资而已。(二)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靠科技,而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4]”。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但现阶段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现代农业机械一般较大,成本也比较昂贵,购买和使用的费用较高,单个的农户难以承担。即使能买的起,在使用时也有难题,因为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导致使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笔者家四口人,共有土地七亩多,共分为五块,最大的一块是2亩1分,最小的只有三分,而现代的收割机普遍比较大,在这种小块田地里使用的时候,往往造成较大的谷物损失。另外由于田地比较分散,另外各家种植的粮食品种不一样,成熟期也有差异,所以在进入自家田里收割时,必须要经过别的农户的田地,非常不方便。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也比较低,造成很多时候机械处于闲置状态。(三)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便于农业的综合治理与工业相比,农业对外界的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强。而现阶段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极端性气候的频繁出现,使得农业的生产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在大涝和大旱面前,个人或小集体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因此需要集体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治理,才能战胜自然灾害,将自然损失降低到最小。本人家乡属于丘陵地带,在夏秋之际常常发生干旱,而村里面的水库作为农业用水的最主要来源,往往就是矛盾的焦点。在面临大旱时,如果没有集体和村干部的介入,是绝对不可能战胜灾害的。但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土地经营权归农户,所以农户有自主选择种植什么作物的权利,由于各家各户种植的农作物不一样,成熟期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有的作物此刻是需水期,而相邻的田地种植的作物却是排水期,而水源必须穿过这块地才能到达另一快地,这时候作为放水员就比较难处理,往往容易形成冲突。另外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也同样存在问题,由于各家各户在防治的时间上不一致,今天你去打药,害虫飞到别的田地,明天他去打药,害虫又飞回到你家的田地,这样防治的效果非常差,自然就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四)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一家一户几口人,围绕自家的几亩耕地转,一亩田地上困住了一家的大部分劳动力,使得不能去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影响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有专家做过研究:要想使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水平,人均就必须占有8亩多土地,而“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0年前的1.59亩和2004年的1.41亩,逐年减少到1.4亩[5]”。人均8亩这在中国的国情下是不可能达到。另外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飞涨,导致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效率又非常低下,让几个轻壮年劳动力去侍弄几亩田地,跟国外几个人就可以去种植几千亩田地相比,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三我国采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当前我国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已经妨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为了解放生产力,有必要进行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土地分到每位农民的手里,发挥了中国农民的精耕细作的优势,但现在个人精耕细作的优势已经慢慢被挖掘了,如果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发挥另一种优势----规模化经营(一)规模化经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研究工业的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工业的发展也是从手工作坊到工场阶段再到机械化大生产的过程。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是一家一户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跟现在的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很相似,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生产,这种家庭小作坊慢慢发展到有初步规模化的工场阶段,最后发展到完全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工厂阶段。,这种历程证明只有规模化的生产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另外各个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也证明了,只有把土地集中起来使用,集中起来管理,实行土地规模化的经营,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更能促进农业的发展。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特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确实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中国农业上了一个台阶。但在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如果还是采取那种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地经营模式已经慢慢落后了。市场经济强调效率和效益优先,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在组织、管理、科技、资源运用等方面同社会化大生产不适应,使农业生产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下;分散经营也不适应大市场交换,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以单个农户为单位的经济主体难以承受市场风险,无力掌握市场动态和信息,竞争能力弱,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能够使资金、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当前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规模化经营无疑比低效率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笔者以为,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规模化经营更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农业要进一步发展,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量,机械化和现代化是必须要采取的手段。但正如前文分析的一样,土地分散经营和小块经营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效率。一家人能耕种的田地很少,多的是几十亩,少的只有几亩。这么少的土地,考虑到成本和收益问题,让单个的农户去购买现代农业机械是不太现实,所以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需要增进土地的集中化。农户耕地面积和规模扩大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就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他们就更有动力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了。其次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后就可以克服了原来耕地规模小、田块分散、品种布局不一等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在同一片土地种植同一种作物,就不出现成熟期早晚的问题,由于地块面积扩大,农机可以不需要转场,从而实现连续作业,且经过改良的土地如(原先的各家田地之间的田埂和阡陌被消除)更有利于机械化耕种,克服了大型农机在小亩田地使用时所造成的机械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机的作业效率,提高了农业种植经营效益,使得种田的人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最后土地规模化经营,把土地放在一起进行耕种,能够对种植什么作物以及如何种植这方
本文标题:中国农户经营的利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9414 .html